第14章新活计
柳小妙最先敲的是隔壁邻居家的门。这位邻居在这住了快两年了,独居中年女性,五十岁出头,白天在屋,晚上去夜市摆摊。
现在还只是下午,她站在门外,闻得到里面散发出来的一股热气腾腾的洗发水气味,看来屋里真有人。
“笃!笃!笃!”
她举着手敲了几下那扇铁锈斑斑的门,里头就传来一阵“啪嗒啪嗒”的拖鞋响声。
“张阿姨,我妈今天出去了,请问您知道她去哪了吗?”
“找谁?”门并没有开,里头回应的像是个女的,但听上去年纪不算大,不是她熟悉的那个人。
柳小妙清了清嗓子,抱着一点希望:“你是张阿姨的亲戚吗?我找她有点事。”
“你找错人了。我上午新搬来的。不认识什么张阿姨李阿姨。”门里的人冷冷地拒绝了。
棚户区的租房人多且杂,流动得也快。很多面孔今天还看见,第二天就去了别处。
柳小妙的社会经验尚浅,初来乍到的,认得的人也没几个。
吃了个闭门羹,就没勇气继续去敲余下的几户人家的门了。
她低头看着脚尖,志愿者送的鞋套还在,但底部已经磨破了。
开始骑车回的路上还只是感觉冷,这会儿是又冷又痛,都不知该顾那一头了。
柳小妙无可奈何地回了屋,端起锅来给自己盛了满满的一碗炒面。
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她今天感觉就是故意和自己怄气似的,吃相怎么难看怎么来,直到碗里最后一根瑟瑟发抖的面条下了肚,才恹恹欲睡地放下筷子。
一双含着泪光的眼睛怔怔地瞅着墙角的一个长方体性状的漂亮鞋盒。
可惜,里头空空的,只有两团包鞋子的纸。
最近水逆,想着卖不动鸡蛋饼才特地拿了双新鞋子穿出门,好给自己带来点好运气。
谁想路上背运连连,丢了三轮车,掉了鞋子和手机,经济损失巨大。
柳小妙一边抹泪,一边尽量让自己往好的结果去期待,哪怕期待与事实相反,也要过了眼下这不顺的坎。
正伤心着,门的锁忽然一转:“咔咔!”
“妈妈!”
“妙,吃过中饭了吗?”
赶紧擦掉眼泪,换上一双拖鞋。
“妈,我这就给您装面条,您去哪里了,我特别担心。”
她伸手试了试平底锅的温度。
面刚才吃的时候就有些冷了,她连忙开了电磁炉来热。
柳小妙年轻,身体底子好,吃冷的也无所谓,但妈妈手受了伤,体力不如以前,还是尽量吃热的好。
她把面热好装进盘子里,放上筷子端到桌子上:“妈妈,快吃。”
妈妈的右手还包扎着,只能左手使力。坐下吃面的时候,筷子里的面条常常不停地滑落下来,吃一口都颇为费劲。
柳小妙安静地看着妈妈吃面,忐忑不安,怕被问到三轮车的去处。
果然,哪壶不开提哪壶。
“三轮车还好用吗?”
“脚蹬子......不行。”
妈妈手里的筷子轻轻一放,“我没看到。坏了?拿去哪里修了?”
“是......撞到车上,车主人拿去修了。”一个可怜巴巴的谎言临时脱口而出。
“受伤了没?让我看看!”拿筷子的手立刻落在她的头上,肩膀上,背上,腿上,胳膊上。
瞧着没有伤痕,妈妈才放了心,继续艰难地拿左手夹面条。
她出去了老半天,是真饿了。胃口比平时好得不是一点点。
直到最后一口面也吃完,妈妈才把筷子和盘子收好,拿抹布擦了擦桌子,边擦边望着她。
“妙,你下周一定得去上学了。正好三轮车坏了。”
柳小妙起初听到不追究丢了三轮车,还有些欣慰。可被催着返校,她就急得上火了。
“可是,您这里还有很多事没办好呢。我再缓个一两周返校吧。”
“不行,”妈妈的脸立即沉下来,语气也一改往日的温和。
“现在四月初,这个学期都快过了一半了。”
“老是在家里折腾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荒废学业太可惜了。”
柳小妙低下头去,一声不响地听着,不自觉地捏着卫衣口袋。
她也不是真的厌学,而是现在生计都还没着落呢。
北京的生活成本高,哪怕是棚户区的一间连卫生间都要公用的小破房,一个月加上水电也要近两千块。吃饭和日常必需品怎么省每个月也得一千五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