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人的多面性 - 新旅程从四合院开启 - 流浪的西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0章人的多面性

刘海忠端起旁边的茶缸咕嘟咕嘟的喝了半缸子,这才准备开口。

只是刘海忠还没开口呢,王仲贤就看到挺着大肚子过来的秦淮茹。

王仲贤一抬手,小蒋就赶紧起身接过秦淮茹手里的布包让秦淮茹坐下。

‘嫂子,您肚子这么大,应该能请产假了吧?’

秦淮茹还没回答,刘海忠就开口道。

‘工资是不会少,可不上工食堂里的补贴可就没了。’

王仲贤听的一愣,开口问小蒋。

‘咱们厂女同志生孩子没有补贴嘛?’

‘营养费啥的应该会有吧!’

小蒋一脸的为难,‘本来挺好的,这不这几年不景气嘛!’

王仲贤哼了一声,‘我记得工资里有一部分直接被扣掉了,是交给厂工会了吧?’

‘妇联没和工会沟通嘛?’

小蒋看是在公共场合自然不好回答,工会收的那点基金用处多了。

只是秦淮茹开口问的居然不是自己的事。

‘王处长,厂里招工,您看我们村里的人有没有机会!’

王仲贤没想到秦淮茹对自己娘家还是挺惦记的,居然能想到让自己娘家人进厂。

这也是被生活鞭打后拼命抓住她自己认为能抓住的所有东西。

‘嫂子娘家是在昌平吧,怎么那里的生活很困难嘛?’

秦淮茹点点头,‘我家是昌平的,前几年这种情况也就勉强活人吧。’

说完就小口小口安静的吃起了午饭,小蒋看到秦淮茹掰着馒头放进菜汤里,不由的看了一眼王仲贤。

相处了几个月,王仲贤也能看明白一些小蒋眼神里的一些意思。

看到小蒋瞄了一眼秦淮茹刚才拿的布兜,王仲贤就知道那里里面的白面馒头被小蒋看到了。

原来剧里贾家几个孩子顿顿吃白面馒头不是随便的镜头,这很有可能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不说别的,哪怕现在王仲贤俩口子的收入如果养三个孩子顿顿让他们吃白面馒头都困难。

精粮可是限量的,如果没有别的办法,这个条件明显满足不了。

刘海忠也彻底的放慢了吃饭的节奏,等着王仲贤说说关于招工的事。

‘上两年关于干部支援乡村建设的活动你应该听说过吧。’

听到王仲贤这么说,秦淮茹一愣,她只是随意的一问。

能走到王仲贤这桌坐在这,也只是想离工友远点。

虽然工作了将近半年,可她还是有点不适应车间里的氛围。

尤其是休息期间工友们谈论的话题,秦淮茹不再还好,如果在他们也不会顾虑大着肚子的秦淮茹,黄段子依然不会减少。

‘干部支援乡村就是缩减编制,换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城里已经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了。’

‘可现在胡同里有多少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你们也能看到,所以这次招工除非有特别的履历,否则农村户口的年轻人应该没有机会了。’

秦淮茹眼里的不多的失望一闪而过,默默的点点头,接着吃自己的午饭。

刘海忠可就激动了,立马放下筷子问道。

‘那我家光天就有机会了,招工有什么条件嘛?’

王仲贤诧异的看了一眼刘海忠,不都说这位一点都不关心老二老三嘛,听着口气也不像啊。

‘你家光天不还是学生嘛,怎么这么急着出来工作。’

一提学习的事刘海忠明显起了情绪,‘就他,也就在高中里混日子,要不是他老子的身份,高中都不一定能上。’

‘当初还说中专学校又增加了多少,他还想去上中专。’

这倒是一个事实,由于建国时间太短,加上长期的战乱和以前的愚民政策,在普通群众中识字率低。

当然还有部分高学历精英被特殊部门抽调,以及流失海外的一部分,工业进程异常缓慢。

工业化不是一两年就能成的,更何况机器的操作需要更加的规范和更好的理解能力。

中专生批量成才也就成了当下最快的解决方法。

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中专学校也就越来越多,理科学校的学生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就已经被预定一空了。

文科嘛,更多的则是师范类,扫盲加全民识字教育这里面需要的老师再多也填不够。

高中虽然知识点更多,却真不如中专生来的实惠和可见的前途,当然选材也更加重要。

高中里的两极分化也是最严重的地方,刘海忠起码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没有逼迫儿子停止学业做的还不错。

‘这两年有不少高中生都没法安排工作,我家光天这样。’

王仲贤点点头,表示明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