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颠倒黑白
第427章颠倒黑白“是真的!”牛小姐干脆地说。
“啊!”我和琼香儿同时惊叹了一声,很是无语。
“我都快疯了。”牛小姐也不待我们让,便直接进了屋,自己找个凳子坐了下来,叹了口气,眼里蓄满了泪花儿,说:“我早几天让丫鬟给我阿娘送了封信,我说在这里很苦,想回娘家。阿娘回信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让我不要说夫家坏话,要听指顺教依顺婆家,说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我也想和他们好好相处的,可是阿姐,我觉得我真的快要疯了……这一窝子都是什么人哪!为什么这么坏,那些媒婆却把他们夸成一朵花,可他们真的是坏到骨子里……”
牛小姐说着,忍不住哭了起来。
汪家坏,这是有目共睹的,可怜牛小姐一个冰清玉洁的人,算是掉到茅厕里了,生生把一个好姑娘给祸害了。
“谁人不知道他们坏呀,可你也得忍着呀,你娘家又不能回,汪家若是休了你,你也是活不下去的,不如忍着吧,好在你相公去赶考,如果中个一官半职,你将来和你相公离了这地方,或许就可清静了。”
琼香儿安慰牛小姐道。
提起汪相公,牛小姐总算恢复了一点知觉,含着泪的双眼微微有了笑意,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家相公也来信了,说他今年运气一定会很好,让我不要牵挂他呢……”
“是呀,所以你也别成天唉声叹气的,总会好起来的。”琼香儿说。
“嗯嗯,虽然我是汪家人,但他们家做的事,我真真觉得不齿,幸而老天有眼,早几天晚上他们就遭了报应!”牛小姐说。
我强忍着不让自己笑,身为汪家的儿媳,竟然也盼着夫家遭报应,这汪家做人是有多失败呀!
“阿姐,我看你干脆又爽快,我以后不高兴了,就来找你说会话吧,在汪家,我除了两个陪嫁丫鬟,实在找不到可说话的人了。”那天,牛小姐在我店里聊了好大一会,临行时,拉着我的手央求说。
“行呀,我这店里你随时可来,不管你什么时来,我都是欢迎的。”我对她说。
牛小姐欣喜万分,给我施了一个礼,才兴冲冲回家。
汪家霸占胡同的事,听说第二天东边那几们就联合着请人写了一张状纸,告到了官府。
但不知什么原因,官府接了状纸,却久久不见判决。
一来二去的,一个多月就过去了。
这天,牛小姐又来店里玩,一进门就喜滋滋地叫了声:“阿姐,我的喜事真来了!”
看到她笑容满面,我便赶紧道贺,问她是不是夫君有消息了。
“是呢,相公来信了,这次考的很好,说是已在吏部任了职,不多天就能回家来了,然后就能带着我到京城了。”
我和琼香儿听了,便连连给牛小姐道喜。
虽然我们都知道,以牛小姐的命格,她这一生未必畅达,但当她高兴时,我们陪着她高兴,也算是给她的一点安慰吧。
不过牛小姐的笑容也只维持了一会,便叹息着说:“虽然我是马上要脱离苦海了,可是汪家毕竟是做了太多的恶,恐怕报应会落到我和相公身上呢。”
“冤有头,债有主,你何必想那么多呢。”琼香儿赶紧安慰她说。
“做十件好事积的阴德,抵不上做一件恶事消耗得多。这几日在家中,我心情一天也没消停过,东边那几家,因日日无路可回家,有些把房子扒了一间,有些把院墙打了个洞,虽暂时能通行了,但人家心里气呀,每日里都有人在外面大骂,有时还能传到宅里,听着着实扎心!”牛小姐说。
“判决还没下来吗?”我也暗自奇怪,这都这么久了,这地方的父母官是怎么处理公务的呀?
“我是妇人家,公婆也不给我说这事,我也实在不明白,官府为何拖了这么久还不判决,今儿听府里有几个下人在说,反正拖得越久,对那几家越是不利,好像是说我相公在吏部任了职,这官府是要看着我相公脸色办事。我却在心里想着,若相公回来,我一定劝他告知那官府的人,一定人秉公而决,别让好人受委屈呢。”牛小姐道,很是正义。
琼香儿对她竖起大拇指,夸赞说:“你家相公当了官,以后就要叫你汪夫人了呢!有汪夫人这般大义,你家相公将来一定是个好官!”
“若能这样,也能抵消些汪家的罪恶,将来若能让汪家公婆落个善终,也是好的。”
我们说着闲话了,又聊了一会,牛小姐便告辞回家,临行,还说等她相公回来了,一齐来我们花店做客,很是感谢这一阵我们陪着她,使她的日子好过了呢。
只是,牛小姐没想到,我和琼香儿也没料到,这汪聚禄回来之后,不但没能按着牛小姐的心思做个好官,反正变本加厉,做出的恶事,比他的父母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却说牛小姐那次来访的第二天,就有一阵锣鼓声从店前过去,听声音一直到了汪宅前边。
后来街上有人说,是到汪府报喜的人,前来报喜说汪聚禄殿试甚得圣心,已加封吏部侍郎,妥妥的正三品,可谓一步登天了。
而随着报喜,县里和镇上的官员们一窝蜂地涌向了汪家,送礼的,贺喜的,络绎不绝,活脱脱演出了一幕世态图。
这汪聚禄却是个善于经营的人,回来后似乎很看得起乡邻,接连在家中摆了几天的宴席,宴请地方父母官、乡绅好友等等。
我和琼香儿倒还记着牛小姐那天来时说过的话,想着她这几天会给这汪员外郎吹吹枕头风,把公道还给东胡同的那些个百姓,但事情的走向实在太出乎我们的预料。
汪聚回乡的第十天,几家百姓联名上告汪家强占胡同的事终于判了,只是县太爷的却若得众人一片骂声。
原来,这县太爷竟然昧着良心说这胡同杯就是汪家的,汪家现在收回,理所当然,东胡同中几家人联合上告,本就属刁民,不惩治不足以显示法律尊严,生生将向个告状的下了大狱,此事就此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