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盛况
赵智得了李光的通知,当即欢喜不已。想了想,竟然先进了宫。
他是这样想的,他们这做臣子的说的再多再好,也远没有让皇上亲眼所见来的震撼和真实。
他不是要邀功,他只是让这个越来越疑心重的皇上对他和郑险峰等臣子多些信心。
皇上听说了赵智的回禀,更是兴奋,吩咐孙奇准备准备便出了皇宫。
谷雨看着“来势汹汹”的仪仗,偷偷撇了撇嘴,即便不愿意也不灵便,也得行大礼。
皇帝二表叔看着谷雨这大肚子,惊异不已,一抬手:“乐安县主身体不便,快起来吧。”
谷雨也没虚伪的表忠心,刚弯的膝盖顺势便直了。
皇帝看着地上金黄的玉米颗粒,笑得见牙不见眼:“不错不错。乐安县主居功甚伟呀。”
谷雨:“微臣惭愧,这是右相大人费劲心力找来的种子,是郭公子和一干农人们辛劳的结果。乐安……就动了动嘴皮子,什么实际的都没做。”
“都好,你们都是朕的好臣子啊。”皇帝拿着玉米棒子来回的摩挲,就觉得这玉米粒,比女人的肌肤还娇嫩光滑,还让人怦然心动神魂颠倒。
有了这种作物,他的子民何愁再吃不饱饭呀。
大业何愁不成呀!何愁他温家天下不千秋万代!
皇上问:“这玉米,亩产几何?”
众人都看向谷雨。
谷雨摇了摇头,“这个微臣暂且还说不出来,因为玉米棒子还未干透,而且,还要脱粒。不过,以微臣估摸着,怎么也能达到一千五百斤。”
其实,谷雨有把握,这个亩产,完全能达到一千八百斤。
超出希望值,不是更有惊喜感么。再说,当着皇上的面,话可不能说太满,这是自保之道。
纵然如此,谷雨这话一落,众人的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惊喜。
曹粮这个大司农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哎呀,乐安县主呀,你可真是咱们大顺朝的福星呀。有了这个,我这个大司农,终于不用愁的天天晚上睡不着了。”
不但是谷雨,就连赵智都是一阵轻笑。
皇帝眼睛已经发直,提声道:“来人,现在就脱粒,朕今天非要看看这玉米的亩产。”
皇上一声令下,齐齐行动。
谷雨看着这情景,噗嗤一声乐了。
实在是忍不住——
宫女内侍,就连禁军护卫,好好的一个皇家仪仗队,愣是变成了劳动抢收队,还是一条龙作业。禁军们去下地掰玉米,宫女内侍们剥玉米负责脱粒。
一个个抬手抹汗龇牙咧嘴,不敢怒更是不敢言。
皇上一挥手便让这些人脱粒,那玉米棒子是那么好摆弄的?能留在皇上身边的宫女内侍,哪个不是有头有脸拎出来有点儿分量的,那小手比谷雨的还细腻,哪里能受得了这般磨搓?
不过,让这些人体味体味稼穑之苦,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
谷雨看着玉米地里毛毛躁躁的禁军,不由皱眉。
掰玉米,看似活计简单,可是,最容易掰丢了。有的植株上是一颗玉米棒,有的却是两颗。为了节省时间,一般都是一同采收两垄或者三垄,只要一个不注意便会掰丢了。
谷雨张了张嘴,最终什么话也没说出来。算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这一张口,这些禁军们免不掉要挨罚,过后再说吧。
看来,还是得研究个机器出来才好。
三十亩地的确是不少,但是,架不住人多干活“快”。
等到日头西斜,活计已经开始收尾了。
心焦的皇上终于等到了具体数字:亩产一千八百斤。
别说,这个数字,就是谷雨都惊奇不已,别忘了,地里可还剩下不少的“漏网之鱼”呢。
皇上的笑声飘扬了整个柳眉山庄。
山呼万岁的声音震天响,谷雨的肚子都跟着跳了几跳。
虽然谷雨不愿意,但也不得不给皇上先打了预防针,说:“亩产如此之高,的确是让人高兴,不过,这山庄土地肥沃,管理又精细起了不小的作用,若是普通大田里,大概就没这么高的产量了。”
皇上裂开的嘴听了这话才收了收,问:“普通大概多少斤?”
谷雨想了想,说:“如若管理得当,土地一般的情况下,八百到一千斤还是可以的。”
现代的玉米种子,那是杂交之后优选的玉米种子,甚至都能达到两千五百斤。这个年代,这是最原始的种子,当然在产量上有局限性的。再加上她不想让皇帝期望值过高,故而,选了一个保守的数字。
皇帝二表叔表情沉了沉。
赵智终于开口:“如今,北地的高粱平均亩产七百斤,小麦甚至还要低,南方水稻也才八百斤,这个玉米能八百到一千斤,已经很是不错了。”
若是他没记错的话,当初这丫头说的可不是这么一个数字。
赵智心中无奈暗笑。这个丫头,还真是处处留心眼呀。
未免这位皇上心情大起大落的迁怒人,谷雨又说:“玉米经过碾压之后,可食用九成以上,而小麦水稻要去皮,是八成多些,高粱更低,所以,即便是玉米的产量和小麦是一样的,养活的人也更多。况且,玉米秸秆,可以用作牲畜饲料,不浪费的。微臣可以在城北的基地培育更高产的品种,亩产再提高了二三百斤还是可以的。还请皇上给微臣一些时间。”
皇帝二表叔听了这话,面色终于好转了许多:“好!我朝能得了如此高产的物种,终究是喜事一件。乐安县主也是立了大功,该赏……”
又是一番君臣客套之后,本想拿点玉米回去尝尝鲜的皇上愣是忍住没拿,吩咐曹粮让人好生保管这些金贵种子,这才带着身倦体乏的队伍走了。
等到依仗出了庄子,赵智才问:“你刚才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