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首战失利
谷雨打开,很想无语望天——纸条上明明白白的写着一个“乙”字。
小内侍也面带惋惜:“姑娘大度承让了。”随即接过谷雨手中的纸条,对着众人一展示,“谷姑娘抽到了乙字。”转而又问郭容谦,“郭公子可是还要再看看剩下的纸条?”
郭容谦摇了摇头。
虽然他很替谷雨惋惜,但是,谷雨是乙,那剩下的就是甲,还有什么可再查看的?
小内侍面带笑意的当着二人又把谷雨的纸条放进了锦盒中盖好,说:“如此,咱家便去复命了。”端着托盘又递回给了裁判大儒。
大儒打开,一一验证,点头说道:“确是老夫所书。”
这一句话就是说明,中间没有人作弊偷换纸条,抽签仪式公平公正。
户部尚书章治呵呵一笑,“如此,剩下之事便是两个年轻后辈的事情了,此次倒是劳烦周老辛劳。学生略备淡茶,还请周老赏光!”
裁判大儒不热络倒是也没冷脸,说了一句“章大人客气了,老夫还要去会一会老友,就不打扰大人公事了!”
户部尚书章治倒是也没生气,也是一拱手,“学生送周老!”对着面色深沉的曹粮一拱手,笑眯眯的走了。
工部侍郎刘世昕对着郭容谦呵呵一笑,“走吧,贤侄!”
还有话说的郭容谦不得不闭上了嘴,随着刘世昕走了。
连同端着锦盒的小内侍,呼啦啦,一群人走了一多半儿。
谷雨走到曹粮等一众人身前,看着众人同情的目光,笑道:“大人不必多虑,再差的田,用心打理之后都可以变成沃土的。”
虽然谷雨这话说的轻巧,心里却实在是发沉。
都说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可是如今,选的是她不熟悉的品种,还选了这么一块贫瘠的土地,可谓天时地利都丢了,难道就让她这个半吊子瞎使劲啊?!
曹粮点了点头,“走吧,咱们先回去。”
直到谷雨坐上了马车,曹粮才深沉说道:“贤侄女啊,我觉得今天这事儿有点蹊跷。”
谷雨一怔:“为何?”
众目睽睽之下,纸条是她亲自抽的,人家裁判也是验证了的啊。
曹粮说:“直觉!”
因为他无意中看到了那个小内侍和刘大富在转身那一霎眼,有过不同寻常的眼神交流。
谷雨嘴角一抽。这个曹叔叔是嫌弃她的心脏够坚强么?她想问问他是不是也能自觉出她能不能赢了。
她觉得,这位曹叔叔是替她担心过头了。
刚要说话安慰安慰,突然间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始至终,只有她一个人拆开了纸条。
呵呵,也许,这位曹叔叔的直觉真的没错。
谷雨想捂脸。她竟然会被后世已经烂大街的那么个法子给骗了?难道那两张纸条上写的都是乙字?
曹粮仿若知道谷雨的想法似的,斩钉截铁说道:“周老是新都有名的德重之人!”
好吧,那既然裁判是个公正的,那她想知道,对方是怎么换的纸条。
曹粮和谷雨相视一眼,同时明白,那个小内侍!
……不过,证据!
谷雨淡然一笑,说:“事已至此,还纠结这些做什么。再闹出去,反倒显得我小气了。那句话怎么说的,尽人事听天命,我尽力而为就是了,只是万一输了,可就劳烦大人替我多周旋了。”
这话的确是在理。无论对方是不是真的作弊,谷雨闹出去,即便再来一次抽签,无论再抽到什么签,都给人留下说嘴的话柄的。
外表敦厚的这位大司农,眼中闪过一抹凌厉。这哑巴亏他们吃了就吃了,但是,宫里人的手伸的也太长了点儿!
在他们前方不远处,一辆驶向宫中的马车里,小内侍拿出了胸口处的荷包,看见银票上面的数字,很是满意一笑。
他是勤奉殿的一个普通小内侍,叫小瑞子。不知什么原因,这差事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他进宫以前曾经是街上的乞儿,练得一手的油锅里捏铜钱的好手艺,大街上摘了无数的荷包。后来因为有一次被武功不俗的江湖硬茬子当场拿住,差点儿被人家打死,正遇上外出采买小太监的老内侍,他这才捡回一条命,净身进了宫。
趁着打开盒盖子换两个纸条这样偷梁换柱的小把戏,他是手到擒来。刚才,他一共换了两次,打开盖子后换了一次,合上盖子前又换了回去。
事实证明,他还是宝刀未老啊!
小瑞子得意一笑。能给自己找个靠山还能得了这么一大笔的银子,无论是在宫里向上爬还是将来出了宫,他的日子都不至于太难过。
至于这位回去便被调到雯岚殿当差的内侍小瑞子,不久以后便因为在皇后娘娘跟前失仪,挨了五板子竟然就卧床不起一命呜呼,这就是后话了。
因为谷雨好歹还是“战斗人员”,曹粮就不可能严格要求她打卡上班了,大手一挥的允许谷雨自由调节时间,什么时候有时间就去司农司逛一圈。
谷雨谢过之后也没客套,直接就回了家。因为她准备的东西真的不少的。
皇庄的土地要翻耕,铺肥,屯水,准备选种,育苗等等好些事情要忙的。
幸而,皇上还没白痴到让她和郭容谦两个人劳作,允许各找五个帮手,当然不可能是同行的,也就是找些劳力的意思。
谷雨采取就近原则,就使唤身边王二宝等五个护卫。
但是,稻种她没有,酵素水和肥料什么的她都没准备。发酵需要时间,她即便现在就准备,也是赶不上了,至于回白水村去取,那更是不可取的。
幸而,她在几天前就已经向赵文晨求助了。
赵文晨如今在西岭忙的昏天黑地,一听说谷雨想要找酵素水和农家肥,当即便亲自去了太仓县,从信得过的老农家里筹集了几大车,连同上好的稻种,甚至连铧犁和耧车一并各找了三台,派人连夜给送了过来。
这位赵大人能如此痛快的找到这些,虽然也有赖于朝廷对谷雨种植方法和农具的大力推广,赵大人在太仓的声望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