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揭穿阴谋
谷雨:“就算是你们拿出全部的家底买了三十万石的粮食,所费银两是三十一万二千两银子。你们的能力,要把所有的粮食都卖出去,最起码也要三个月。就算按着利润五成算,三个月后,你们拿着银子是四十七万两,所能收购的粮食是四十万石。再三个月,你们收购的是七十万石粮食,也就是,九个月的时间内,你们撑死了能收购一百四十万石粮食,我这还是往高了给你们估算的。”
看着变了色的刘栋升,谷雨觉得很解恨,继续:
“咱们维扬县今年最少三百万石的余粮。我就纳了闷了,你们哪里来的自信说把维扬县的粮食一次性全包了的?这不是骗人是什么。嗯?”
刘栋升他们本来也没想着要花这么多钱买粮食,哪里商量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今被谷雨这一算漏了底,已是满脸心虚。有心想把姓蔡的拉出来挡一挡,发现姓蔡的身上早就让人家戳满了坑。
刘栋升瞪着谷雨直气得血气上翻。
这么多数字听下来,众人早就蒙了。但是,那句“骗人”的总结是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一群差点儿上当的镇丞和大户们要比百姓们反应激烈的多,指着刘栋升的鼻子骂:
“刘栋升,周大宝,你们竟然伙同外人骗咱们维扬县的乡亲!败类!混账!”
王二表哥又来补刀:“姓蔡的,你就是个骗子。乡亲们,这些人是专门来骗咱们的粮食来的。可别让骗子跑了,来呀,抓骗子啦。”
一马当先的就冲了过去。
呼啦一阵潮水似的,反应过来的乡亲们十分配合。
谷雨听着人群中“死了爹”一般的哀嚎声,很是为姓蔡的和刘栋升几个人感到肉疼。
无论如何不能出了人命,刘太平出声平息这激烈的场面:“停手,停手,还是让县衙出面解决这些骗子吧。”
谷雨觉得,刘太平太坏了。这位能别加了半天油之后再说这些风凉话吗?
人群让开,地上只剩下了哼哼唧唧的一滩,哪个姓刘哪个姓周哪个姓蔡早就分不清了。
在刘太平和几位镇丞的真诚解释和道歉下,徐朗“勉为其难”的继续收粮。
经过了这一风波,维扬县的百姓们对谷家更信服了,经过镇丞们的宣传游说,还有谷雨这个会长的承诺和解释,百姓们卖粮的心态也归于正常。
又忙了四五天,徐朗终于护送着车队离开了。
看着远去的车队,谷家所有人,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经过收粮风波这一闹,谷雨也充分认识到了农商会会长这个位子的重要性。但是,前面信誓旦旦的说了自己不想当,如今再反悔,连她自己都觉得没脸。
好在,她还可以走一把迂回的路。
她找到了镇丞刘太平和李家李老爷,把自己的观点一说:“……想来两位也看到了,这农商会的会长位置竟然遭到刘家的觊觎,要真是落到刘家一等无良人的手中,咱们这些大户患者罢了,还能有一息抵抗之力,那些普通的农户又待如何?还不是成了刘家案板上的鱼肉?李老爷德高望重,我提议李老爷可担此重任。”
“不成、不成!”李老爷摇头不应,“我李家就是一个维扬县普通的大户,无论是财力还是声望还是贡献,都不值一提。李某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谷姑娘既然也知道这位子至关重要,那就万万不能推辞了。这会长之位,非姑娘莫属。”
“这……”谷雨踌躇状。
一旁的刘太平心思转开了。按说,无论是会长一职落到谷家还是李家,都是他太平镇的人,他这个镇丞的便宜都少不了。但是,显然谷家比李家更有号召力和威望。再有就是,万一这会长一职真落到了刘家手里,他这个当时没少下黑手的镇丞显然讨不了好处。
两项一比较如何取舍分外清晰。
刘太平说:“我也赞同李兄的想法……”
经过刘太平和李达的几番游说,谷雨终于勉为其难的点了头。
刘太平一见谷雨点了头,马不停蹄的就开始联络各个镇丞和富商大户,维扬县农商会的筹备工作就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
谷雨有点鄙视自己,貌似,她好像占了李家的便宜。她是真的不愿意做这个会长,推举李家也是诚心实意,但是,如若李家真的不愿,那她只能接手。
这个位子,说什么也不能落到刘家手中,这是原则。
十月十八,黄道吉日。维扬县最大的酒楼德江楼被包了场。维扬农商会成立以及庆祝谷雨这个会长就任的宴会一块举行。
维扬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各镇的镇丞,各村的村长,乃至各地农桑好手,都来了。一时间,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堵了半个维扬县城。
维扬县的县尊位子还空着,据说新派下来的县太爷还在路上,谷雨也没想着等这位还不明背景脾气的新任县太爷到了再举行仪式,谁知道那位究竟是个什么坯子,万一要是心术不正卡了他们的决定怎么办?
虽然这个农商会也算是民间自发组织,但是人家新官上任想要烧几把火,他们这些小民还能说出个不字来吗?那些给人家跑腿的镇丞还能一如既往坚定的站在她这边么?
迟则多变!
既然都决定了,那就快刀斩乱麻,等那个县太爷来了,她的位子做的稳稳当当了最好。
主持工作就由县衙的孙书吏代劳了。孙书吏是得过赵智的吩咐的,本身人家也是个正派人,维扬县能有这样的好事,他乐见其成,丝毫没有为难和推脱的意思。
在这日子之前,谷雨已经和这么多的镇丞商讨过了商会的章程条款。
她只恨在现代的时候读的书少,接触的这方面的知识有限。虚心请教了书吏,商户,农户等等等等,直直的和各个阶层讨论了三天,才定下了一份初步规程。
她觉得,自己这个商会会长可不能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也不是她的作风,一边讨论着章程协议,一边就开始实践上了。
首先,要开拓销售渠道。她派人到北部各县镇寻求合作关系的粮商,并在粮食极其短缺的西北等县镇开辟了自己的粮铺。
虽然赵智和徐朗的口风中都透露出来,还要从维扬县征集大批的粮食,但是,销售渠道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终究心里不安稳。
求人不如求己,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她很是赞同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