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提拔杨士奇 - 朕乃朱允炆,专心搞事业 - 燕东飞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5章提拔杨士奇

利用僧人,帮朱高炽和朱高煦逃脱,这样燕王就完全没有了顾虑,便可听你怂恿了是吗?

道衍还是道衍,可是我朱允炆却不是原来的朱允炆了,黑衣宰相,看看我们谁能笑到最后吧。己亥年四月,秦王和王妃合葬,入凤阳祖陵。

着京中诸位皇亲和朝中大臣前去吊唁先皇和秦王夫妇。

直到大典结束,朱允炆也只字未提秦王世子继位之事,只十分悲戚的劝朱尚炳节哀顺变,千万不可过于哀伤,陕西之地他会代为管理,只管安心守孝便是。

而看着朱允炆一脸悲戚的面孔,听着这些堂而皇之的话,朱尚炳也是彻底绝望了。

而秦王的藩地,不费一兵一卒就收了回来。

而拿朱尚炳做例子,也是为了给其他的藩王看。

而宁王,谷王和岷王已经各自有了去处,所以都不以为然。

而这两日进京的蜀王朱椿,和谷王一母同胞,也是不爱权势的人。

而且已经通过谷王的口,知道了朱允炆的大志,也是十分的支持。

而蜀王也是个不喜欢拐弯抹角的,直言自己不擅带兵弄政,只喜山云野鹤的闲暇,封地他不要也罢。

只是他向朱允炆请求一年之期,让他将封地的未完成的一切都安排妥当,便愿做一个闲适自由的王爷。

蜀王说这些话也是有些谦虚了,朱允炆是知道的,蜀王虽然不像谷王和宁王一般有开疆扩土的大志,却也不像岷王那般只想躺平。

他蜀王是真的能被称得上君子的人,为了不给朱允炆添麻烦,不仅请求将封地安排的妥妥贴贴,更是说自己什么也不擅长,只想悠闲自在。

而这蜀王,是真真一心为民的人,他虽然不擅领兵,却善于治理,所以朱允炆不禁准了他的请求,更是允许他回封地长久治理,只收回了他的兵权。

蜀王得了这份恩典,自然是对朱允炆更加的感激。

“不知蜀皇叔可愿替朕主持先皇祭奠,皇叔才华超众,是不二之选。”

“臣,任凭驱使。”

蜀王是个识大体的,之前不能回京,他每年的清明都会私下祭拜,而当初不能回京的诏令,也是让他没能见到朱元璋最后一面,如今安排他做这件事,就当是一个补偿吧。

殿里该到的官员也都到了,朱允炆便示意众人开始商议祭奠太祖的事情。

由蜀王决断主持,而朱允炆只用最后盖印便可。

安排好了这件事,朱允炆扫了一眼在场的官员,有一个身影吸引了他的注意。

在场的都是文官,末尾站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官,朱允炆一眼就看出是杨士奇。

这不禁让朱允炆想起三杨辅政,历史上大明有三位杨姓内阁大学士振兴朝纲,这其一就是杨士奇。

按历史脉络,剩下的两位名叫杨荣和杨溥的还得要五年才会露面。

而杨士奇也是在内阁形成之后才开启了高光时刻,如今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而已。

不过这翰林院倒也是常常得到皇帝亲自问候,文官清流,也是挺受宠。

而今日不仅仅是为了商议太祖祭奠的事情,也是为了皇明祖训颁布适宜。

这是自从朱元璋时期就着手办的事情,虽然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是各皇亲国戚手里都是有一份。

而如今朱允炆对里面的一些条款进行了更改,自然是需要重新版印发下去的。

这更改的条例,就是针对西南地区的,没有什么不征之国的说法。

这次正好跟着太祖祭奠发布,一是顺应太祖心意,二是体现他朱允炆的仁义道德,以收天下之心。

“翰林院一众编制皇明祖训,甚得朕心,赏俸一年,着杨士奇调户科给事中。”

而杨士奇单独得了这一份诏令,是有些奇怪的。

这次调官看似是平级调动,实际上是升迁的。

虽然离皇上的关注是远了一些,但是离权利中心又近了一步。

户科是六科其一,六科的权利比翰林院大的多。

皇上交代给衙门的事情,六科每五日便要销核一次,凡是不按规矩来的,通通直接上报由皇帝决断。

而且日常还要参与朝议,监督官员的选拔录用,审理犯错官员。

这六科最大的体面,便是敢驳皇帝的面子,如果皇帝的诏书若是六科官员认为不合适,便可直接驳回,不往下颁发执行。

六科权利之大,实在是杨士奇不敢想的,而如今将自己调入,是重视自己。

他不过是翰林院小官,而说来也惭愧,这次参与明皇组训的编制,竟然是他当官以来第一次接的体面任务。

而还是因为人手短缺才用了他,而这种大型的集体工任务,却是体现不出某个人的能力,但也因此见到了皇上,受了赏赐。

而此次机会就在自己眼前,可一定要抓住了,不能让皇帝陛下失望。

要说自己其实根本没好好瞧过皇帝,平时也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们站在前面,他根本没资格上前。

而就算这样,朱允炆还是注意到了他,还有这种好事,杨士奇简直要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砸晕。

“士奇,快谢恩啊!”

一旁的王叔英看着杨士奇呆愣的模样,不由得拿胳膊肘暗暗戳了戳他,小声提醒道。

而杨士奇如梦初醒,条件反射般跪了下去,喊道:“谢陛下隆恩。”

“平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