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历兵粟马 - 朕乃朱允炆,专心搞事业 - 燕东飞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8章历兵粟马

“这百工所的里里外外,都不知道被折腾过多少次了,陛下,老臣真的是有点力不从心啊。”朱允炆听了忍不住瞥了一眼王儁,这王儁虽然已经是白发苍苍,但是精神还好得很,看来是诓他的。

明朝致仕怎么说也有60岁,而到了致仕年龄却依旧留在岗位继续效力大明的,也是不在少数,说到底,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里。

想到这,朱允炆的眉头不禁舒展开来。

而王儁看了朱允炆脸色这几番的变化,却是如临大敌。

自己还有一年就能告老还乡,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卡住。

而这王儁倒也不是真的有意逃脱苦差,他所说的力不从心,确实如此。

经过朱允炆的改革,如今这些工匠们情绪高涨,他每日例行的管理调动都显得有些吃力,经常是活不够人干,弄的这些工匠有力无处使,白白浪费。

而对于有研发能力的工匠,王儁就更是无从选择,每次有人拿着自己发明的新奇玩意过来,王儁都不知道该如何辨别是否可行。

朱允炆只定下了改革的规矩,却没有定下衡量新技术的标准。

来者不拒倒显得太过宽松,恐有人浑水摸鱼。

而太过严苛又怕筛下真正有想法的人才。

说到底,还是他王儁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了,现在全靠他一个人定夺,确实是太为难他了。

所以王儁本就打算请辞,只是折子还没递上去,朱允炆倒是先来了。

思来想去,王儁还是打算先探探朱允炆的态度,这不成想,朱允炆根本就没有点头的意思。

这可急坏了王儁,于是赶紧想了一套说辞,解释道:“陛下,臣到了这个年纪,实在是跟不上新潮的思想了,所以每每有工匠寻来,臣都不知如何是好。”

“臣自知能力不足,不堪重用,故向陛下请辞外调,将尚书一位让于贤能。”

说完,王儁重重的朝着朱允炆磕了个头。

听到这番话,朱允炆才开始认真考虑王儁的提议。

朱允炆也是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人才,只是缺能发现人才的人。

而这王儁确实年事已高,跟不上新技术思想的更迭,以至于不能分辨优劣,也是有的。

不过王儁却也很有自知之明,懂得让位贤能,也是忠君之臣。

想到这,朱允炆缓缓开口道:“那依爱卿之见,何人堪用?”

王儁又拜了拜,坚定的说道:“唯左副都御史严震直是也。”

听了这句话,朱允炆不禁又沉思了起来。

严震直这个人他是知道的,此人确实颇有能力,此前的工部尚书一直是他担任。

只是先前被贬黜,这才成了左副都御史。

严震直此前提出的役工按籍轮番召用制度,深受服役者称道。

也是因为这个制度,使得之后的土木之事,秩序井然,浪费劳动力的现象也有所缓解,朱元璋也是十分的欣赏他。

这么看来,此人的确是个可用之才。

此番军工处成立,虽不受六部直接管制,但却和兵部与工部密不可分。

兵部主要负责验收军工处成果,及时反馈。

而工部不仅需要给军工处源源不断的提供军匠,更是要负责军工处所需的一切采买。

而这个过程牵扯到的人太多,保密工作也是极其难实施。

就连他朱允炆都不能保证这其中的工匠,官员,是不是都忠于大明,绝无二心。

而有一个年轻有为,身体力行的工部尚书,绝对是比一个事事都力不从心的工部尚书要好得多。

王儁的这个提议,当真是好得很。

于是朱允炆示意王儁起身,拍着他的肩说道:“爱卿之辞,善也,允。”

虽然朱允炆答应了这个提议,但也不是立刻就能传达到的,所以朱允炆今日来工部验收,还是由王儁负责。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王儁引着朱允炆就向着试炼场而去。

朱允炆用秦王的薨逝,给每一个藩王都发了回京召令,而这召令表面只是一道命令而已,实则却是你不得不应下的宣战书。

既然是宣战,自然就得有足够的实力。

而朱允炆有这个实力,自然是因为新式火器。

现下这些火器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他的皇位,而却不仅仅是为了如此。

内争一直都不是他朱允炆想要的,内争只是给了他能外斗的保障和后盾而已。

如果各藩王都能老老实实听命于他,放弃重权,他朱允炆也不至于想尽办法去削弱他们。

如今剩下几个还未听封的王爷们,可能会安逸于住在皇宫偏殿的日子,做个不问世事的快活王爷。

而那些已经就藩几代的王爷,早已经盘踞成了一方势力,让他们乖乖听话,简直是笑话。

所以他朱允炆,就只能用些手段了。

前不久他朱允炆和周王一战,一卫对三卫,大获全胜,他自然是有跟所有藩王宣战的能力。

而今日他带着大臣们去看的,就是火器的最新研发成果,改良火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