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循序渐进 - 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 迷路的北极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章循序渐进

最近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说起来,还跟我有关系。

那天放学,我收拾好书包正准备回家,想起在后面的储物柜里还有今天要做的卷子,就打算去取一下。等我刚走到墙后面,看到过道那边有一个背影很像刘斯捷,我便走过去想和他打个招呼,等我手拍到他肩膀的时候,一时间出现了十分令人尴尬的三双眼睛对视。

刘斯捷正抱着一个姑娘,那位就是马梓倩的好闺蜜王涵瑶,这气氛,脑补一下就多少能猜出来有多尴尬。我的脑子飞速转动想要找个台阶下,编了半天,甩出一句你们继续,拿了我的卷子直接溜出了教室。

到了地铁站等车的时候,刘斯捷慢慢悠悠地走下来了,笑着看着我说,“刚才那情况,你有啥可尴尬的,脸都红了,尴尬的不应该是我们么?”

诶,好像有道理啊。

我说,你小子可以啊,这才开学多久啊。

他故作高深看了我一眼,“你懂个啥,这叫缘分。”

我无奈白了他一眼,不过这对我来说也是个好消息,我和刘斯捷很熟,刘斯捷和王涵瑶是情侣关系,四舍五入一下,我和王涵瑶很熟。

不过在我看来,王涵瑶同学还是当做一个备选比较好,纵使我可以让刘斯捷帮忙,不过整体上感觉还是很奇怪。

因为离马梓倩的生日还有很长时间,这个礼物做好之后就被我放在了写字台旁的柜子里,写完作业没事干了,就会盯着那想一想还有啥可以再加进去。

除了准备礼物和僚机帮忙之外,我还要在自己身上努力,努力创造一些能和她聊天的契机。正好马梓倩的同桌杨子砚和我比较熟,每到下课我便打着找杨子砚聊天的幌子来到他们座位附近,和他聊着一些有趣的话题,很多时候还能引起马梓倩的注意,继而加入到我们的聊天中。有的科任课老师管的不严,我便去找马梓倩说要跟她换个座位,方便我跟杨子砚玩。

现在想想,这样好像和增进与她的关系没有什么帮助,但当时的我却总是以为这是个好办法。

这样一来二去,我和杨子砚的关系变得十分的铁,我告诉了他我喜欢马梓倩的事,想让他帮帮我的忙,他一口答应,也和他说了之前给马梓倩做好的那个礼物,不嫌麻烦的给他把每个彩蛋分析了一遍,还问他有没有什么意见给我。他给了我几个建设性意见,比如,她平时喜欢听歌,喜欢看韩剧,喜欢池昌旭。前两个都好说,池昌旭,还是算了吧,差距有点大。

很快这一个学期就过去了,结合杨子砚的提议,我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一个好点子—给她写首歌。

这个难度有点高,所以我放在了假期里来完成。开始的时候,我雄心满志,下定决心要作曲作词制作演唱都由我自己来完成,可当我抱起那把已经生灰很久的吉他时,我才意识到我完全就不懂乐理之类的知识,再加上我的吉他水平也实在是一言难尽,弹个小星星都费劲,其他更不用说了。

但我也没有气馁,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会弹没有关系,我可以找吴笠帮我,这位老哥还是很擅长的,不会编曲没有关系,我可以用成歌改词。

我可没有用于商业用途啊,所以我这波算是致敬加借鉴。

选歌环节我还是十分慎重的,在我的千挑万选下,最终确定了一首旋律简单但情感听起来就很丰富的民谣《我在二月的春风里遇见了你》。歌曲确定好之后就要改词了,这个是我唯一能做到的事了。等我摆好纸,找好笔,坐到写字台前之后,墙上的分针走了两圈,我的纸上多出了两行字,我背后的地板上多出了6个揉起来的纸团。

好吧,我承认,写词也挺难,而且我还感觉有些时候思想老是卡壳,想要真情流露,又感觉表达不太出来,整整一天的时间我都没有什么很大的进展。

假期的生活不比上学的时候,总体上来说,除了正常的很多的作业之外,其他也都还是很舒服的,毕竟没有了每天固定的起床时间,能多睡会觉玩会游戏看看电影,还是很美好的。

自从董芸萱开始帮我之后,再加上一直都在一个课外班,我俩的关系就变的越来越熟。平时在软件上聊天也不只是问作业之类的学习内容,而是多了很多其他的内容,像是我会给她安利很多我超喜欢的电影,她也会跟我分享不少她喜欢听的歌。她最喜欢的歌手是邓紫棋,说是从第一届我是歌手的时候认识了她,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解解,这就巧了,我也是从那个节目喜欢上的邓紫棋。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在大陆没有什么名气年轻歌手,在舞台上直接以一首节奏爆炸情感强烈唱功满分的《泡沫》开场,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展现了多种风格,最终以微弱劣势输给了老前辈韩磊,这样的邓紫棋很难让人不爱。

董芸萱跟我说,她一直想去现场看一次邓紫棋的演唱会,这算是她很大很大的愿望了。我打趣地跟她说,我也很喜欢邓紫棋,要不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吧。她回我说,她才不要呢,她和闺蜜约好了,邓紫棋第一次的演唱会肯定是要和她闺蜜看的,至于我,倒是可以勉为其难的第二次跟我去,我给她发了一个表情包算是回应。

那首歌的歌词,历时很长时间终于完成了,中间断断续续的也包括了我编不下去出去玩的时间,看着这份辛苦的结晶,我内心还是比较满意的。

搞定了最后一个部分,就要开始着手制作我的这首单曲了,我把吴笠约了出来,以多杯奶茶加咖啡的代价,用了三天的时间让他把简谱扒了下来,如果当时我知道市面上有很多曲谱软件的话,我就不用花这些冤枉钱了。总之往好的地方想,谱子还是出来了,虽然扒的谱和原曲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同,不过听了吴笠同学的试弹之后,我还是很满意的。

至于录音这个环节,就有点尴尬了,秉着一切从简的态度,我没找专业的录音棚,课外班放学之后,我们就找间空屋子,开始录音,最开始我想的是两轨同录,一稿成品,也就是弹和唱一起录制,这样简单消除一下杂音就完成了。不过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下想完成这个方案的难度,不亚于一部三个小时的电影玩一个一镜到底,因为我们总是在快要完成的时候,收到外面生活阿姨亲切的问候,虽然看到我们正在录制什么东西的时候表示出了歉意,但已经来不及了。

3个小时之后,看着吴笠快要磨出泡的手指,我终于决定改变思路,我们不搞现场录制了,各回各家,他把伴奏弹出来,我听着伴奏唱,最后把两轨一合,也能搞定。当时我觉得我真是个小天才,这么轻松就想出了应对措施,可在地铁上我才反应过来,好像我之前的计划就是这样的,也不知道当时咋就没想起来,可能因为这些本来就不是我的强项吧。

最后,在千辛万苦之下,我终于完成了这首改编的单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