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利害权衡
天色已经昏暗了下来,气温陡然降低了很多,白日里化为烂泥的地面上又开始结冰了。伤兵的哀嚎声此起彼伏,各个营头的佐领都在唉声叹气。
原以为这会是场狮子搏兔般的轻松战斗,反掌之间就可以把明军和那几个蒙古部落杀个干净,想不到连日苦战竟然打成了这个样子……
经此一战,战兵损失惨重,已很难再组织起像样的进攻……更有甚者,甚至怀疑还能不能挡住明军的进攻。
这确实值得怀疑,因为折损的人数实在太多了,伤兵的数量大的吓人,能不能保全自身已经成为了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
虽然困难重重,但却还远远达到绝望的地步。
虽然已经无力进攻,但明人的军队损失肯定也不老少,他们未必敢主动来犯。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就应该有新的命令下来。
原本应该很轻松的一场仗打的稀烂,身为主帅的乌里沙确实应该重新部署了,最起码应该做出一个可以安定人心的决定:是走还是留?
既然已无力攻破敌军的防线,还不如趁早撤退,免得引发更大灾难,毕竟现在的军心士气已经沉到了谷地,及时撤军确实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也有些人认为,现在就撤军有点为时过早,应该马上向岳托贝勒求援,只要再派三两千战兵过来,一定可以把同样疲惫不堪的敌人杀的屁滚尿流。
主张撤退和主张求援的将领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彼此,只能继续等候主帅的命令。
奇怪的是,一直到了酉时末刻,还是没有任何命令。
在正常情况下,遭逢新败之后,无论是为了安定军心还是从新做出部署,主帅都应该马上有所反应。但是现在已经这么晚了,为何还没有任何消息?
难道说……
乌里沙身负重伤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只是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这种事情不好在军中乱听乱信,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传言未必就是空穴来风……
几个佐领商议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去一看究竟。
来到大帐之前,却被乌里沙的包衣奴给阻住了:“请示军令?都已经这么晚了,还请示哪门子军令?明天再说吧。”
明天再说?这种事情还能明天再说?
这个包衣奴的反应,让这些个参领、佐领们更加怀疑,怀疑乌里沙是不是真的如传言中的那样身负重伤不能理事了。
“你这狗一般的奴才,敢阻军爷?若是误了军中大事,你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滚——”
正在喝骂这狗奴才之际,大帐中忽然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外面吵吵闹闹成个什么样子?进来说话。”
是乌里沙的声音。
众人纷纷入内,象往常那样列在两旁。
乌里沙坐在他坐习惯了的那张狼皮椅子上,单手拄着那柄用了几十年的佩刀,目光如炬虎视众人,开门见山的直接说起今日之败:“今日战败,责任在我,是我低估了敌军的抵抗之心,以至酿成大错……”
乌里沙主动把战败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而不是推卸给手下人,让眼前这些个佐领、参领们无比心悦诚服。
这么大的责任,也只有乌里沙能扛的起来。有了他的这个态度,众人也就放心了一多半。
“我军新败,敌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多算是惨胜而已。”
这是实情。
宣慰军的数量本就不多,又历经数日苦战,肯定早已损失惨重,就算是勉强胜了一场,也不过是惨胜罢了。
“副都统大人,我军下一步应当如何……”
还不等这个参领把话说完,乌里沙就摆了摆手:“等我想好了会告诉你们下一步应当怎么做,你们先下去候命吧。”
“是。”
亲眼看到主帅乌里沙还是以前的那副模样,而不是如传言中的那样早已身受重伤不能理事,这些个将领们也就放心了。既然乌里沙说还有下一步的命令,大家也就不用为此事操心,老老实实的等着军令就好了。
众人散尽,大帐中仅余下乌里沙一人。
强撑了这么许久,又说了那么多的话,他早就坚持不住了,伴随着一阵阵让人揪心的咳嗽,猛然从口鼻之中喷出大量鲜血,将胸前染的一片通红,甚至连坐姿都无法维持,好像被抽去了脊梁骨一样软软的从椅子上滑落下来……
包衣奴听到里边的动静,赶紧奔了进来,一把将乌里沙的身子抱起,高声大叫着:“军医……”
“莫喊!”乌里沙死死的握住包衣奴的手腕,虽然已经气息奄奄但眸子里却闪耀着异样的神采:“扶我坐起来……”
“主子明明知道那红毛鬼的药粉性情霸烈,还用了那么许多……”
“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或许是因为刚刚吐过血的缘故,乌里沙感觉呼吸之间顺畅了许多,胸口也不那么闷了:“若被他们知道我现在的样子,军心立刻就要散了。”
军心涣散是比战败更大的灾难。
明明知道那药性霸烈的玩意不能多用,但是为了在那些个手下面前表现出一副安然无恙的姿态,还是狠下心去超量服用了。
他的心肺本就是白日里被震伤了,刚刚有超量用那红毛鬼的霸烈药粉,孱弱多病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
“什么胜不胜败不败的?还是主子的身子骨要紧,咱们回去,不要再留在这鬼地方了……”
离开还是停留?这是一个问题。
直到现在,乌里沙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既然已经战败了,就得老老实实的承认。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消灭敌人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被敌人消灭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从表面上看,这支后金军队还残存着部分实力,虽然遭逢新败,但张宁要想把他们一口吞下去,也同样不大可能。只要严防死守同时想北方的岳托求援,只要援兵到达,立刻就可以把局面翻转过来。
看起来这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方略,但乌里沙却知道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所有固守待援的想法都是致命的。
原地固守,等待援兵,只有猪一样的蠢货才会这么想,真当对面的明军是瞎子、聋子和傻子吗?他们会眼睁睁的看着援兵的到来而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