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阴阳珠
银尘毅然决然地决定先前往距离青丘最近的玉京峰。
尽管此刻的玉京峰尚未被任何势力染指,但谁又能保证山上不会隐藏着修为高深、凶险异常的神秘之物呢?因此,银尘决定先以神念对整座山峰进行地毯式搜索,彻底排查一遍,确保没有任何潜在的危险之后,才开始精心布置阵法。
一旦混元三才大阵启动,它就如同一张天罗地网,将整个玉京峰严严实实地笼罩其中,同时向洪荒生灵高调宣告,这座玉京峰已然归属青丘。
成功收服玉京峰后,银尘马不停蹄地奔向女娲和伏羲曾经居住的玉神峰。
这座玉神峰素有整个昆仑山景色最为秀丽的美名,却也是天然阵法最多的地方。
当初伏羲和女娲在此居住时,仅仅整理了日常居住的区域,其他地方都如同未被驯服的野马,未曾被精心打理,因此这些天然阵法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留着。
然而,凭借银尘如今高深的修为,破解这些阵法对他来说简直易如反掌,所以他并不急于立刻破除这些阵法。而是想继续以神念扫视整个玉神峰,先确认一下是否还有其他危险存在,至于是否还有宝物,银尘丝毫提不起兴趣。
只因伏羲和女娲在此居住了数个元会,虽然他们没有破除整个玉神峰的天然阵法,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搜寻整座山峰的法宝,所以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肯定是连一根毛都不剩了。
于是银尘以神念如疾风般扫过整片山脉,可还未施展到一半,一股强大的气息便如铜墙铁壁般挡住了银尘的动作。
银尘面露惊愕之色。
“咦?”
这股气息仿佛蕴含着造化的无穷伟力,整个洪荒世界中,领悟了造化法则的唯有女娲而已,可女娲不是如今居住在天庭吗?怎会又回到了玉神峰?
银尘无暇惊讶,既然女娲出手抵挡了他的神念,那就意味着女娲已然知晓他来到了玉神峰,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先去拜访一下女娲。
银尘身形一动,化作一道流光,朝着玉神宫飞去,眨眼间,他便来到了玉神宫外。
玉神宫巍峨壮观,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银尘迈步走进了玉神宫。
而女娲正在玉神宫内潜心参悟鸿蒙紫气,她身着一袭素白的衣裳,身后有一道由玄光演化而成的圆盘,周身的玄光时隐时现,宛如仙姿绰约。
看着女娲那惊为天人的绝世容颜,银尘不禁有些失神,随后揉了揉鼻子,开口赞叹道:“女娲道友悟性超凡,实乃有圣人之姿呀!”
听到银尘的夸赞,正在参悟的女娲缓缓睁开双眸,收起鸿蒙紫气,语气轻柔婉转地说道:“银尘道友好有闲情逸致,竟难得来吾玉神宫做客。”
女娲虽然言辞正常,但是银尘也听出了女娲的些许恼怒,毕竟是自己先失了礼数,误以为玉神峰已经无人居住,所以才想要用神念扫视。
自知理亏的银尘也不好多言,于是顺着女娲的话说道:“的确是想找女娲道友探讨一番道学,不过听闻女娲道友近日似乎对造物之事饶有兴致。”
其实并非是银尘从别处听闻的消息,而是因为就在刚才,银尘在玉神宫外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在洪荒大陆前所未见的奇异物种。其中包括长着牛头鸡身的老母鸡、由大鹅和狗组合而成的奇特生物以及一只独眼猪。正是基于这些观察,他大胆猜测女娲可能已经找到了创造新生命的线索。
女娲的表情瞬间闪过一丝惊讶。她心想,关于自己试图创造出一种性情温和且具有高度智慧的新生命的想法,目前仅有她自己知晓。那么,银尘又是如何得知这个秘密的呢?
如果银尘能够听到女娲内心的声音,他肯定会忍不住吐槽:“大姐啊,如果不是你创造出了这些奇形怪状的生物,洪荒世界怎会孕育出如此丑陋的生灵呢!”
女娲微微皱起眉头,原本并不打算透露,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参悟了数万年却毫无头绪。既然银尘能一眼看穿,不妨将一切告诉他,说不定还能从中获得一些灵感。
于是,接下来,女娲毫无保留地向银尘和盘托出。
“吾确实渴望造出天性温和、聪慧团结的生灵,然而经过多次尝试,始终未能成功,至今仍然毫无头绪,此前,吾曾以吾等先天道躯为模板,造出的生灵确实聪慧,但他们的身体太过孱弱,根本无法承受洪荒灵气的侵蚀。那些残留下来的生灵由于无法繁衍后代,最终也逐渐走向了灭亡。”
说完这些话后,女娲满脸希冀地凝视着银尘,期待着他能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只见银尘沉思片刻,然后说道:“贫道本不宜多言嘴,但是我手上正好有一枚先天阴阳珠,愿意赠送给女娲道友,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助益。”
这颗珠子乃是当初阴阳老祖自爆之后,体内阴阳之气凝结而成的宝物,蕴含着阴阳一气,可以分为阴阳二气,正是女娲造人不可或缺之物。
女娲伸出白皙的玉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阴阳珠,手指尖轻轻地捏住它。当她触碰到珠子时,一股温润的触感传遍全身,让她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几眼。
仔细观察,只见阴阳珠内部,一黑一白两道气息相互缠绕,形成了一个犹如太极图般的图案。这黑白两色的气息流转不息,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力量。
女娲深知此珠的珍贵性,心中涌起感激之情,她抬头看向银尘,眼中闪过一丝敬意和谢意。
银尘微笑着对女娲说:“待女娲道友彻底参悟透鸿蒙紫气之后,自会明白此珠的奇妙作用。”他的声音平静而温和,但却带着一种深深的期待。
然而,银尘并没有再多说什么。他深知自己不能过多干预女娲的造人之事,因为这样可能会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届时导致女娲造人有所差池,诺大的因果,他可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