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都怪我 - 浮尘之外 - 小六指先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浮尘之外 >

第31章都怪我

向北这一天如同经历过山车,感觉很刺激——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只是他总觉得自己心脏不算强大,消受不起这种刺激。这过山车就是从上午到晚上的三场谈话,跨时七个小时。如果他没记错,这是工作以来密度最大的一次有组织有纪律的严肃交谈。他甚至有种错觉,这是要升了?

敏感而又细腻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脑子里装不下太多信息,因为他们会去琢磨每句话的含义,这样很苦很累,却又如同一日三餐,绝食又会饿死。

向北就是这样的人。

第一场谈话:于崇明;时间:上午。

总编室三人会议刚刚结束,于崇明便计划着接下来的谈话。

这事拖不得,他现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今天早上,老陈——陈继洲找过我,谈了举报信的事情。出于纪律原因,有些内容不能跟你说,不过估计你很快就能知道。”于崇明把向北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这次问题比较严重,总编室也在想办法替你说请,尽量将事态控制住。”

“谢谢于总。”向北不知该说什么。

昨天的谈话,向北已经了解举报信的内容和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那只是一个开头。真正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一定要诚恳,对!诚恳很重要!他懂。

两个人都在沉默,都在想怎么继续这场谈话……

“不过,首要责任在你,必须把该承担的承担起来。你今天就不要忙别的了,先写一份书面材料,态度要诚恳,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于崇明又点上一根烟,“至于检讨的内容,你要掂量清楚,有些细节可以写,有些细节不能写。总编室会尽力维护你,但是你的态度很重要。最终的处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交代问题,交代什么问题。”

于崇明话中带话,甚至毫不掩饰。即便是傻子,也能听出其中的含义。更不用说是一个搞文字的人。无论是听、说、读、写,个个都是人精,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揣摩。

有些细节可以写,有些不能写?于崇明说的“细节”是什么?向北大脑快速运转。

“我知道,这次宴请是我自己同意并且参加的,与别人无关。”

任何一个有棱角的人,长年在一个整日里反复强调规矩的环境中,必然耳濡目染、进步神速。向北也是一个讲规矩的人。首先态度要端正,其次才是业务要过硬。万万不得颠倒过来!

他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一是给于崇明吃颗定心丸,二是跟于崇明求证,他话中的“细节”是不是这个意思。

于崇明心领神会,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你是老同志,很多事情不用我多说。对于这次对你违纪问题的调查,我相信很快就能结束,你不用太担心。”

冬日的阳光一点不比夏日昏弱,光线透过窗户,被窗棂斜切,刚好映在于崇明的脸上,确切地说,将他的脸恰到好处地分割阴阳两半,看上去很猥琐,跟这严肃的气氛格格不入。

向北想笑。

这阳光,就是不讲规矩的典型代表!

向北没心情批判阳光,他能做的,就是要比这阳光讲规矩。自己情商很高的!

于崇明的话,像承诺,但是向北心里并没有轻松多少。他太了解于崇明的为人:对别人的要求,别人必须不打折扣完成;给别人的承诺,他都是打了折扣兑现。

“于总,我有个请求,罗方伊只是一名实习记者,如果不是我的允许和要求,她肯定不敢收。我希望报社在招聘中,可以慎重些。这件事,与她无关。”

“现在最关键的是你的问题,就不要管她啦!”

跟老子谈条件?你以为你是谁?于崇明眼神里透着威严。

两人的谈话不长,临近午饭时间,向北走出于崇明的办公室。

压抑,心头像堵了块石头,这是向北最真切的感受。可是他是成年人,他不能哭,不能躁,更不能抑郁。倘若因为抑郁而自杀,更容易被人误会。他是干记者的,知道这个梗。而且,他是个文化人,倘若死的方式不合适,也会被诟病,要慎重。

向别刚回到座位,收到一条微信:中午12点半,三江食府,一起吃午饭。

发信息者是曲长国。

向北明白,这又是一场谈话。

场合不同、对象不同,谈话的气氛也不一样,曲长国跟向北的交谈要比上午融洽。当然,并不轻松。

“兄弟,你的事情我听说了,上午我和于崇明、陈露开会讨论过。这件事我是站在你这边的。”曲长国直接亮明立场。

“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没别的办法,我本身也违反规定了,就等着纪检组给出处理意见吧。”向北说。

“现在就咱俩,没必要说空话、套话。你我这么多年的同事、兄弟,我的性格你了解。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这事既然发生了,我肯定会想办法帮你。”曲长国语气豪爽,可是怎么帮呢,他自己也不知道。

“是我的责任,我得承担起来。”向北依旧表现出一副坦然淡定的样子。在他看来,问题虽然严重,但只是涉及纪律层面,按照先例,这类违规罪不至死。只要还能干这一行,怎样处罚都没关系。

“向北,有些话我觉得还是得直说。骆河村的事情,不是你我这样的人能看明白的,水太深、碰不得。我早就劝过你,报道适可而止,可你就是不听……”

向北回忆起曲长国曾经跟他说过的话,就是在为他和罗方伊凯旋举行的庆功宴上,自己提出再访骆河村,遭到曲长国的反对,向北并未听进去,一点点碰触到骆河村事件的核心,结果出事了。

如此看来,可能真如他所言:水太深了。难道背后有一张看不到的网在监视、操控这一切?

曲长国接着说:“事已至此,对于骆河村的调查还是就此打住吧。既然你的问题仅仅涉及接受宴请和礼品,应该还好解决,可能会有些处分,你调整好心态,都会过去的。至于其他的,我相信你不会触及!所以,上面找你谈话的时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千万别说。”

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真是太巧了,又是这句话!

“嗯,我明白,是我的问题,我会承认、会承担,不是我的问题,他们想强加给我也没门!”

哎,脾气太倔,怪不得还是老记者。曲长国长叹一口气。

午饭很简单,两人各点一份油泼面,两个素菜。上班前,两人回到报社。连番谈话让向北感觉疲惫,况且是这种注意力高度紧张的交谈,内心虽天然排斥,却没法表达。

向北要好好想想今天的谈话,信心量大,他要列出一二三来,慢慢领会,慢慢学习。

整个一下午似乎都相安无事,终于可以清静一会儿了。向北打算完成检讨,但是发现无从下笔,刚要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于崇明打来了电话。

“向北,去一下三楼会议室,报社纪检组的几个人要跟你谈话。”

纪检组?他们终于来了。如果自己没猜错,这应该就是暴风雨吧。

“好的,我现在就去。”挂上电话,向北没有多想,径直去了三楼。

三楼会议室可以容纳二三十人,中间是一个椭圆形的长桌。向北打开门时,三个人正坐在长桌一侧,背对着窗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