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考察吴家村
原本这个时候陈鸿宇应该是在村里安排明天接待的相关事情,但他是唯一和省报、投资商熟悉的人,要作为接待的主力,自然没法离开。所以谭国富便安排王章先回吴家村安排明天的相关事宜。陈鸿宇也给吴刚打了个电话,叮嘱他要配合好王乡长的工作。
临近七点,众人在招待所餐厅包间内齐聚,李艾琳在这里职级最高,而且有两方宾客,所以便坐到了主位上,邀请赵建华和王秀芳分别坐在了左右手,其他人也纷纷落座。
李艾琳微笑着说道:“今天很高兴能迎来省报的朋友和王总一行,这次的采访和调研对我们云阳县,特别是对于吴家村来说意义重大,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再次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赵建华连忙回应道:“李部长太客气了,我们也是受领导指派,来报道吴家村的情况,希望能为吴家村以及云阳县的宣传工作出一份力。”
王秀芳也说道:“李部长,我们这次来也是抱着很大的诚意,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合作机会,实现共赢。”
李艾琳点头道:“那就好,大家边吃边聊,不要拘束。”
服务员开始上菜,一道道美味佳肴摆满了桌子,又为现场的男士倒上了茅子,为女士倒上了红酒。
徐志国端起酒杯,说道:“来,让我们一起举杯,欢迎省报和王老板的到来,希望这次的合作能顺利成功。”
众人纷纷举杯,气氛热烈。酒过三巡后,氛围也更加融洽,大家的生疏感也消失了。
陈鸿宇这时说道:“赵部长,王总,我们吴家村的毛竹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品质优良,这次能得到你们的关注,我们非常感激。”
赵建华说道:“小陈干部,我们之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这次实地采访,就是想深入了解一下,挖掘出更多的亮点。”
王秀芳接着说:“是啊,我们对竹笋的加工和销售也有一定的经验,如果合作顺利,我们有信心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冯晨曦也说道:“我相信吴家村的发展潜力很大,这次的采访和调研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着,气氛融洽。
李艾琳不时地与赵建华和王秀芳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徐志国和谭国富也积极介绍流云乡的情况,希望能给他们留下好的印象。
徐强则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偶尔插几句话,表现出对工作的热情。
陈鸿宇与冯晨曦相互配合,详细地介绍了吴家村的情况和发展规划,让赵建华和王秀芳对吴家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晚餐进行得很顺利,大家都对这次的合作充满了期待。
最后,李艾琳总结道:“今天的交流非常愉快,希望我们能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吴家村毛竹产业的发展。”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晚宴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次日,众人早上八点半上车,因为去吴家村的道有土路,乘坐大巴车肯定是不行的,这次是准备的三辆越野车。陈鸿宇、冯晨曦、还有食品厂的曹经理三人一辆车。
在车上,陈鸿宇为两人介绍着沿途的情况,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直到车辆进入到流云乡开往吴家村的土路时,车速明显降下来了,并且颠簸变得严重起来。
曹经理皱眉道:“小陈干部,说实话,你们村的道路情况不是很好,运输竹笋是一个大问题呀。”
“曹经理,不瞒您说,我们村的道路情况的确不是很好,如果贵公司能与我们达成合作,我们会在乡里设置一个中转点,我们村里会克服万难将竹笋运输到乡里,你们只需要到那里拉货就行。”陈鸿宇没有逃避问题,因为逃避也没有用,这是现实。
“鸿宇,你们乡里不能修一条好一点的路吗?”冯晨曦问道。
“从我们村到乡里的距离有大概十五公里,如果是在现在的土路基础上改造成砂石路的话,至少要投资三十多万。如果要修建更高标准的混凝土路那至少得要一百多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两位应该多少也了解一些,很多的地方政府财政都很困难的,像我们这样的贫困县和贫困乡就更不必说了。”
陈鸿宇叹息道,他又何尝不想修一条路,但至少要让领导看到这条路能产生的价值吧。“当然,如果我们这次和王总、曹经理的合作能顺利达成,我还是有信心能向领导争取把土路改造成砂石土的。”
几人继续聊着,冯晨曦因为从小在城里长大,对农村的事物很新奇,时不时的向陈鸿宇问一些问题,陈鸿宇一一笑着解答。直到十点半,车子终于到了吴家村村口。
以王章为首的乡干部、村干部们早早的就在村口等待了,村口两边的大树上拉着“热烈欢迎省报、王总一行人到吴家村采访调研”的横幅,周边还聚集了一些村民,此刻见到车子到了,众人都表现得很兴奋,自发的鼓起掌来。
车子缓缓停下,王章率先走上前去,热情地迎接众人下车。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来到我们吴家村,大家一路辛苦了!”王章满脸笑容地说道。
赵建华和王秀芳等人纷纷下车,陈鸿宇和冯晨曦也跟着下来,为双方进行介绍。
“这就是我们吴家村,虽然目前还比较贫困,但我们有信心通过发展毛竹产业来改变现状。”陈鸿宇向大家介绍着村子的情况。
村民们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客人。
“哎呀,终于把你们盼来了,我们村可就靠你们带来好消息了。”一位村民激动地说道。
王秀芳微笑着回应:“大家放心,我们会尽心考察,寻找合作的机会。”
赵建华也点头道:“我们会如实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吴家村。”
随后,陈鸿宇带领众人参观村子。一路上,他详细地介绍着村子的历史、现状以及他对村子的设想。
在陈鸿宇的设想中,他要将吴家村打造成依托万亩竹林的毛竹生态产业村。现在开发竹笋产业只是起步,后续还要继续招商引资,争取引来造纸厂、建筑材料厂、竹编厂,甚至后续可以开发生态疗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