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暗流涌动,沈辰的反击
胡惟庸府邸内,夜色已深,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张张阴沉的脸。
胡惟庸坐在主位上,手中紧握着一杯热茶,却因愤怒而微微颤抖,茶水几欲溅出。
两旁,几位平日里与他交好的朝臣或站或坐,皆是面露愠色,目光不时投向窗外,似乎在寻找着某种解脱或是新的阴谋。
“沈辰那厮,竟如此狡猾,竟能让皇上轻易放过他!”胡惟庸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恨意,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他身旁的一位官员,名叫李茂,闻言立刻附和道:“是啊,大人,我们本以为这次能一举将他扳倒,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没想到皇上会听信他的片面之词?”胡惟庸猛地打断,将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茶水四溅,“哼,沈辰此人,狡诈多端,但我们也不能就此罢休!必须找个机会,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众臣面面相觑,皆是一脸愁容。
沈辰近日来行事低调,除了每日按时上朝,几乎不参与任何朝廷之外的聚会,这让他们无从下手。
“大人,沈辰这般谨慎,我们该如何是好?”另一名官员赵权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焦虑。
胡惟庸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越是如此,我们便越要让他露出马脚。
他不可能永远龟缩在壳里不出来。
你们,继续暗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绝不能放过。
同时,我要你们散布谣言,说他暗中勾结外敌,意图不轨。
我要让皇上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便是他沈辰的末日!”
众人闻言,皆是点头称是,心中却不禁暗暗为沈辰的命运担忧,同时也为自己可能成为这场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而感到不安。
与此同时,沈辰虽表面上平静如水,内心却如鼓点般急促。
他深知,自己虽暂时躲过了胡惟庸的陷害,但真正的危机并未解除。
胡惟庸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想要彻底摆脱他的纠缠,绝非易事。
夜深人静之时,沈辰独自坐在书房,手捧一盏清茶,目光穿过窗棂,凝视着外面漆黑的夜空。
他心中盘算着,既然胡惟庸不肯善罢甘休,自己也不能一味防守,必须主动出击,方能掌握先机。
“看来,是时候给胡惟庸一点颜色瞧瞧了。”沈辰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次日,沈辰借故向朱元璋请辞,称需回乡探望年迈的老母,实则暗中布置了一场针对胡惟庸的计谋。
他深知,朱元璋多疑,若想真正打动皇帝,必须拿出实打实的证据,而非空穴来风。
沈辰秘密联络了几位昔日因胡惟庸排挤而心怀不满的官员,他们之中不乏掌握着胡惟庸不法行为证据之人。
经过一番努力,沈辰终于收集到了一些关键信息,其中包括胡惟庸私吞国库银两、与边疆将领暗中勾结等重罪证据。
正当沈辰准备将这些证据呈递给朱元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让他不得不暂时搁置计划。
原来,朱元璋近来对胡惟庸的态度确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并非出于信任,而是源于一种深沉的疑虑。
沈辰意识到,如果此时直接将证据抛出,虽能打击胡惟庸,但也可能引起朱元璋的猜忌,认为自己是在借机邀功,甚至可能被视为党争的一部分。
于是,沈辰决定采取更为巧妙的策略。
他先是故意在朝堂上表现出对胡惟庸的宽容态度,偶尔还会在皇帝面前提及胡惟庸的“功绩”,看似是在为胡惟庸开脱,实则是在暗中引导朱元璋的注意力,让他对胡惟庸产生更深的疑虑。
与此同时,沈辰还秘密安排了一场“偶遇”,让一位看似无关紧要的民间商人,在朱元璋微服私访时,无意间透露出胡惟庸与边疆将领之间的某些不正当交易。
这位商人虽不直接涉及朝政,但其言辞恳切,又恰逢其时,让朱元璋不得不信。
果然,朱元璋听后,脸色铁青,心中对胡惟庸的疑虑更甚。但他并未立即发作,而是暗中派遣亲信进行调查。
这一举动,正中沈辰下怀,他知道,只要朱元璋开始怀疑,胡惟庸的末日便不远了。
数日后,当朱元璋掌握了足够多的证据,确认胡惟庸的确存在重大违法乱纪行为时,他终于雷霆震怒,下令将胡惟庸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朝野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