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高考4 - 穿书七零女配有空间 - 胡六月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6章 高考4

“老师,只有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吗?”

安静的夜晚,盛子越清脆的童声突然在屋里响起,引来盛同裕略带责备的目光。可当他听清楚女儿的话语之后,他内心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这个想法让他瞬间蠢蠢欲动起来。

“不,还有大学。”对啊,还可以当大学老师!

陆星华身体前倾,手肘压在桌沿,眼睛里满满都是好奇与向往:“大学老师,是怎么样的呢?”

盛同裕沉吟片刻,脸上的略带怀念地说:“大学老师不用坐班,时间相对自由。课堂上给年青人传授专业知识、交流思想,课后可以在图书馆看书、校园里散步、办公室工作。

大学,是知识的摇篮,是放飞心灵的港湾。在那里,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大家一起畅谈专业、理想,一起探讨学问、专业前沿问题。当你在那个环境里,你一定会幸福地颤抖――这里是自由的天堂!”

他越说越激动,想到在大学里的四年时光,想到那些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不吐不快。

“教我们大学语文的老师姓季,他上课地点很随机,操场、楼顶、小树林。我记得有一回,季老师通知我们将上课地点更改到晚上九点、学校大操场。我们班二十几个同学席地而坐,将老师团团围住。

月光如水倾泻而下,老师沐浴着月光给我们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吟罢,老师右手轻抬似执酒杯,向天发问。我们班所有同学当时一句话都没有说,全被老师风采所迷。”

陆星华感觉浑身上下的寒毛全都竖立起来,内心有一种蓬勃的力量在滋生,他想上大学!他想成为这样的老师!

他急切地发问:“季老师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什么学校,能够培养出如此优秀狂放的学生?

“京都师范大学。”

“他学的是什么专业?”

“中文。”

盛同裕与陆桂枝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如果当大学老师,那就不限专业了!教育学、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农学……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大学老师。

想到陆星华拿着粉笔在门后写诗、念诗的场景,盛子越说:“三舅舅你也学中文好了,将来当了大学老师还可以写作,做个诗人、小说家挺好。”

陆星华被她这一说,越发心痒难耐,整张脸都恨不得凑到盛同裕眼前:“那,怎样才能当大学老师?”

陆桂枝回答他:“大学老师一般要求研究生学历,如果你想……那就得做好准备,读完大学之后再考研究生。”

盛同裕看着陆桂枝:“高考才刚刚恢复,研究生考试还没启动吧?”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盛子越这句话,让所有人都会心一笑。是啊,高考已经来了,研究生考试还会远吗?

在这个月光如水的秋夜,陆星华做了一个决定,他要成为中文专业的大学老师,像季老师那样的名士!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直到中年、老年,只要闭上眼睛老师上课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他的第一志愿:京城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去最好的学校、读心仪的专业,这就是他的理想。

有了理想,陆星华学习越发刻苦努力,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口袋里装着知识卡片随时背诵,官方报纸的社论倒背如流,历史大事件梳理成树状图加深记忆,课本上的、资料上的习题反复不断地练习,直至滚瓜烂熟。

转眼就到了十二月,距离高考的时间近了,陆星华开始忐忑、紧张、焦虑……他睡不着觉,黑眼圈越来越重,走路有点发飘。这样的陆星华让盛同裕有些担忧,劝说他放轻松一点。

陆星华嘴上说好,内心的压力却越发严重。到后期甚至开始双手不自觉地颤抖,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动作。

这样下去不行。星期天一到,吃过早饭的盛子越就对陆星华说:“三舅,你带我回一趟陆家坪吧?我想外婆了。”

陆星华对盛子越一向是有求必应,和陆桂枝一说,从屋里推出自行车就出发了。自行车的横杠上装了块小木板,盛子越现在坐前面再也不硌屁股了。两人一路顶着微寒的风,半个小时就到了陆家坪。

还是那个宁静小村庄,还是那幢土砖青瓦的老屋,但这个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却让陆星华紧张的情绪瞬间得到抚慰。

自行车铃铛一响,建华第一时间就冲了出来,欢叫道:“三哥、越越!”

徐云英穿了件斜襟深蓝大褂,腰间系一条青色围裙,从东面灶房走了出来,惊喜地看到眼前这一大一小:“不是说快高考了吗?怎么今天有空回家?”

杨桃庄从西边灶房走出,右手抵住腰间,小腹略有些突出。笑着说了句:“哟,大学生和小学生生回来了?”

星华唤了一声“妈、大嫂。”

盛子越扑进外婆怀里,闻到那熟悉的稻草烟火气息,笑嘻嘻地说:“外婆,我想你了。”

徐云英摸着外孙女儿的头,慈爱地说:“越越上小学了,有没有好好读书?”盛子越“嗯”了一声,转头望向杨桃庄。看她的模样,似乎是怀孕了?

按照书中所言,前世陆良华的二儿子陆志高不管是长相还是性格都随了杨桃庄,小小年纪就知道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将爸妈哄得团团转。初中毕业不肯读书,和杨石虎这个舅舅到处鬼混,后来染上赌博的恶习,败光了家中积蓄不算,还欠下一屁股债。

陆蕊重生之后,偷偷谋划让母亲流产,这个原本拖累全家的弟弟胎死腹中。莫看这五岁的小表妹体态娇小、五官清秀,却是个杀伐果断的人物。自己的亲人都能下手,不愧是书中女主。

杨桃庄得意洋洋地炫耀着她微凸的小腹,问盛子越:“越越,你说大舅妈肚子里这个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

盛子越有些疑惑,看她这个体态,怀孕至少也有四个月左右,怎么还没有流产呢?陆蕊干什么去了?莫非改了主意想要留着这个不省心的弟弟好好教育?想到这里,她脆声回了句:“弟弟。”

杨桃庄笑得更开心了:“你和大妹说得一样,她也说是个弟弟呢。你大舅妈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我会生儿子,这也是本事,哈哈……”

徐云英皱眉捂着盛子越的耳朵,将她带进堂屋,道:“莫听她的话,你好好读书将来做一番大事出来,比男儿还强。”

盛子越问:“表妹呢?”

徐云英随口说了句:“不知道,她这些日子老往上屋那边跑,良华也不管管她。”

陆星华一看母亲眼中的嫌弃,便知道她说的上屋那边指的是什么。陆家坪隔着一口塘分为上屋场、下屋场,住上屋场的,是陆春林的堂叔,两家结仇说来话长。

陆昌寿是陆星华爷爷的堂弟,两岁时成为孤儿。他的父亲将他托孤给陆星华的爷爷。他继承的遗产有十一亩田地、两栋草房。按照契约规定:陆昌寿继承的财产,两家一起使用,等他长大成人,再将遗产予以归还,自己独立生活。

土改的时候,陆爷爷家人口多,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应该另外分八亩地和三间房。可驻村干部对陆春林说,你小叔的财产继续使用下去,已经达到村里的平均水平,就不另外给你们分地和房子了。

到了1950年,陆爷爷的堂弟满了18岁,大闹特闹,摔桌子打板凳,坚持要分家。而且要求按照16年前的契约规定要回他继承的全部遗产。

当时徐云英已经嫁进陆家,她据理力争,说土改时按人口分地分房,现在你要分家可以,但必须按照土改政策规定分割财产。

双方各执一词,一方以契约为证,一方以土改政策为依。

最终陆家爷爷让了步,他垂泪看着儿子陆春林、儿媳徐云英:“我总记得当年我叔握着我的手,把那个孩子托付给我。为争家产打架流血,亲骨肉,何必呢?是人家的还给人家,我问心无愧。”

就这样,陆春林还给陆昌寿十亩地,一家人搬出上屋场的那栋草屋,在村民的帮助下重建新屋。为了建屋,陆家负债累累,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过了五年的苦日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