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最伟大的先知——预知(4) - 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 - 欧阳茱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4章最伟大的先知——预知(4)

第44章最伟大的先知——预知(4)

有一种科学的解释说,心灵感应是人体特异功能的体现,它超越五官感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的第六感能力。而且,具有这些能力的人士有些是天生的,也有一些是经过气功修炼到高深境界后出现的……基本上它是一种人类潜在的能力,也就是经常听到的“人体潜能”的说法。总之,对于心灵感应的猜测论调说辞不一,但人们始终愿意相信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能力——这种神奇的能力存在于这个丰富而神秘的世界上。

经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中,心灵感应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许多同卵双胞胎之间会有很强的心灵感应,当其中的一个人产生了一种感受,另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强烈感应得到。还有研究证实,新生儿普遍能感应到妈妈的情绪变化。婴儿的心灵是非常纯净的,还没有被污染,婴儿的心灵感应的能力是惊人的。并且,孩子对妈妈的心灵感应能力会一直保留下来,只是越来越难以像婴儿时那样敏感而直接了。

何出此言呢?因为心灵感应是一种能将某些讯息透过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径传到另一人的心中的能力。而人体如同生物电子产品,其中脑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对一定功率频幅的电磁波较敏感。但由于本体的感应远大于外来感应,所以,非故意感知下不易察觉。

心灵感应的现象在文学作品中也时有出现。世界名著《简·爱》中便安排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感应的情节:圣约翰再次向简·爱求婚,简·爱动摇了,这时她听到了罗彻斯特在呼唤她的名字,于是回到了罗彻斯特的身边,而罗彻斯特告诉她,那时他的确正在呼唤她的名字。心灵感应情节设置让故事更加生动。同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心灵感应存在的认可度。

事实上,包括有心灵感应、透视力、预知未来以及回知过去的能力,都属于拥有超越五官感知能力的“超感知觉”,或者称之为“第六感”。拥有了第六感,也就是这个人拥有非常敏感而纤细的神经,会散发出各种超出五感的感觉神经,这些敏感的触角可以随着意志无限延伸,那么,别人心里想的事,便可以清楚地感觉得到。

尽管高层面意义上的心电感应是否存在,到目前还缺乏科学根据,但是不断有人声称自己曾有过这种心灵相通的感觉。质疑者指出,有些证据或许意味着意义重大,但它们其实更可能只是巧合。事实上,就算承认心电感应确实存在,迄今也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它究竟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又为何发生。

不过,有研究显示,人和动植物的磁场是频率的一种表现,频率不仅有颜色,还有气味、声音、其他的感觉。如果频率不一样,则所显现的特征也就各不相同。在平时,肉体是感受不到的,或许偶尔也会感受得到,像当你第一眼看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你会对他产生或友好喜欢,或厌恶的感觉,并且说不出任何缘由。其实,这都是因为频率。通过这种频率,人们可以互相感应彼此频率中释放的信息,也可以说如果看得到就是颜色相近,或是味道相近。

有一句成语叫“臭味相投”,其实这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凡是两个人放射出的磁场互相感应时,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好朋友。就像我们常常讲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超能力的心电感应或许短时间内无法作出一个科学解释,但是普通意义上的心电感应,只是一种自然心理现象,无需将其神秘化。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其内在联系,并对此充分运用。

心电感应,不是通过五官所产生的思想上的交流,而是思想上的相互体悟。思想就是能量,它永远不会消失,每个人的思想就是一股放出去的电波,如果一个人所放送出去的思想的波长,即频率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像收音机一样产生共鸣,人们因此而找到“知音”,那么就会产生心电感应。

简言之,心电感应就是产生共鸣的原理,每个人的脑子就像是信号塔一样,常常收到一些信息,同时也输出一些信息,这种潜意识行为我们本身并不能自觉,因为我们以为那是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都是接收站,也是发射站。

因为亲密的相处,双胞胎最容易产生共鸣作用,比如近亲、夫妻都有可能,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心有灵犀”。另外一方面,心电感应可应用在想要解除误会或憎恨上,或者想要改变对方的心情上。

将自己的精神集中到自己于过去受到强烈的印象,或受到舒适的感觉,因而刻印在脑里的场所的光景。这等于是让精神重游曾经旅行过的地方,取回当时的潜在观念。只要是旅行过的地方,任何名胜古迹、沙滩、草原、小桥流水、温泉……

随着这种练习的累积,用心灵敏感的触角,感知这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便会看到未曾体验过的事物,而且是超越空间的远地现况。身心会渐渐地放松,心理压力也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憎恨、烦恼也会随之消减淡化。你会渐渐了解他人真正内心世界的低语,沟通会更加轻松,心灵也会接受越来越多世界上更多美好的电波。

精神遥视能力:精神世界的千里眼

【遥视未来,简单地说,就是要立足过去和现在,运用纤细敏感的神经思维,捕捉任何一丝相关信息。然后在意识中加工成网,再通过大脑的呈像功能反映出来。如此,掌握的信息越多,对未来遥视的准确性越高。】

关于“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人工智能》一书作者普瑞迪萨夫说:“俄国的许多知名超感人士都反复展示了一个实验,就是当研究人员将一个装有底片的不透光信封放在其前额,再冲洗出来的底片会出现所要的图像。这说明,某些人可以从前额处发放脑子中产生的图像,这可能就是古老的东方传统中认为的‘第三只眼’。”

佛教寺庙的壁画佛像和雕塑的前额上都有第三只眼。传说认为,这只眼睛具备心通与遥视等超自然能力。特别是佛教徒,通过日积月累的修炼,也可以获得这种奇异的能力。

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1863年写了一部名为《20世纪的巴黎》的小说。这部小说被尘封并且遗忘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直到凡尔纳的重孙发现了它,在1994年首次出版。在书中,凡尔纳预言了巴黎在1960年可能会呈现的面貌。他的小说中充斥着在19世纪看来显然不可思议的科技,包括传真机、一个世界性的通讯网络、玻璃建造的摩天大楼、燃气动力汽车和高速高架火车。

电影《2012》上映后,世界末日论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预言师拥有的神奇能力,让人不禁惊叹。莫非,这世界上真的存在具有精神遥视能力的“千里眼”?

人们也常常希望通过算命、占卜等方法预知未来,其本质是借着另一种方法来弥补自身对遥视的渴望。

遥视,指能超越正常视力范围以外看到遥远事物的特殊现象,又称精神世界的千里眼。自古以来,不断有关于人类具有遥视能力的报道。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属于心灵学中超感官知觉的一种。对这种现象是否存在,研究学者和科学家们并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美国学者富尔曼在《古今预言史》中说:“预言家是具有精神遥视能力的人。就像生理上有近视眼和远视眼,所以精神上也有远视眼。”如果科学、冷静地考察那些保留下来的预言,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一些人,他们窥见了历史的下一页而震惊,于是向同代人发出警告。预言“大体上说预言可以单解释为时空遥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