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最伟大的先知——预知(6) - 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 - 欧阳茱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6章最伟大的先知——预知(6)

第46章最伟大的先知——预知(6)

在这种体验之中,人的感知觉会全部紊乱。视力显得模糊或有明显的增进和鲜明感。听力变得迟钝或者过敏。可能会觉得衣服像纱或纸做的,或觉得身体轻巧如燕子,或觉得身体特别沉重。

常常染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感觉可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如看到了声音,嗅到了光线。对于哲学、文学、音乐、艺术,似乎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大彻大悟。感到自己既融合在瑰丽的仙境或乐园之中,同时又是一个清醒的旁观者。一个人可以像孙悟空一样毫不困难地分成很多个思想的“自己”。

服用致幻剂者,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减退。变态人格者服用致幻剂易于出现强烈的犯罪活动,以及凶杀企图或行为。最常见的是精神分裂反应,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及活动过多,偶见急性脑器质性反应,表现出意识混浊、定向障碍及明显的情绪不安定。

对致幻剂的需求,则是源自于一种空虚。事实上,空虚是一种错觉,一种失去存在感和价值感的心灵匮乏。然而,每一分钟都是幸福的,值得感恩和珍惜的。在别人眼里自己是幸福的,但是自我错觉反馈的信息却是自己很不幸,从而使自卑感上升,逐渐感觉自己不被容纳,存在这个世界上是个多余的错觉。

其实有很多东西像毒品,只要是我们想追求得到的东西或状态。原来很多事情都和“吸毒”一样,有的是指对事物本身含有的诱惑性,有的是指事情对钱的依赖性。这么说来,活在世上的人都是瘾君子。

衣食住行,是人的生活必需,以此为生存的基石;追名逐利,是名利本身所带有的诱惑性,以及人们自身的虚荣心的共同作用。如果人们的需要只限于前者,那可以肯定此人“中毒”不深。若是后者,恐怕控制得不好,容易走火入魔,毒发身亡。金钱买到的只是物质,却买不到精神。如果妄想用金钱去买精神,人恐怕会在这场“吸毒”游戏中变得丧心病狂。因此,瘾君子最致命的,并不是药物产生的生理作用,而是精神力的颓靡和丧失。

其实,每一个时刻,都有它的美好,只是在于发现与否,存在即是合理,总有值得感激的理由。

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抱着希望去生活,为了更美的明天。抵抗一切毒品诱惑,拒绝空虚的心灵,让内心真正地丰盈起来。

外貌协会:面相是否由心生?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俗话说:“人面一张相。”

一眼看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真邪善恶,真的可信吗?

“相由心生”来源于中国古代“相面术”,即以人的五官来推断一个人的吉凶祸福,也算是中国古人朴素的心理学了。

其实,这句话可信与否,完全取决于对这一词语的理解。在心理学家看来,“相由心生”的“相”可以与“表情”相对应,指的是内心情绪在面部上的一种映射。人的性格或气质经常支配着他的情绪状态,所以他的面部也会出现一种习惯性的表情,爱生气的人喜欢嘟着嘴,开朗热情的人眼睛明亮。更有甚者,可以从人的面相看到一个人的未来发展。

据说,武则天尚在襁褓中时,袁天罡应其父亲武士邽的邀请,武士邽将全家人召集在一起,让他相面。乳母抱着身穿男孩服装的武则天出现在袁天罡面前,袁天罡即觉得此幼儿不同凡响,脱口说道:“这位公子神色奥妙,前途不可限量。请抱着他走动走动,我再仔细相命。”袁天罡看了会儿,又让武则天抬头举目,大吃一惊道:“龙睛凤颈,贵人中之最贵者。”袁天罡再从侧面看,又惊讶道:“这个小公子未必是个男孩吧?若是女孩,就不可预测,将来一定是天下之主呀!”

一代女皇武则天也充分地印证其言,成为一个朝代的主宰。

且不去考证这故事是否有充分的论据。但是,“相”的的确确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推断其运程。

都说大脚笨,小脚懒;绝壁头的人好酒色;女人肤色白有良缘;嘴角有痣的人是好吃鬼;痣在嘴边附近是祥瑞之兆;耳朵厚的人有财气;眼睛周围多痣或黑斑的人容易哭泣,多愁善感;嘴唇厚者不善辞令……其实这些对于面相的总结不无道理,面相确实能看出人的性格特征。但是,“相”并不仅仅是外在、先天的相貌。

曾有心理学家试图用头骨、脸形来推测人的性格特征,并且还做出了一套十分繁琐的对应表。结果,有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长成理想人物,按这种学说用木板和布带把婴儿头部捆扎成相应的形状。这种学说在实证研究中无法得到验证,很快就被抛弃了。

然而,直到现在,还有许多面相学说提出“头大聪明,眼大温柔,有酒窝的人酒量大……”这样的说法,甚至想用外科手术改变自己的相貌来“转运”,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实在是荒谬且可笑的。

有这样一个古诗典故,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每个人的面相都反映着其相对应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例如,一个身体健康、内心愉悦的人,其通常在相学中都天庭饱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相反,一个身体有病,或者苦恼忧愁的人通常愁云密布、眉头紧锁,其多半是很难有顺心的事。眼界即是心界,而面相即为心相,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

“相由心生”一词在佛经和相学中是有据可考的,佛学的“相”一般而言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与“性”相对,性一般是指事物本质,相学的相则是指面相。

“相由心生”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唯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所谓“相”,即是我们平日生活中所见到的诸事物之表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