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心理辐射有多强(2) - 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 - 欧阳茱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6章心理辐射有多强(2)

第26章心理辐射有多强(2)

达尔文最为著名的理论为“进化论”,即适者生存的理论。所谓“适者”,指的是合适的人,这个词语并不难理解。然而,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合适的人”呢?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顺应环境变化,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和对自己的思想作出合理地调试,让思想与身体表现出绝佳的状态,以此来配合“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这才有资格被称为合适的人。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改变”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会。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却仍然一贯地“墨守成规”,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很容易遭遇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将一只青蛙扔进热水里,它会很快跳出来,但将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不会跳出来,然后给温水逐渐加热,青蛙开始察觉不到,没有反应,待到水温升高后,由于它的体力在这种缓慢的加热过程中已经耗尽,这时青蛙再想跳出来,已经晚了。这是管理学中很著名的“青蛙效应”。很多企业的破产其实就是陷进了这种煮青蛙效应,待醒悟过来时,已然悔之晚矣。我们不应该做这只青蛙,一定要武装起自己的想法,面对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变化。

另外,世界的变化还意味着在秩序上需要重新洗牌,会出现新的领域,同样会给我们提供机会。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富甲一方,主要是因为社会形势的变化——电脑的出现为比尔·盖茨提供了机会,如果没有人们对电脑的大量需求,那么,微软公司是无法发展壮大,更别说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预作筹谋,尽早把握变化才是保持长盛之道。我们周围的每件事情都在变化,不能只是继续做以前行得通的事情。想要成功,必须站在变化的前面。

如何才能站在变化的前面?方法很简单,即“锐化自己的想法”。当我们的想法走在时代前沿,行动必然会是超越现状的行动。无论什么事,只要我们能够多想一步,多走一步,让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何愁不成功?

那么,如何锐化自己的想法呢?这种方法应该是双向的。首先,要在内心世界加以开放。其次,对世界这个外部环境持有开放的态度。

在这两点里,内心的开放更为重要。人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并不惧怕失败的人,失败并非看上去那么可怕。一旦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那么,就拥有了征服失败的有力武器。

信念,一再被强调,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它来源于何处。信念的第一个来源是环境。比如,人们为什么都非常畏惧监禁生活?这种恐惧指的并不是每日的挫折和剥夺,而是环境会孕育失败,会幻灭梦想。如果所有东西表现的尽是绝望,那么,要想在内心形成追求成功的潜意识,实在是难如登天。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生长在富裕家庭,并且家庭成员不乏成功人士的人,他会很容易取得成功,相反,生长在贫穷和绝望环境里的人,除非拥有了坚强的意志,绝大多数的人仍会在贫穷和绝望中苦苦挣扎。

爱因斯坦曾说:“很少有人能够不因环境的偏差而表达出公正的意见,然而,绝大多数的人连公正的想法都没有。”芝加哥大学曾对100位杰出且年轻的运动员、音乐家和学生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的运动员都不是自幼就有优异表现,而是在悉心培养、帮助下,才建立“我必成功”的信念。

信念的第二个来源是亲身经验。比如,当人被蛇咬而差点致死,经历过后,人们才会知道蛇有毒,因此要避免被蛇咬伤,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信念的第三个来源是知识。人一生下来就会接受知识的教导,不论所处的环境多么艰难,如果接受的是科学、正确的知识和方法,便很容易产生信念。

信念的第四个来源是自我想象。人类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即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我暗示。当人们假想愿望已经实现,在内心建立一个虚拟的成功体验。即使周围的情况无法让你生机勃勃,只要把状况假想成你想要的,将其灌输于潜意识中,由此改变心境、坚定并指导行为。

从信念的来源可以看出,只要掌握好方法,信念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的。信念,不仅是对于成功孜孜不倦地追求,更能体现一个人对于成功的态度。在成功的路上,难免会面临失败。当失败的时候,只要心中存在坚定的信念,失败也同恐惧一样,是一只彻彻底底的纸老虎。

当然,空有坚定的信念还远远不够,当遭遇失败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反省,如果失败后不知反省,那么,下次失败还会等着我们。这种情景就好比一个人沿着一个方向走路,掉进了沟里。如果下次不反省,仍然沿着那个方向走,当然还是会掉进沟里。唯有学会反省,从失败中寻找一些新的启迪,这样失败才会变得有价值。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就体现在我们反省的能力上。

一位记者采访三峡大坝的总设计师,询问道:“对三峡大坝贡献最大的是哪些人?”总设计师回答:“是那些反对建设三峡大坝的人。因为没有他们提出那么多的反对意见,三峡的设计就不会那么完善,将来就可能出大问题。”俗话说:知人者聪,知己者明。人要善于从反对者那里,从批评中反省自己,取得进步。

古语有训:“闻过则喜。”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就意味着会有新的进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老板,每次提出一个新方案在会议上讨论时,如果大家意见全都一致,他就会将方案搁置起来。然后说:“希望大家回去再认真思考一下这个方案,我们下次再讨论。”意见全都一致时,是最危险的时刻。如果出了问题,大家会措手不及,找不到合适的替代方案。因此,有人指出,愚蠢的人喜欢听赞扬,而聪明的人善于听批评。

当你已经学会并做到了“双向开放法则”——对内心开放和对外部世界开放,此时,你还要学会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可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高峰和低谷的辩证统一。高峰中潜藏着跌落低谷的可能,低谷中孕育着新的高峰即将到来。既然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此,那么,当我们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应该牢记:高峰时退出,低潮时投入。

冲破羁绊:击败恐惧,敢于改变

【潜意识中的心态往往会产生令人吃惊的能量,它有获得财富、成功、幸福和健康的能量,也有排斥这些东西或剥夺一切使你的生活富有意义的东西的能量。成功的人,往往是与恐惧作斗争的赢家!】

很多时候,我们踌躇不前,并非因为外界的阻挡,而是受到了内心的羁绊。

一个猎手非常喜欢在冬天打猎。异常寒冷的冬日,猎人取出他的猎枪,穿得严严实实,准备到几十里外的森林里去,如果他足够幸运,他能猎捕到一只鹿,那么,这个冬天就不用再为生计而发愁了。

到达森林里不久,猎人就惊喜地发现,雪地上有鹿留下的痕迹。猎人压抑不住内心强烈的追捕欲望,立即跟踪痕迹。

不久,在痕迹的引导下,猎人来到了一条已经结冰的河流前。这条河流相当宽阔,河面已经完全被冻冰覆盖。

虽然冰面上留下了鹿走过的踪迹,然而,猎人无法判断出冻冰能否承受得住他的体重,不管这只鹿的体积是大还是小,虽然冰面能够承受得住一只鹿,但能否承受得了一个成年男人的体重,猎人对此并没有把握。尽管有诸多的担忧,捕鹿的强烈愿望还是占据了上风,猎人最终决定涉险跨过河流。

猎人小心翼翼地俯下他的双手和膝盖,在冰面上爬行起来。当他爬行到将近一半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了冰面裂开的声音,觉得随时都有可能跌落下去。猎人觉得,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一旦跌入冰下,除了死亡,自己不会有第二种选择的可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