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支持
第093章支持
盯梢报信之人尚未跑出林府街巷,便见挂崔字牌子的马车停在林府大门外。
递拜帖之人自称崔祭酒府上管家,崔夫人闻林姑娘高义,特携前朝古籍孤本前来。
马车才一入府,迎面又来一挂着钱字的马车,来人道:“我乃钱锡钱山长府上的管事,替老爷为林姑娘的义卖赠诗画一幅。”
一辆又一辆,一个又一个,或亲往或感念林姑娘高义奉命送物,刚刚门庭冷落的林府门前瞬间热闹起来。
听着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大儒名字,有不解的才嘀咕一句这等人怎不去南安王府竟来才升监察百官的林大人家,可见也是拜高踩低之流。
话音未落便遭周遭人齐声反驳,裕亲王福晋也来了,难不成王爷福晋也是拜高踩低。
还有拿龙虎山天师弟子张宗垚说事,难不成张真人送了亲开光的符,也是拜高踩低?
更有说着林青石当日聚贤楼一战的质问天下读书人,也有说着这两日国子监内林昱等人发起的诗文义捐,这等书香门第的姑娘举办义卖才是真心为民。
那人不服道一句南安郡王镇守西海沿子,同样为国为民,与这等沽名钓誉之辈不同。
众人回呛,南安王府内女眷这些年可曾施粥赈灾,可于京郊搭棚子。
听得来人道林家不过搭了棚子施粥,京中大户人家哪年大雪时不施粥,也值得提起。
有人嗤笑反驳,“你可知良乡免费的义诊免费赠药也是林家做的,还有当年两湖遭了疫病,林夫人亲带儿女施粥,更是亲身试药,开学堂招收无家可归的孩童教其本事。”
被人质问若非林家作秀,你怎知道的如此清楚。
那人红着眼道:“我就是因林夫人的药活了下来,这才有机会来天子脚下做些小买卖。”
停顿一瞬,那人继续道:“若真想出一份力,南安府的郡主又怎会在接到林姑娘帖子后选同一天,分明不安好心。”
更有抹着泪质问那些为南安王府说话的可是没有亲朋故旧在震区,到底谁在为百姓做事,怼的几人哑口无言。
同样沉默的还有南安郡王府内听闻崔夫人与裕亲王福晋前往林家参加义卖的。
裕亲王福晋不提,崔行本就是清河崔家子弟,崔夫人更是出身范阳卢氏,任谁都没有想到这位竟会前来,便是穆然的脸色都有一二扭曲。
无数人蠢蠢欲动,有自持长者身份问着何时开始,更有已经寻了借口想要提前离席的。
气的脸色铁青的穆然不得不咬牙宣布现在开始。
早已无心在此的夫人、姑娘们不过随意出个价,无人竞争轻易便将东西收入囊中。
看着十几两、几十两银子或寥寥数旦米粮,不过盏茶功夫便过了数件,穆然险些撕碎手中帕子,她们就不怕得罪南安王府!
一旁早已无法选择的几个执笔人只能小心劝说,姑娘们每月大多只二两月钱,定是留着银子等着郡主与德嫔娘娘的压轴物品。
听闻此话,穆然脸色到底好了些许,看着底下频频张望略显失礼的夫人、姑娘,穆然握紧拳头。
入了南安王府的门还想要两头不得罪,也要看她答不答应。
穆然强扯出笑脸招手唤来丫鬟,低声吩咐一句,一旁几个姑娘看的心惊胆战,这位郡主不会又要闹什么幺蛾子吧?
早知道就该选去林府。
被惦记的林府内一扫刚刚的冷清。
看着一个个同黛玉母女相谈甚欢,满口夸赞的诰命夫人以及亲王福晋,听着要她主持的凤姐儿只剩庆幸。
虽与在座诸位贵夫人不熟,但凤姐儿可是被称泼皮破落户的凤辣子,不过几句便将全场的人不着痕迹的捧了个遍,便是之前忐忑不安的几个庶女也都小声言语着定要凑了银子拍一样。
见此,凤姐儿笑着让丫鬟端来第一件物品。
第一件乃是黛玉选出的怀表,小巧精致极适合女眷佩戴,无论雕花、做工都格外清雅别致,京中只有极少数人拥有,也算个稀罕玩意。
此物一出,跟来的姑娘们皆双眼发亮,便是崔夫人几个也有几分意动,只是个个自持身份不愿同小姑娘们相争。
待听闻竟只要五两银子,满场姑娘们只觉林姑娘简直就是白送,纷纷开口出价想要一举拿下。
姑娘们互不相让,十两、二十两……八十两、一百两!
逐渐疯狂的价格里凤姐儿不由悄悄看向一旁淡然饮茶的黛玉,不过一块怀表竟喊出百两银子且还在攀升,刚她还担心这价太低,还不如去当铺出掉合适。
察觉到视线,黛玉对着凤姐儿俏皮眨眼。
待凤姐儿回神,怀表已经喊到一百二十两银子,叫价声弱了下来,最后由崔家姑娘一百二十五两银子拿下。
接下来几样或是经由胤禛、黛玉改造过西洋舶来品或是黛玉寻着古籍上的法子亲制各种颜色与香味的信笺一类的小玩意,胜在一份新奇有趣且高雅。
虽起初价格不过几钱或几两银子,架不住并未参与过或跟随母亲前往只拍各类簪子的义卖不同,每一样都勾着姑娘们想要拥有。
尤其刚刚错过怀表的,哪里肯再错过,加上凤姐儿一张巧嘴,价格翻了一次又一次,不过些小物件也喊出珍品的架势。
因着是要捐去赈灾且会记录每一个人姓名,并非如往常那般只记最高与主办东家,本就想要支持黛玉的崔夫人等不止不反对,反而命丫鬟送了银两过去。
便是得了命令要旁观的魏珠都忍不住参与拍下一盒药油,虽有些肉疼,但看着一群败北的夫人、姑娘满脸气愤,魏珠只觉这银子花的值得。
数十件过后,凤姐儿才刚要介绍由崔夫人等人带来的古籍,忽听一阵喧闹鼓声传来。
黛玉才要吩咐人去探查,一满头大汗的婆子呼哧带喘跑来,黛玉吩咐端一碗水给她,“且先喝了水,慢慢说不急。”
那婆子应一声,一口气喝完,口齿清晰将府门口发生的事情道来。
原是赵昶老先生府上管家雇着人一路敲敲打打而来,口中直言于林姑娘义卖宴会上占据第一的可得他亲笔书写的善人字画一幅。
一路行来,不止富绅百姓相随,便是不少官员都心动不已,那可是赵昶老先生的笔墨。
赵家虽世代书画一绝,但这不足以让赵家历代受人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