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 长公主 - 问西来意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长公主 >

第98章

立嗣历来是国之大事,天瑞十四年的乱象就是没好好立储君导致的。

长宁是公主时可以找寻各样的借口拒绝驸马,可当她成为天子后,她还有什么理由来拒绝嗣君

臣子看她无所出,怎么能忍住不劝谏长宁身后不能后继无人,她长孙微云难道要凭借一己私利置天下于不顾吗她跟自己说陪伴着就好,要大方接受一切,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长宁微愣,一松手放开了白雪姑。她目不转睛地望着长孙微云,抿唇问:“你的想法呢”她不关心朝臣,只关心长孙微云的心意。她们一同走了这样长的路,她不希望是长孙微云朝着她的心间扎刀。

“我,我——”长孙微云双唇翕动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我要听实话。”长宁站了起来,她抱着双臂居高临下地望长孙微云,眼神沉寂宛如寒潭之水。

在长宁的注视下,长孙微云心跳的速度越来越快,她想要避开那锐利的视线,可怎么样都挪不开眼,她咬了咬唇,遵从了自己的心:“我不想。”

“很好。”听到了这句话的长宁才暗暗松了一口气。她的手心捏了把汗,就怕在春风得意的日子里,听到一个足以毁去一切好心情的噩耗。她勾了勾唇,单膝跪在了长孙微云的身前,抬手轻轻地搭在了她的肩上,又说,“我给过你机会了。”当然,如果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她也不会轻易放手的,她从来就没有那么大度。

长孙微云面红耳赤,那股紧张和局促缓和了几分,她咬了咬唇说:“你还没有给我答案。”

长宁缓缓道:“不会有侍君。若得江山长治久安,谁的血脉重要吗我还有两个亲妹妹。若亲妹妹不成器,还是宗室家的小娘子。”她已经有了主意,要将宗室中五到十五岁的小娘子们都送到弘文馆中去读书,学些治国安邦策。她们用不着参与贡举,不过弘文馆中自有严格的考课。

开国太/祖,太宗有四兄妹,太祖那一支被诛杀殆尽,无有子孙;齐思王那一支子孙倒是昌盛些,也只有李成恩那一房被废为庶人。太宗幼妹淮阴长公主一脉也有后人在,名在宗室籍中。再往上就是太/祖,太宗父世祖,他也有兄妹几人,分别是梁王,河东王以及汝水公主,与她是疏属,那又怎么样还不是她说了算

没在这个节骨眼提政事,长宁的眸光柔和了下来,凝视着长孙微云柔声说:“你就留宿宫中吧,接下来都是休假日,我在宫中也孤单。”

长孙微云哪会不明白长宁的意思那灼热的目光引燃了内心的一簇火,她低头,小声地说了句:“喏。”

说孤单也不尽然,先前同安在时,两位年幼的公主已经开府了。长宁登基后也没让她们再回到大明宫中长住,只在年节的时候,命人将她们请了过来小住。打马球,踢蹴鞠,也很是热闹。不过这样的热闹代价就是假期结束后的弹劾——当然,御史们不会说公主的不是,而是将矛头指向了长孙微云,毕竟她是个外臣。

“中书令难不成要做佞幸吗”同僚这一句发自肺腑的咆哮可谓是震耳欲聋。

长孙微云无力反驳,当然,她也没改。

朝日。

长宁也开始着手“宗室”之事了,自太/祖,太宗朝开始的王爵,除了嗣齐王那一脉因罪被降等外,其他嗣王尚在,子孙也有国公,郡公或者侯爵。这些长宁都不用管,她的目光放在了几位公主身上。昔日太宗朝允承袭母爵,可在明皇帝的永乐年间就被废止了,明皇帝的女儿得称公主,到了本朝进位大长公主,而汝水公主,淮阴长公主的后人们却不得封,只作寻常的富贵人家,甚至连宗室待遇都快没了。长宁特别下了诏,广封为郡主,县主。有人私底下说了几句怎么没轮到家中郎君,不过是不敢拿到长宁跟前讲的,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哪能管它什么馅料呢

宗室命妇入宫谢恩,长宁则是顺势提了两句宗室的课业,透了点口风。聪明的人总会在恰当的时机抓住机会。长宁性情虽不似太宗独断,可激进程度有过之而不及。最重要的是她如今还年轻,有大把的时间去推动改制。家中郎君不顶用,培养女儿才是兴家之道。

除了宗室爵位的调整外,开年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贡举了,它跟制举不同,只是将过往的贡举时间往后挪了数月,毕竟有所改制,诏令女子也可参加。可就算是下了诏书,各州郡送来的举人都以男子为主,也就两京之地以及同,华二州,送来的女子多些。毕竟这几个地方文风昌盛,多贵戚子弟,女子入学掌握学识的概率大些。

长宁特意要了名单来,见状有少许失望,可也知道此事急不得,毕竟一切非一蹴而就。

“新型的纸张以及印刷术向着州郡推广,各地也纷纷着手建立学府,书院,日后读书所废金钱减少,有心向学的人便会增多。”长孙微云劝解道。

长宁“嗯”一声,心中也有数。顿了顿,又问长孙微云:“你觉得谁去知贡举合适”吏部考功员外郎位卑官轻,不怎么适合了。礼部侍郎——唉,如今留下的礼部侍郎还是先帝时的旧臣,若是让他来评判,一女一男两份成绩相差无几的卷子,他必定选男人,这跟长宁的初衷相悖。

长孙微云思忖了片刻说:“以信安县主为中书舍人,权知贡举。”长宁身边可用的女子,孟彤管,温秋水还有凌寒她们都是白身,在这次中都要去考进士科。有官爵在身的除了自己就是宗室。两位公主年纪小,她也不甚熟悉。李云容接触得最多,可也知晓对方的性情不适合这些事,不若继续在养病坊以及药园中努力。倒是信安县主裴玉真,算是个可靠人选。当初长安城门大开,有她一份力。

长宁点头:“真娘吗倒是不错。”

这知贡举的人选一出来,朝臣是大为不满。他们缓过神来,想阻止女子入仕之事,让长孙微云成为特例,可惜没说动圣人,只得将希望放在考功员外郎的身上。哪知没几天圣人就提了考功员外郎位卑官轻,恐士人不服,将贡举该由礼部主持,而吏部只管铨选,他们顿时将目光转到礼部侍郎的身上。没想到,贡举主官变成了使职,礼部侍郎什么都没捞到。朝会之上,劝谏的官员呼天抢地的。长宁不喜欢受人胁迫,尤其是身登天子位后,她直接以“御前失仪”为由,让人将那大喊的官员拖出去。这事儿没过几天,侍御史向兴就弹劾那些劝谏的官员,将他们的过去从小到大,扒得一点都不剩。

一开始还有人觉得是偶然,慢慢的,朝臣就发现只要是不合圣人意的,都被向兴查了。圣人那边的意思很是明白了,你想要劝谏,可以啊,你先将自己的屁股擦干净了。可是偌大天地间,能有几个完美无缺的人向兴熟知律法,他的弹劾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证据确凿,朝臣就算是想帮对方脱罪也没办法。

倒是有人传当今独断专行,不肯听谏,长宁听后一笑,也没去找寻那流言的源头,直接命人撤去登闻鼓,肺石的防守,任由有冤屈者击鼓立石。要知道过去派兵驻守,使得“言路”终成虚妄。紧接着又命人作铜匦四枚,色分青红白黑,专门用来收天下人的表疏。此外还在《京报》上特设一栏,专作洗冤故事。

朝官们人心惶惑,试图找杨延说情,杨延闭门谢客;想找中书令——可长孙微云是近臣,跟圣人分明是一体的,最后找到了长乐长公主跟前去。长乐这两年成长了些许,但是跟长宁比起来,性情可谓是至柔。她耳根子软,没两下就被说动,到了宫中拜见长宁,支支吾吾地说对待朝臣是否过于严苛。

长宁没有责备她,只是态度温和地询问长乐为什么不合适。

长乐说不出所以然来,耷拉着脑袋,眼眶一下子就泛红了。长姐当了皇帝后,她也找不到最初的那种姊妹亲近了。

“我自有主张。”长宁莞尔一笑,走上前揉了揉长乐的脑袋,又问了几句功课相关的事,便遣人将她送回去了。等到长乐一走,她的神色就冷了下来,寒声说,“他们倒是会找人。”

侍立在一旁始终没说话的长孙微云开口,轻声说:“公主年纪还小。”

长宁拧眉道:“可性情难移。”长乐长在深宫中,她序齿最末,不用想江山社稷事,只用当个无忧无虑的公主。淑静娴雅不能说是坏事,可当公主足矣,当天子未免不够格了。“若是不改性情,不能绍继我大业。”她的继业者得是手腕强硬,有魄力,不怕背负千秋骂名的女人。不然她就会像太宗一样,一切努力都被无情推翻。

长孙微云柔声安抚她:“您今年不过二十有一呢。”

长宁扬眉一笑,吐出了一口浊气。

是啊,还有很长时间呢,她不必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