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实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觉得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不知道最后是否能通过。
——day25
江海很快就将项目内容基本摸清楚了,在枣庄镇形成规模种植的是李家村,曾经枣庄的贡枣也是采自那里,每年大概能有10万斤的产值。
县里的物价一直很便宜,而且一个贫困县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枣,所以红枣一直是供大于求。
前几天江海问了一下周梅,一般红枣会卖多少钱一斤,去年的红枣大概是一毛钱一斤。
所以李家村一年散卖根本卖不上价格,全村大概总共能有一万元的收入,其实总额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李家村属于一个行政村,村里的人口也特别多,总共有127户人家,六百多人。
分摊到个人手里的钱也不剩多少。
江海又找了一个大学的同学,他被分配到了农业院,询问如果想要做红枣的深加工,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有些什么做法?
最终江海决定暂时定为干枣和熏枣这两种,保存时间长,可以运到县外甚至省外。
江海拟好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报告,又仔细的斟酌了孙志勇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第二天江海照旧七点睁眼,洗漱完吃了早饭就跑到了孙志勇的办公室,把卫生打扫了,接着泡好茶,将孙志勇可能会看的报纸整理出来放好。
做完这一切后江海就回到了他的办公桌,等待孙志勇的到来。
江海从正式上班后就一直干着这些事情,孙志勇多次跟他说没有必要做这些。
但是江海想着,没有一个领导喜欢眼里没有自己的下属,做这些可能没什么大效果。
但是不做这些一定会带来后果,一个恃才傲物的人谁也不会太喜欢。
过了没一会儿,孙志勇准时踏进了办公室,,江海估摸着他看完报纸准备开始处理公务时敲响了门。
“请进”,门内传来孙志勇的声音后,江海推门走了进去。
“镇长,我有些事情想和您汇报一下。”江海走到了办公桌前说道。
孙志勇照例把江海带到了沙发上,问道:“小江,是什么事情啊?”
江海把手里的报告递了过去,那会儿还没有打印机,所以几张纸都是江海手写上去的。
“镇长,这是我这段时间调研之后的一个结果,您看看。”
孙志勇于是接过了报告看了起来,“小江,别的不说,你这手字是真不错,又美观大方还特别齐整。”
孙志勇由于文化程度并不高,所以他很偏爱那些辨认起来很轻松的字迹。
慢慢地孙志勇看入了神,“小江,你这个报告写的是真不错,内容也很全面。”
“照你这个报告实行的话,一切顺利肯定能成功,但是小江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卖给谁啊?”
“咱们县还好,但是消费购买能力实在堪忧,县城外的话交通又是个大问题。”
江海听着孙志勇的问题,想着果然一下就点到了关键点。
“镇长,是这样,我打算将咱们的干枣和熏枣好好的包装一下,然后看能否作为县里的年终礼品发下去。”
“但是这样呢,就需要去和各个厂子还有政府部门对接。”
“我人微言轻,就需要您带着我去上门拜访,第一批我们就针对县城内,等资金回笼之后我们才好继续扩大规模,辐射向外地。”
江海向孙志勇仔细的说明了这个项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说完看向孙志勇,不知道镇长是否愿意去跑这一趟。
孙志勇仔细的思索了一会儿,终于下定了决心,那就照着小江你的方案试一试。
于是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最终决定如果镇上同意了就再成立一个合作社,让村民用红枣入股。
走出办公室的江海感觉到了他向誓言卖出去的第一步,他脚步轻快的走向了办公室,他要回去再措措辞,如何说服那些厂里的领导。
好在红枣马上就可以采摘了,江海打算先做好设计,弄好包装,到时候拿着做出来的成品去游说。
坐在办公桌前的江海想了半天不知道该给红枣取个什么名字,他决定再去看看地方志,找找以前故事。
将地方志从档案室取回来后,江海就开始静静地翻阅这些记载。
突然他看到了这样一句描写红枣的诗: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
这句诗既写了红枣的成熟期,外形,还写了它的功效。
江海的灵感突然就来了,可以宣传红枣的药用功效,到时候将这句诗写到红枣的包装盒上。
盒子上还必须要有一个标志,要老少皆宜,这时候江海想起了前世的那些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
现在的人们还没有品牌意识,要想做大做强,这一步必不可少。
于是他想了想打算中午休息去找周梅问一下,镇上有没有美术教师或者有这方面才艺的人设计一个图案。
“周姐,你等等我”,下班出来的江海赶紧将周梅堵在了院内,“周姐,我有事想问问您。”
“诶,小江,跟姐客气啥,有啥事你就说。”周梅看到江海笑着说,这段时间姐弟俩的关系一直不错。
“姐,镇长不是交给我一个任务嘛,我想找一个美术老师或者有这方面才艺的人请教一下。”
江海说完周梅马上笑了起来,“哎呀,这不是巧了嘛,我爱人就是咱们镇上的老师,也带孩子们美术课,你跟姐回家问问他。”
“那姐,我就打扰了啊。”江海远远看见过周梅爱人,是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高高瘦瘦的。
路上周梅向江海介绍了一下他丈夫,是一个下乡的知情,下乡后到了结婚年龄后和周梅看对了眼,自己去找媒人上门提亲娶了周梅,两人的感情一直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