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逸哥儿,我挖到一根了,还挺肥呢!”
沈逸笑笑:“我挖到两根了,都挺一般的,不肥。”
这片儿算是找对了,隔得这么近,两人都能挖到,就说明这附近肯定还有好几根。
沈逸静下心来,仔细寻摸着。
运气真是不错,陆陆续续又都挖到了几根,好坏参半。
等肚子开始鼓鸣,沈逸才拉着意犹未尽的袁哥儿找块石头坐下歇息歇息。
两人一会儿捶捶腿,一会儿揉揉肩背,这活儿也是磨人得紧。
带了两张馕饼出门,沈逸要分给袁哥儿一张,袁哥儿推拒着,从自己布袋里拿出两个野菜玉米窝头。
沈逸又把馕一分为二递过去:“我又不是不知道你的食量,两个窝头如何能饱。”
袁哥儿抓了抓头还是很不好意思:“哎呀,我食量也该减减了,小哥儿得秀气些,隔壁婶子整天取笑我吃饭像个猪仔。”
沈逸心疼得摸摸袁哥儿一头焦黄的发丝,“能吃是福,你还在长身体正是食量大的时候,别给自己饿坏了,不好听的话就当没听到,别去怄气。”
袁哥儿皱眉拉脸摆摆手:“她满嘴喷粪,我才不想理她呢,但她每次都说是我小爹没把我教养好,气的我小爹直哭。”
沈逸把馕塞进袁哥儿手里:“你还没吃过我烤的馕,尝尝看,很宣软的。”
袁哥儿经不住馋,不好意思的把头搭沈逸肩上蹭蹭,才捧着馕一小口一小口的啃。
沈逸看的好笑:“大口大口吃,没人看见,谁笑话你不够秀气,咱们袁哥儿清秀着呢。”
“逸哥儿你可真好!我一定要嫁来松茸村,给你作伴儿,以后打草下地都给你作伴儿。”袁哥儿笑得眯眯眼。
沈逸只当是玩笑话,他不怎么清楚松茸村有没有跟袁哥儿适龄的汉子,但他觉得打心里觉得袁哥儿就该在山坳村找户和善人家,婚后也能照顾着些娘家。
松茸村,家里光景好的没几家,都紧巴巴的过日子,哪能指望帮衬下娘家呢。
“还早着呢,你婚事不急,今年先帮着家里把地头伺候好,把日子过起来,来年定了人家也安心些不是?”
“嘿嘿,对着呢,今年阿父多开了两亩地,穆勒大叔让穆老三给我们家拿来五斤棉花种子,让秋收了再还,我阿父现在伺候那亩棉花可上心了。”
袁哥儿想了想又不好意思的说道:“你都不知道,就你成亲那会儿,我们家都冷锅冷灶了,我阿父拿编好的藤框跟人换粮食也换不上,还是穆勒大叔让穆老三来把藤框全背回去了,给我们提了五十斤玉米面儿过来,阿父要拿铜钱换,大叔留了话说秋收再说。”
穆勒大叔的确是个厚道人,家家户户有难处的他都愿意帮把手,大家也都领情,还粮的时候会奉上份薄礼,名声一直很好,都传到了县里。
沈逸也没多想什么,他也受过穆勒大叔一家的恩惠,每年帮工的时候,饭桌上的吃食都好的不能再好还管饱。
袁哥儿家在山坳村没什么根基,这么些年受了穆勒老汉不少照拂,都在心里记着呢。
说了会子话,就又开工了,虫草多多益善。
官家。
官二上地里浇了水,又挑了旦水回屋的时候,灶间只有林姨娘一个人在忙活,没看到方姨娘,他便以为是去哪挖野菜了。
等全家人上了炕桌吃饭的时候都还没见方姨娘回来,给留了饭在炕桌上又各自忙活去了。
忙来忙去都忙到午后了还没见人,才叫了官安官礼两小汉子沿着山路分头去找,别是在哪摔倒了。
天色不早了,才发觉不对,别是遇害了……
官恒官二出门找了一圈,天都擦黑了也没见人,又点了火把往村外走,别是找野菜跑远了迷了路。
沈逸回家发现气氛不太对,官安在哭着要娘,官二两兄弟也不见人影。
问了才知,方姨娘找不见了。
一起住了这么久,人突然找不见了就连林姨娘都不免为其担忧。
此地人生不熟,也没怎么出过远门,这山林子没路的地方都不敢进,迷了路可不是开玩笑的。
一大家子对着冷锅冷灶都没心思动厨,只等着官二兄弟两带人回来。
沈逸想着大人饿一顿没啥,几个孩子长身体不能饿着,就升了火,煮了一大锅疙瘩汤,放了点儿毛毛盐。
除了官安还是不肯吃饭,其他几个都乖乖的捧着碗,安静的用食。
圆圆如今能自己走动了,他也不缠着大人照顾他,挤在二娃和小伍中间,等着左一口右一口的喂到嘴里。
吃饱了就往沈逸腿上爬,一天没见着小么,他要亲热亲热。
官母喝了碗疙瘩汤,精力不济便洗漱了上炕上躺下了。
官家大嫂也把圆圆抱回房间去哄睡了。
沈逸催小伍和二娃回房去睡,他陪官安等着就行。
夜里,顶着一头露水的兄弟两拿着早熄了的火把回来了。
方姨娘失踪了,人没找到。
问了好几个乡亲,都说没看到人,那就只能是摸着黑躲着人走的,那便是有意的。
听完这个结论都松了口气,不是在哪出事了或者遇害了就好。官安都快十二岁的小汉子了,是瞒不住的。
“小安,兄长没找到你娘亲,周边都找过了,今日也没人见过你娘亲,所以你得想开些,你娘亲可能是自己走了的。”对一个孩童来说没什么比被自己娘亲丢下更骇人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