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殊教育(下) - 奋斗:人生与理想 - 北雪寒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走进特殊教育(下)

上海市董李凤美康健学校建于1994年,是政府教育部门为中重度智障少年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创办的一所特殊学校。

学校前身是徐汇区辅读学校和第二辅读学校,两校合并迁址时更名为:徐汇区康健辅读学校。

建校当年,为褒扬香港爱国实业家董纪勋先生资助学校的义举,学校冠以董先生母亲的名字成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

学校现有室外运动场地面积2625平方米,有40平方的普通教室17间,配有烹饪室、洗刷室、家政室、美工室、音乐室、运动功能康复室、语言训练室、心理康复室、音乐治疗室、感觉统合训练室、情景游戏室、智力游戏室等专用室17间,学校有50平方米学生阅览室1间,36平方米教师阅览室1间。用于教学和办公的计算机108台,并建立了校园网。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7名,其中教师47名,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2名,本科学历27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30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

学校有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教育、心理、医学等各类专业人才,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保证了为满足特殊儿童的多元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全校学生总数达205人(含送教上门32人),共20个教学班。

学校占地14亩,建筑面积4368平方米,绿化面积2445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

创办时间:1984年

类别:特殊教育

类型:公办

属性:上海市特殊教育示范性学校

主管部门:徐汇区教育局

校训:减少依赖,自理生活,适应家庭,融入社会

校歌:希望的阳光

学校校史:

1984年9月浦西路小学附设辅读班

1984年9月南丹路小学附设辅读班

1984年9月大木桥路第二小学附设辅读班

1986年9月大木桥路第二小学附设辅读班、南丹路小学附设辅读班合并

1986年10月正式挂牌命名为:徐汇区辅读学校

1987年9月浦西路小学附设辅读班并入辅读学校

1990年9月迁入襄阳南路431号

1992年9月建立徐汇区第二辅读学校

1993年9月龙华中心小学、园南小学附设辅读班

1994年8月两所学校合并迁入浦北路1109号,命名为:徐汇区康健辅读学校

1994年10月改名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

学校荣誉:

评为九三、九四学年度徐汇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校

荣获九九徐汇区青少年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命名校为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度上海市徐汇区文明单位

1999评为上海市特奥工作先进集体

荣获98——99学年度徐汇区中小日常行为规范合格校

被评为1999——2000年度徐汇区爱国卫生先进集体

命名为一九九九——二000年度上海市徐汇区文明单位

被评为1998——二000年徐汇区合格家长学校

1999——2000年度徐汇区特殊教育先进集体

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适性发展——既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从教育诊断、目标确定、教材选编、课程实施,教法选择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将特殊儿童从“特殊人”培养为“社会人”的理想,是学校始终如一的追求。

优质课程:

学校建构“生活目标为本”的课程。

以促进生活适应为核心,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身心特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通过开展校园节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队主题活动等,进而发展学生沟通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等各方面综合能力。

学校已与十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建立普特融合伙伴关系,并与附近的居委会、福利院、医院、部队共建合作。同时,学校周边的超市、菜场、小区、车站、苗圃、废品回收站都是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基地。

经典教学案例:

在《生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面向所有中、重度智障及多重障碍的学生,形成了“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堂”的特殊教育课程观。

注重以特殊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和生活常态环境下点滴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机整合,尽量让学生轻松学习,便于迁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