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灯火阑珊处
老僧拉过蓝虹的手,望了半天,又抬起头来朝蓝虹笑了笑。蒋宇无言,又是江湖神棍。尽耍些骗人的把戏。
“我已经猜到你要求什么了,施主,恕我直言,这只签是下下签。”老僧说。
“什么?”蓝虹不解地望着老僧。
“倚栏独叹泪香腮,宇庙焚香梦徘徊。”老僧叹了口气说。
蓝虹的身体颤了颤,一股冷意袭上心头。
“还请大师指点迷津?”蓝虹问。
蒋宇不禁暗笑,指点迷津?给他几两银子,然后化解厄运?笑屎了。
“罢了罢了,由他去吧。”老僧摇头晃脑地说:“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数,施主尽随心意便是,不必强求。”
“大师。没有办法吗?”蓝虹继续问。
“倒有一法。”老僧回答道。
“大师但说。”蓝虹似乎看到了希望。
“佛像心中留。”老僧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两人听得一头雾水,可又不得多问。
蓝虹不甘心又问了一句,只得到“天机不可泄露”的回答。
早猜到了。蒋宇心中不由犯笑,国安局出来的蓝虹来此就是为了破解邪教,现在居然主动信教,说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无法堪破天机,蓝虹按照自己的理解,就是在佛像面前祈祷了一个下午,这一个下午可是把蒋宇给闷死了。
总不能陪着蓝虹在寺庙里一直跪着吧?蒋宇便四处溜达。
寺庙的一处角落,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树丛,满地的落叶,几名僧人在用竹扫帚打扫着。好一个与世隔绝的佳境啊。
若是在此寺庙中呆上一阵、体验神仙般悠闲自得的生活也无妨,可惜自己不是旅游的。
不远处,刘芳和一位僧人似乎在聊着什么,那名僧人一袭大红色袈裟,鲜艳无比,应是寺庙里的长老吧。
两人聊完之后,便各自分开了。
蒋宇和一名扫地小僧聊了起来。
“这座甘丹寺呀,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元朝时帝师来到西藏达孜县时开土兴建的……”
“哦,这样啊。”蒋宇不由地感叹,千百年的历史文物啊,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宗教的发源地之一,竟能保留得如此完整。
“刚才走过去的那位的僧人是谁啊?”蒋宇问,其他小僧貌似对着很恭敬似的。
“是我们xx寺的住持啊。”小僧骄傲地说。
“哦。”蒋宇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一个下午的时光悄悄过去,蒋宇参观了许多古典文物,更去经阁里走了一遭。
整个经阁里,数百平方米的地方,满是黄纸经书,书架架起几十米高,令人叹为观止。藏经量数不胜数,不得不佩服古代的先人。
经阁里每天都有人打扫看管,而且游客们只看不摸,所以不怕这些书被人偷走。
蒋宇和蓝虹离开了xx寺,回到速8酒店,一无所获。刘芳则是留在寺庙里过夜,说想要体验一下,在清静的环境中陶冶情cao。
傍晚,两人一齐来到了美食街吃藏族食物,由于是节日,大街小巷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遗憾的是,潘教授一直没能联系上,而他手中的那样东西,据刘芳所说是佛教的历史文物,那些恐怖分子想盗走国家宝物。
但国家文物为什么会出现在潘教授的手上,那东西具体是什么,刘芳并未向两人袒露。
“恩。好吃。”蓝虹咬着手上的羊肉串,时不时“吧唧”油腻的嘴唇,一阵回味。
藏族的街边小摊既经济实惠又美味流连,让人垂涎三尺,不禁地倾囊腰包。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语言不通而产生的问题,虽然小摊贩们会讲一些简单的汉语,但对于从未接触过藏语的三人而言,交流起来还是有点困难的。
蓝虹觉得,早一个既会藏语、汉语,又熟知西藏环境的导游尤为重要。
“老师,老师,我们要玩那个……”一个身穿着藏族服饰的孩童指着小摊贩长棍上挂着的拨浪鼓喊道,此名藏族孩童说的是汉语,虽然有些吐字不清。
“老师……”突然一阵孩童的嬉笑声传来,一些买着玩具的小摊贩高兴地乐不思蜀。
“洛基(洛基在藏语中是校长的意思)给的钱不多了,你们每个人只许拿一个哦。”一声熟悉的声音传来,蒋宇的身体不由地一震,转头望去之时,望见了那昔日熟知的身影。
多少个日夜,自己在内疚中度过,只因自己伤害过她。如今,同样魂牵梦绕的声音,同样美丽的倩影,蒋宇呆呆地望着,内心一片惆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蒋宇知道,灯火阑珊处有的不一定是喜悦。
望着灯花深处的身影,蒋宇的身体僵直,静静地看着她带领着一队小朋友在人群里嬉闹。
“卓玛、拉卡,不要乱跑……”那叫声仿佛让蒋宇回到了那个青涩的高中时代。
“怎么了?”蓝虹撞了下蒋宇的胳膊。看蒋宇一直望一个方向不知望着什么发呆,蓝虹有些好奇。
蒋宇摇了摇头,“没什么。”再向那边望去之时,佳人已经离去,那一队欢呼雀跃的藏族小朋友也远了。
“走吧。”蒋宇和蓝虹一起游逛在藏族的街道上,感受着藏族的风土人情。
圈圈人群围着,正中是一群人在耍杂技,蒋宇和蓝虹不由地挤进人群之中,凑了进来看。
“哇!”人群内一阵惊呼后,群众们惊叹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