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晋江读者的后记[番外] - 史家女 - 菲蕾德想吃烧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史家女 >

给晋江读者的后记[番外]

给晋江读者的后记

给晋江读者的后记:

各位好哇。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在把文章搬来晋江之后再写点自己的感受。

《史家女》是我第一篇公开发表在彩虹堂游戏网站的小说,所以在晋江阅读的诸位会发现这篇小说的章节分得比较零散,长的长短的短,这就是因为最早彩虹堂游戏评论区有字数上限,而且是“豆腐块”式发表不能进行排版的,包括之前的《维萨德耶》和《卫倏》,都是我后来文章整个更新完了之后才在wps文档里面进行的排版。

换装游戏是这样的,可能今天搭配一两套就写一点点,灵感大爆发搭配特别顺手的时候会连着发很多张,就写得比较多,所以最后哪怕进行排版,也是长的长短的短,其实跟传统意义上稳定更新两三千的那种小说是有区别的。

我在彩虹堂有三个id,一个叫“若雨未央”——这也是小红书的id;一个叫“彩彩翠翠”——这是我在彩虹堂最早注册的账号;还有一个叫“冬夜长乐”——这个是当初更新《维萨德耶》因为限制每天十张的图片数量没有办法才搞的。

《史家女》最初的灵感来源是宋代服饰游戏《风雅宋》的一次搭配,是在2021年11月18日(彩虹堂有记录),当时我为自己的搭配拽了句台词:“我从五里巷陪着她,从史家庄子上逃出来,最后又陪着她被史家塞给病弱的青阳王。再没看见过她那样的笑脸。”

裁雪就这么诞生了。

文章最开始原本是往gl方向发展的,我没有想写很多,可能预估就十几张图片的样子,剧情就到史文茵进史家,在现在发表的剧情中已经看不到那一段了,但在彩虹堂“若雨未央”主页留言区整理的最初稿里还能看到苗头:

“霜院的陈设与我记忆中别无二致。说来也是好笑,我曾无数次想起过这处院子,如今真到了这里心里的重重云雾却全然消散开。大概是孤独流浪的心找到了新的栖息地,所以那些执着旧忆便也慢慢退却了。”

“文茵睡得很沉。她脸上有些红晕,穿着白衣整个人像陷在云朵中的雏鸟。这不是我第一次想起这样的比喻,有时我会惊异于自己对于这个女孩的眷恋。比如此刻,我凝视她的睡颜,有种想要触碰她颊侧的冲动。但这是禁忌,今生我对自己设下的禁忌。我想我将永远眷恋她,但永远不会靠近她。”

“前世今生的宿命早已注定了我最好是她生命的旁观者,也幸上天予了我这副女人皮囊。让那些前世未说尽的情意有了可承纳的器皿。在这个时空中将不会有人怀疑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施与的爱意,我便可让那些前世今生的情意深深扎在心底生发出来。旁人看了,嫣然一笑,真是忠主的好仆人。便也足够了,对我而言。”

但从裁雪的视角起笔写了一段时间我就收不住了,可能是因为那些时间一直被腿伤困扰,太疼了,每天都疼,加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让我心里郁积的东西太多了,刚好塑造出一个孤立无援的史文茵,暗合我当时的心境,就把我心里想的东西全套在她身上了。

史文茵这个名字我花了些功夫起出来的,印象中是当时上网查了单个字的意思然后组到了一起。史二姑娘的名字就没有这么讲究,写到文章需要她的时候我念了几个比较顺口的读音然后在输入法里翻了一下就拍板定案。

我的创作一如玩彩虹堂换装游戏的逻辑,先有一个已经搭配好的人物,然后构想一个故事氛围,其他的人物才出现。

我笔下的这些姑娘算是带着我对生活的一份向往,她们是我的自我投射,但也在创造下有了高于我本人的品质,比如《泯紫》里死里逃生的侯慕宁,再有《卫倏》中完成自我复仇的卫倏,更比如我晋江id的来历,《维萨德耶》中临危不乱的菲蕾德瑞卡·佩雷斯。

所以《史家女》中,我到底是没舍得让文茵跟我一样承受腿疼的苦处,但我□□上的疼痛又要有地方安放,所以这个重任最后是落在了男主角姜维桢身上。

我笔下的男主角们的特质如出一辙,都是有责任感的年上成熟男性,只是在各自性格上偶尔有一些不同的表现。我母胎单身的特质在塑造理想男性角色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些男性角色身上的极个别特质也不是完全没有现实投影,但同时拥体贴有责任感、在事业上有自己成绩、能经营好自己生活还夫妻关系和谐的男性,在现实生活中我接触过的男性长辈中,一只手都数得出来。

因为在同龄人当中我还是过于沉默,所以对年轻人怎么谈恋爱不大通透,反而因为看多了长辈婚姻生活的狼狈,所以对确定关系生活的内容书写会比较流畅。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研究恋爱宝典去动脑“拉扯”,但人人都差不多知道要怎么对人好。

我是彻头彻尾的体验派,我能感受到的就写得出来,感受不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就会很僵硬。大概是自己也对稳定平静的生活有憧憬,所以反而是生活的内容比较流畅,写得也高兴。写完再回顾,真的会让我有种“磕到”的感觉。比起冗长的正剧内容,我回顾自己写的内容时其实偏爱看史文茵和姜维桢两人单独剧情的,会忍不住姨母笑,真的觉得他们有在幸福生活这一点真的让我很欣慰。

史文茵和姜维桢是我的一体两面,一个承载了我心灵无法安放的压抑,一个承载了我□□上无法忍受的痛楚。姜维桢身上还糅合了我很景仰的一位男性长辈身上的特质,对家庭和自己关照的人物具有责任意识,那种比较传统和正面的“大男子主义”,在姜维桢身上有一些苗头,在《卫倏》商盛松身上相对而言会更明显一些。

文章当中有台词的角色,年长一辈都有现实原型。史文茵的家庭是我家庭的反向投射和拔高,柔宁侯代表着一个强势的母亲,而从商的史志厷代表着一个内向且存在缺位的父亲。南林史家在描写上有我父亲家庭的某些特征,那位强势聪明又护短的于大娘子身上有我姑姑和母亲的一些特质,甚至于氏和女侯的关系上也有一些隐晦的现实暗示,这在我目前存档的修改版中会看得比较明显。我在描写人物面孔时会用一些类面相学书籍的文字去描写,在史家人物的描写上,也有一些对现实的抽象虚拟。

我用我文章的创作来证明我的生活。唯有经历,方有感受;唯有感受,方有创作。

同辈的塑造虚拟就比较多,包括裁雪在内的大部分与史文茵同辈的角色都谈不上有什么现实原型,可能唯有史文芩比较明显,但也是糅合了好几个人的性格在其中。我填补了一些我不太喜欢的特质在其中,但她也算不上反派。哪怕是闹过矛盾的程沛棠,对史文茵而言都算不上什么反派,因为归根结底这两个角色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从根本上触碰和影响到她的生活。

这也是我希望我的主角有我期望达到的心理:过好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和自己爱护的人安稳。日子过给自己看,自己踏不踏实才重要。就像冬天穿衣服,里面穿的线衣保暖内衣没有捋平整束在裤子里头,线裤和保暖裤全部涌在腿上没有扎进袜子里,那外面再套多厚的羽绒服都还是不舒服的。

不过这也可能因为他们在小说剧情里关于自己身上悬而未决的事情还有太多:史文茵自己的心理困境没有完全度过,史志厷的生死悬而未决;姜维桢自己还在养伤,应付着皇宫还担着复仇的使命过得压抑;程沛棠怀着孩子担心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地位……

季宁从京城离开又去了哪里?鹰哨谷一案究竟内情如何?始作俑者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姜维桢能够为自己遭受痛苦完成复仇吗?

也唯有开启下卷的故事才能将这个故事填补完整,交代明白了。

我们下卷再会。

2024年9月16日星期一晚20点36分于校

作者:清岚

晋江笔名:菲蕾德想要吃烧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