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方士家族
第38章方士家族
从这条不算狭窄的山路往上走,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明显年代久远的石拱桥。只是桥下早已无水,仅剩一片插在沼泽里顽强生长的芦苇和几株不知名的野草。
沈惇顺着桥墩子旁的小道下到了河沟里,他找了一圈,最终在一堆烂瓦后看到了这石拱桥下的勒名砖。
砖上第一行刻“樊州府委官同知李璁”,第二行刻“督管樊州窑户张猛造监工人王善清”第三行刻“大统元年二月初九日记”。
也就是说,这座桥最早大概是在大统元年建造的。
“李璁和张猛你认得吗?”沈惇爬上岸后,压低声音问道。
秋泓皱眉:“我是长靖十三年生的,你说我认不认得?”
也是,就算沈惇出生时,大统皇帝都作古好几年了,更别提比他小了十多岁的秋泓。
“不过,这小镇里的石拱桥用砖,怎么会有官勒呢?”秋泓不解道。
秋绪正蹲在下面研究这座桥,过了一会,他冲上面叫道:“沈叔叔,我在底下找到了一块碑!”
“碑?什么碑?”沈惇从上面探出头。
秋绪回答:“就在那堆芦苇底下,好像是个……墓表。”
“墓表?”沈惇叫道,“你把上面刻的东西给我大概念一念。”
秋绪用手拨开芦苇,仔细辨认了一番,高声道:“墓表上写,‘太丰元年丁巳岁朔月望日,关阳济恩观道长上玄真人,春秋九十有九’。”
“这是个方士的墓表啊。”沈惇奇道。
“太丰元年丁巳岁朔月望日,皇始十一年正月十五,”秋泓眉梢微动,“淮实,这不是高皇帝在京梁荣登大宝、昭告天下的日子吗?”
沈惇“嘶”了一声:“还真是。”
那也就是说,这座桥底下,很有可能埋了一个死在大升建国第一年第一天的方士。
还真是,巧了。
倒不是说人不能死在祝璟建国的这一天,而是当年那个关于“高皇帝乃是天命所归所以要还命于天”的流言,则正是在太丰元年正月十五这日出现的。
当时,祝璟拜谒始固山历朝历代列祖列宗祭天,并请了十三位思云观方士和道长前去打醮做法。
而就在这十三位方士打醮之际,其中一位道号“止止”的方士突然疯癫,口出狂言,说祝璟得国不正,大升国祚绵延不到百日就将覆灭。
祝璟气急败坏,当即杖杀这方士。
但很快,关于祝璟是天命之人,只有还命于天,才能永葆大升长盛不衰的流言起于四野,为了震慑百姓,扼制群臣,祝璟杀得京梁人头滚滚,最终平息了这场闹剧。
至于那个方士,他的忌日,自然就是太丰元年朔月望日,也就是,正月十五。
“春秋九十有九,活得挺长,死了也不亏,就是不知他到底是因何而死的。”沈惇低声说道。
秋绪已经手脚并用,爬上了石拱桥,他问道:“那个墓表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问题,继续往前走吧。”秋泓分明眉心紧锁,可却一句有用的话都没说。
三人走过拱桥,顺着小道继续进山。在越过一个小岗后,树木变得稀少,视野也渐渐开阔了起来。
没过多久,地面上开始出现零零星星的石砖、屋脊兽,以及一些已经损毁严重的石板路。
“快到了。”沈惇再次拿出手机按亮屏幕,这时,原本就很微弱的信号已全部消失。
不仅如此,手机上自带的指南针也开始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沈惇大惊失色。
秋绪倒是镇定,他说道:“可能是这边的磁场有问题,附近该不会有矿山吧?”
“磁场?”秋泓不紧不慢地向更深处走去,“浑天星相图说,地有两极,相生相熄,以磁石磨针,则能指南。若是指不了南,这里难道有一极?”
话音未落,不远处忽然传来沙沙轻动,像是鸟兽掠过一般,在那黑影重重的林子里留下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悉悉索索之声。
“哎!什么东西!”沈惇一惊一乍道。
秋泓没戴眼镜,看不清远处,但他却很平静地回答:“是兔子吧,好像有个白白的东西跑过去了。”
“是兔子吗?”沈惇紧张道。
秋泓笑了:“你怎么回事?何时胆子变得这么小,快过来。”
沈惇面上挂不住,磨磨蹭蹭走到秋泓身旁:“这地方诡异得很,真想不出,吴相那么春风化雨的人物,居然会生在这样一个鬼气森森的地方。”
“吴相生长在这里时,长水河还没衰败呢,大火烧尽不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吗?我记得,师相家境殷实富庶,这里在大统、长靖年间,应当也算繁华吧。”秋泓说完,自己却又皱起了眉。
“繁华?凤岐,你也觉得不对劲,是不是?毕竟没人听说过大山深处有繁华小镇的。”沈惇低声道,“咱们那时不比现在,公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要知道,五百年前在这种地方,可是望山跑死马,你细算算,如果想从长水河到你家少衡要走多久,到樊州府治又要走多久?”
秋泓不说话了。
“依我看,这里根本不像是什么富庶的镇子,倒像是专门建来避世的。”沈惇说道。
“避世,太丰元年,老方士……”秋泓忽然站住不动了。
“怎么了?”沈惇问道。
秋泓看了一眼在后面东张西望的秋绪,转头轻声说:“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会请师相来帮我解读天书吗?”
沈惇顿时有了一个不太好的预感。
果真,秋泓接着道:“因为师相曾说过,他家祖上有道学渊源,甚至出过不少道门正统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