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江洋大盗
第67章江洋大盗
就在陆渐春苦思冥想的时候,证物科来了人,张琛在一旁喊道:“小陆,你之前送去检测的金镯子有结果了!”
“怎么样怎么样?是不是古董?”不等陆渐春追问,赵小立先一跃而起了。
张琛敲了一把他的脑壳:“跟着你们陆大追私,追得你现在满脑子都是古董,是又怎样,会给你吗?”
陆渐春站起身,接过了报告,扫了一眼,微微皱眉:“没有铭文?”
“铭文是什么?”赵小立问道,“游戏里的那种?”
“鉴定年代的标志,”陆渐春一目十行看完了报告,又看了看证物袋中的镯子,“专家根据花纹和成色鉴定,认为可能是晚升时期仿照昭兴两代器物风格制作的赝品,也算是古董。”
——对于张琛等人来说是,对于陆渐春来说不是。
他将证物袋交还给了证物科,嘱咐赵小立道:“找人把那位沈万清教授盯紧些。”
“是。”赵小立点头应道。
正在这时,那边有电话打来,说是在少衡附近发现了那日爆炸失踪后分别出现在平陵大街和樊城医院的嫌疑人,也就是李岫如,以及二大队上月曾追捕过的一个曾在梁州文野村附近流窜作案的盗墓贼。
听到这个消息,赵小立瞬间有了精神,陆渐春却不由紧跟着一凛。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为何会在此时同时出现在少衡?
如今的少衡和五百年前的少衡在位置上相差不大,都坐落在俞水、安水、丰水、薄水交汇之处的凤岐峡旁。
作为一个时至今日仍旧有着保存完好的四方城墙、升末新初修建的县衙,以及多座牌楼和宗祠的汉南古城,三年前政府牵头,将此地打造为了樊州知名旅游景点。
三年过去,原本萧条的南方小城倒多了不少烟火气。
于是,“秋绪”就这么站在酥泉小院的顶层落地窗后,笑盈盈地望着傍晚夕阳西下时,人来人往、颇具烟火气的古城,那睥睨无双的姿态,好像这地方是他一手打下来的一般。
等看够了“江山美景”,这人转过身,扫了一眼支着头倚在躺椅上,阖着眼睛养神的秋泓,问道:“你就是在这地方长大的?”
秋泓身上不舒服,懒得回答这人的废话,他“嗯”了一声,连眼睛都不曾睁开。
套着秋绪皮囊的祝复华被他这不冷不热的样子弄得有些气恼,但这人自我调节能力极佳,他背着手,慢条斯理地走到了秋泓面前,俯下身看他:“昨天还被我吓得要死,今天就接受良好了,秋相真是……了不得。”
秋泓的眼睫抖了抖,他不咸不淡道:“若我整日战战兢兢的,沈淮实势必会发现端倪,你若是想看我那副模样,我也可以演给你瞧。”
“不必了,”祝复华在大多数时候还是相当文质彬彬的,他在秋泓身边坐了下来,“秋相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秋泓哼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你不打算感谢我吗?”没等来这人的回答,祝复华忍不住再次开口说道。
秋泓眉梢轻动,他掀开眼皮看了一眼这大言不惭的人:“我该感谢你什么?”
“明熹五年,洳州之战后,若不是我救了你,你恐怕早就死在孟仙镇了。”祝复华笑着说道。
秋泓听到这话,懒懒地收回了目光:“若是你不救我,秋凤岐就会是个名垂青史的良臣,明熹、天极两朝的‘南北之争’也不会发生了。”
祝复华眼一眯:“这是何话?”
秋泓不紧不慢道:“这是那位陈教授的理论。”
“陈教授?就是那个只会照本宣科,连个研究都做不明白的历史学老师?”祝复华轻蔑道。
秋泓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眼这人的神色:“你和他打过交道?”
祝复华没有隐瞒,他直接了当道:“去年金玉文化交流协会曾邀请他参与过一个内部研究项目,为此,协会还专门将他吸纳做了会员。”
“什么项目?”秋泓问道。
“关阳县长水河吴家园方士墓遗址的研究项目。”祝复华笑着回答,“这位陈教授的学生尽心竭力,还专门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送到我的手上。只可惜,那篇报告平平无奇,没什么值得人关注的研究成果。唯一值得关注的……就是那个能让我进一步接触陈乙匀的学生冯时。”
秋泓听出了端倪,他故意问道:“你是为了探听那个方士墓的消息,所以才夺了祝理事长的舍吗?”
“错啦,”祝复华凑近了秋泓,亲切一笑,“我已经霸占那副躯壳二十多年了,真正的祝复华其实早就死掉了。”
这话让秋泓呼吸一凝。
祝复华满眼怜惜,他擡手摸了摸秋泓垂在脸边的碎发,轻声道:“不过,你的绪儿或许还活着,但他到底还能活多久,就要看你能帮我多少了。”
这话说完,楼梯口传来了脚步声,不多时,沈惇端着一杯热茶进了屋,他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面色苍白的秋泓,又看了一眼从秋泓身边移开的“秋绪”。
“怎么了?”沈惇敏锐地觉察出了一丝异常。
——秋绪一向有些害怕秋泓,大概是自家祖宗骨子里冒出来的畏惧却叫他整日不得不探头缩尾的。可方才秋绪盯着秋泓时的那副神情,不像是个家里的小辈儿,倒像是当年哪个坐在龙椅上傲睨一世的皇帝,正在审视自己的臣子。
不过,秋泓似乎没有发现秋绪有什么不对劲,他默默接过了沈惇递来的茶水,抿了一口,又皱着眉放下了。
“还是去医院看看吧,你这都疼了一天了。”沈惇好心道。
秋泓歪在躺椅上,摇了摇头:“我闻见医院里的那股味道就想吐。”
沈惇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楼下传来的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起身走到窗边向外看去,只见樊州博物馆馆长李树勤站在门外,手上抱着一摞看上去颇为厚重的文集。
“李树勤,金玉文化交流协会第十三期会员,据说是沈万清父母的好友。”待等沈惇下楼开门后,套着秋绪皮囊的祝复华才开口道。
秋泓坐直了身体,往下面看去。
李树勤的年纪要比“沈万清”大上不少,他已近七十,须发花白,是个风度翩翩的老学者。可不知为何,此人在面对“沈万清”时,态度毕恭毕敬,丝毫不像一位长辈,反而有几分沈相座下门生的气质。
“沈万清的父母六年前意外死亡后,李树勤和沈万清的关系变得更加近密了起来。他作为樊州博物馆的馆长,甚至还专门把沈万清这个半吊子的历史学教授聘到了他手下,做研究顾问。”说到这,祝复华轻笑了一声,“当然,他们俩,到底谁是谁的老板,还真不好说。”
秋泓长眉一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