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因缘
过了大半个时辰,夜幕渐深。河滩边心慌意乱的大莲,突然被人从后面双手环腰抱住。“啊呀!”大莲不禁惊叫了一声。惊恐的转头看时,竟是他苦苦等待已久的六哥哥。
“吓死我了。”大莲趁势把头埋在了六哥哥的怀里,嗔怪道“往常都是你在等我,今儿怎么迟了那么久?”
小六搂着大莲娇小的身子,没说话,只是轻摇了摇头。
佟家不比宋家,虽说不是大门大户,但家规森严;佟父在家中是说一不二的大家长,一言九鼎。
到宋老三家中提亲碰了一鼻子灰,又得知其中另有隐情,佟父便责令小六的哥姐们对他严加管束,不得离开家人的视线。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阻断小六和大莲的往来,彻底灭了他异想天开的心思。
和大莲相约的日子越近,小六心里跟长了草似的。白天和父兄在地里农作,心不在焉的他,锄头竟抡到了脚面;晚上躺在炕上,翻饼似的折腾,整夜难眠。
小六和相差两岁的五哥,睡在东屋里一个炕头。五哥觉大,脑袋一沾到枕头上便鼾声大作,睡得跟死猪似的。
今晚,见五哥睡沉了,小六便一直跪在炕上,透过窗棂朝上房张望,直到确认父母吹熄了油灯,才蹑手蹑脚的下了炕。
心焦的小六知道,大莲一定早早的就在清水河边等他了。
黑灯瞎火中,小六正在摸索着自己的衣裤,炕上的五哥说了句梦话,把小六吓得一激灵。
五哥翻了个身,小六赶忙抓起炕梢上的外衣裤,来不及穿好,便推开房门溜了出去。
小六不敢打开院门门栓。佟家到了他父亲这一辈,日子过得越来越清苦,院里这两副门板早就不合槽了,每当开关都滋滋啦啦刺耳得响。
好在家里的院墙不高,小六把手里的外衣裤扔出墙外,踩着墙根底下一堆破砖碎瓦,翻墙而出。
捡起地上的衣裳,小六这才发现,黑灯瞎火慌乱中,只拿出了上身外套,裤子却被拉在了屋里。
急着见大莲,小六也顾不得这些;套上上衣,便撒开丫子朝清水河边跑去。
“你手怎么比我还凉?”大莲感觉小六比他寒颤得更厉害,低头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六哥哥,你可真成,怎么单着就出来了!冻出病来怎么办?”
“没事儿,傻小子火力旺。”小六浑身哆嗦着,还强挤出笑来说“见到你心里就热乎了,不冷。”
两个人找了一处避风,干爽的地方坐下来。大莲把小六的凉手捂在自己的胸口处,长长叹了口气。
“六哥哥,怎么办啊?”大莲眼泪汪汪的说“我爸妈把佟大爷提亲给回了,这些日子,总招媒婆来家商议我的事儿,怕是他们要把日子给我提早定了。”
“你从吗?”小六对视着大莲的眼睛问。
大莲使劲儿地摇了摇头,目光投向黑黢黢的清水河面。
“我也不答应。”小六让大莲的头靠在自己肩上,说“谁也别想拆散了我和大莲。”
“嗯。说话又要入冬了,前些日子还总想着跟你有一天,大大方方的去广仁宫逛庙会。”大莲说“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一天。”
“能,一定能。”小六深情款款凝视着大莲,说“不管你我老家儿允不允这门亲事,我一定把大莲你娶进佟家门;领着你去广仁宫拜西顶娘娘,娘娘法眼通天,定知你我情真意坚,会保佑我俩姻缘美满,还会赐给咱们多子多孙呢。”
“你真能想。”大莲小手轻捶了一下小六,破涕为笑。
大莲和小六提到的广仁宫,正是他们俩人这段情缘开始的地方。
离火器营西北方八九里地,上一朝,便建有一座富丽堂皇皇家敕造的西顶娘娘庙。
明朝定都北京后,按东西南北各建了一处娘娘庙。老蓝靛厂这地建的便是西顶碧霞云君庙,百姓都俗称叫作西顶娘娘庙。
传说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能保佑农耕,婚姻,治病救人;所以周边民众信仰的特别虔诚,历年香客不绝,香火不断。
时间久了,西顶娘娘庙的庙会,不知从何年代日兴。平常月份逢九,十连着两天有一场小庙会;进到腊月里,从十五一直到小年二十三,西顶娘娘庙便会达到了高潮。
不仅是十里八乡的百姓蜂拥而至,就连不少城里的人,都拖家带口过来,要么置办些土产年货,要么顺带手参拜西顶娘娘,祈福还愿。
每到年根儿底下这场大庙会时,小六母亲便把猫冬期间,和几个姐姐在家扎好的风车,让小五,小六两个小哥俩拿到庙会上去兜售。
自打改朝换代,蓝靛厂消亡,没了佟家人老手艺的“用武之地”,佟家的生计较以前艰难了许多。母亲,姐姐们利用冬闲,制作些风车小玩儿意儿,无非也是给家里添几个茶盐零用钱。
去年小年庙会,本来还是小五,小六,小哥儿俩搭伴去庙会卖风车。谁知刚去了两天,小五便受了风寒,发起了高烧。小六心疼五哥,便跟父母说,自己已经熟门熟路,剩下几天自己一个人盯着就成。
巧的是从来足不出村的大莲,恰恰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也来到了西顶娘娘庙庙会。
大莲从小便身子弱,一入冬,气管便跟拉风箱似的拉弦,上气不接下气;宋老三夫妇对这个女儿的老病根从来不闻不问,大不了大莲实在难受,便让姑娘泡上大烟膏子喝上几口了事。
宋老三家每到年根底下,都会请一个中年老妈子帮着洗洗浆桨,做一些家务杂事儿。
老妈子姓范,可怜大莲这个有爹妈却无人疼的孩子。眼见大莲哮喘的厉害,实在看不过去,临走时便向宋老三提出,自家就住在西顶娘娘庙附近,可以带大莲去庙里,给碧霞元君娘娘上三炷高香,请一个“平安符”。
“庙里的道长是我的远房亲戚,很有道行。我让他给莲姑娘好好瞧瞧,一定能把姑娘的病去了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