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石头村变化和陆家买奴 - 穿越后的生活日常 - 梨花树下梨花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章 石头村变化和陆家买奴

两个月过去了,石头村一日一日的明显的变化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一个月前,还有村里的人去别的地方宣传售卖肥皂。现在不等人出去,便有镇子上的杂货店的老板前来采购。

村子里现在连最懒散的人都开始努力帮家人做肥皂了,只盼望着能够多卖些出去。

肥皂的价格也是按陆时安那个价格定的,一锅火碱和废油能造不少肥皂哩!赚钱的空间很大。

“唉,往年累死累活,还要靠着天吃饭,到手里的钱也没个十几文。”一个老人感叹。

“是啊。”旁边那人也唏嘘,“如今可不同了,只肖做上几锅皂液,就能造成装不下的肥皂。这肥皂,短短两个月,名声就打出去了。我家连买年货,买新衣的钱都够了。都还是托了陆大郎的福啊!”

“谁说不是呢?你再想想,咱村里,还有不少学了火炕的人。到冬天,他们该发财了。”

“是啊,不一样了,这日子,要变了。”

有时村里人也会用肥皂同外来的客人换米或者换绢布。只要总体价格大差不差,村里也不会有人过问。

现在石头村人来人往,人流量渐渐大了起来,往来间也有不少行商的人。可惜村里的产业还是少了些,要是村中产品多了,也是会有不少人选择在村里歇脚的。

这时候,村里还没有客栈。陆时安决定出资在村里建一个客栈,提供食宿。但现在不行,因为他钱还没攒够。

现在镇上对于果酱没有那么热衷了,但是每个月还是会卖出不少。他每个月都有十几两的进账。这是纯粹的收入,一点成本都没有。

同样,花费也是有的。比如他又想买材料做前世吃过的鸡蛋糕了,还有试着做做饼干。他就用家里的糖,鸡蛋和面粉试着蒸了一些,发现居然做得还可以。就是如果要做得更多的话,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人手。

村里人这时候大多都很忙,因为除了肥皂之外,还有农活要忙。感觉比以前更加辛苦了,但人的精神面貌已经改变了许多。因为卖肥皂能马上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看得见。

陆时安也需要一个快速生钱,还不会招人耳目的途径来钱,于是就从食品着手。还是那句话,人手不够。

一直以来他都在逃避人口买卖这件事,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加入他们。

只是他没想到这天来的这样快。

买仆人这件事,他也和程玉,陆时恒商量过。程玉表示没意见,阿恒只是来凑个热闹,不能发出建设性的意见来。

其实陆时安自己是知道人口买卖是不对的,但真的没有办法,这就是这个社会的规则。陆时安有些自嘲地想:“陆时安啊陆时安,你连石头村都没有彻底改变,你还想改变这里的制度吗?真的是自不量力。”

但陆时安消沉了一会,又马上振奋了起来。不管怎么样,生活还是要过下去。目标没达到,就开始想那有的没的是不行的。

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太大会扯到胯。

虽然做好了心里建设,但是看到镇上买卖的人口的数量之多,还是有些震惊。整个安州城就只有三万人不到,而燕来镇也不过是三四千人而已,这还是靠近皇城的城镇啊!现在在看看正在发卖的奴隶,认真数一数,也有上百了。

在陆时安看来,这些都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但是大多数当权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口中的民,永远都不包括这些没有身份的人。

甚至连奴隶们自己也不打算把自己当人看,陆时安每看一个人,都觉得他们眼里没什么光。可能身处黑暗的人,见了光,再被压入黑暗可能更加残忍吧!所有奴隶只能在麻木中才能活下来。

本来,陆时安进了一家伢子的店,是打算只买三个仆人。但他发现大多数的他们,都是有家人的。所以要买一个人,使他们骨肉分离实在不忍心。于是准备挑一家人的,都买走。

“我不要和阿弟分开,我不走!”一个满身是伤的少年愤怒地瞪着拿着鞭子的那汉子。

那人道:“呦呵,我看你是皮痒痒了,想被打了。来,爷这就给你松松筋骨!”

这个十几岁的少年,紧紧抱着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才七岁。家里人逃饥荒走散了,是生是死也不知道。

他和弟弟被拐到此处,虽然每天都像畜牲一样被鞭打,但好歹能在一处,自己还能帮弟弟挡挡那群恶鬼的打骂。

假如自己被发卖了,主人家是不会收下像他阿弟那样的孩子的,阿弟一定会被“处理”掉――

因为他阿弟现在已经不会说话了,在目睹一个“不听话”“想逃跑”的孩子,被那些人活生生打死之后。

突然,陆时安听到后院传来孩子的哭声和惨叫后立马带着程玉冲了进去。

他踹开了通往内院的门,大声喊到:“住手!”

那汉子看陆时安衣着不凡,以为他是有背景的富家公子哥儿,连忙放下鞭子,赔笑道:“这位小公子,您有何贵干啊?这里腌H,不可久待的。谈生意不如随我去外间,这两个畜牲不大听话,教训一顿而已,莫要污了公子的耳朵!”

陆时安知道贩卖人口的,都有自己的路子。这里面的水深得很,若只凭自己,可能把自己搭上了,也没什么用。但看那少年被打的奄奄一息,自己也十分不忍。好在这伢行,觉得少年人不如青年人好卖,整个店没几个孩子。

陆时安道:“不如将这两个孩子卖给我吧,我还缺个玩伴。”

那汉子心里有些鄙视这种少爷做派,但面上却是恭恭敬敬:“行,那就这样,一个孩子五百文,那个小的,就送您了。”

那汉子想:“与其留着那小的浪费粮食,还不如讨好一下那少爷。”

可陆时安并没有被讨好到,反而很反感这种把人当物件的行为。

那少年昏了过去,陆时安又去了一家伢行,选了有五口人的一家子,买了回去。

他让那两个救下来的孩子,和那对夫妻的三个孩子,坐在马车里。自己和程玉坐在马车前,而那一家子的大人,就只能走路了。

那个叫娟儿的女人跟在马车后,和他的丈夫悄声说道:“我们被好人家给买了,主人家看起来很仁善。”

那个叫彭山的男人沉默的点了点头没什么光彩的眼睛总算露出了一丝高兴的意味。

其实,陆时安是打算,如果他们干得活不错,人品也没问题,过两年让他们还了当初买他们的钱,赎回他们的卖身契也是可以的。到时候,托村长或者里正,给他们办了户籍,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个平民了。

陆时安也不打算不要钱直接放他们自由,毕竟他也不是什么慈善家。

而且,自己获得救赎,比别人给予的,更加让人珍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新“为人”。

“哎呀,陆大郎君买奴仆了。”一个大婶和她一起洗衣服的另一个媳妇八卦道。

“这陆家,也没有什么田地,要奴仆做什么?”她奇怪道。

那大婶道:“三个孩子呢,大约是懒得做家务吧!有钱买仆,自己便能闲下来了。”

……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