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44.端午夏祭(一) - 穿回古代做糕点 - 秦燃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4章 44.端午夏祭(一)

当夜楚灵均离开,一连消失了数日。

叶昕心知他定是有要事在身,便耐心等他回来。

结果左等右等,眼见就要到端午节了,楚灵均仍然没回来。

叶昕无奈之余,也不免有些担心他的安危。就这般惴惴不安的一直等到了重五。

*

五月五日,端阳。

东方旭日方才冒出一丝蒙蒙金边,玄元观的钟声便已敲响。

叶昕素来习惯早起,当钟声刚响过一声,他就醒了。快速在木盆中洗净手脸,叶昕一刻不耽搁,大步流星地朝清乐宫的方向赶去。他不住在清乐宫中,晨起后在路程上要比其他厨子多走一盏茶的功夫。

临到食舍门口,见到两边大敞的木门上叉了几束菖蒲,还挂了两个用朱索(红色丝绳)拴成的五色印。叶昕猜测那五色印应该是用来辟邪的吉祥物。

两名道童正在大门外给排队进入的厨工和杂役们分发什么东西。

叶昕跟着队伍走近一瞧,见到那两名道童的左右胳膊上分别系着五种颜色捆成一缕的丝线,他们面前各摆着一个大竹筐,筐子里放得全是这种五色丝线。

经过的每一个人都能领到两束丝线,领到之后就会绑在自己的胳膊上。

叶昕看得很是新奇,领了丝线后,兴冲冲的就跑向自己的点心房。韩容总会比他来得早一点,他迈入门槛时,韩容方头灶后烧柴,而陆诚正在制作碱水。

叶昕见两人胳膊上都已系上丝线,便问:“哎?两位徒儿,谁给我讲讲这是什么?”叶昕猜到这种丝线也许是这里端午节的节日特色,但还是想亲口问问两个徒弟。

陆诚倒还好说,毕竟他了解叶昕的情况。韩容则很是吃惊,怔了片刻,才道:“师父,你家乡无此习俗吗?每逢五月五日,我们这里都会在胳膊上系上五彩丝,用以避免兵器及鬼神之伤,亦可避瘟疫,保健康长寿。”

说着,韩容从衣襟里取出一个有些像手镯的物件,也是用细线编制而成。“师父,这串条达送给你。我做得有些急,编得难看,师父莫怪。”

陆诚放下手中的陶锅,走到叶昕旁边,手里拿着一根同样的细线手环,往叶昕面前一递:“师父,这是我的,请收下。”

往两人手上瞄了一眼,叶昕见韩容和陆诚的手腕上都已系着这种被称为“条达”的手环,便猜到这东西应该是用来互赠的端午礼品,于是便乐呵呵的收下了。

“哎呀!为师粗心大意,又不会这种手艺活,没做条达。”叶昕不好意思地挠了挠鬓角,“作为回礼,等空下来,我教你们制一样我家乡端午节会做得粽子吧。”

这次有了崔仁的嘱托,叶昕可是下了狠力气采买食料。各种各样的食料准备充足,堆放在房内的一个五层木柜之上。

祭祀的角黍是由大面点房负责制作,叶昕的小点心房只需负责祭祀大典之后的休憩小食和未时中的小点即可。

叶昕算了下时间,有韩容和陆诚帮忙打下手,他要制的点心总共分六样,每样各十份即可。故而时间充足,等他们上午忙完,说不定还能有闲暇休息。

与两个徒弟去食舍匆忙用过朝食,回到小点心房后,陆诚从一旁拿出三张布帕,以及三个形状奇怪的圆帽子分发给韩容和叶昕。这是叶昕之前托人带口信,请何氏和陆宜帮忙做的。

叶昕小心接过,给陆诚和韩容做了使用示范。“以前也就算了,今日既已有了这两样东西,我们以后上工时,都得带着它们。布帕用来捂住口鼻,避免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弄脏食材。帽子用来包住头发,免得有落发会掉入麦粉中。无论是士族子弟亦或平民,没有人会愿意买到不干净的点心。洁净与品质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记住了吗?”

陆诚和韩容愣了愣,他们还从没见过叶昕如此慎而重之的模样。“师父?”

叶昕一改往日笑模样,神情严肃道:“以前在大点心房,我不想与众位师父们表现得不同,为免标新立异遭人排挤。但此刻,你们既已正式拜我为师,我们也有了自己单独的点心房,以后便该有个规矩了。”

陆诚和韩容都是年纪极轻的少年人,正该是培养好的工作习惯的时候。之前瞧见楚灵均教授徒弟那一丝不苟的样子,叶昕很有感触。一位好师父,不但要教授徒弟手艺,更要正面引导弟子们的德行。行有行规,既然是真心收两位少年为徒,他还是得为两人立个规矩。

两人瞪着眼睛怔了须臾,回过神来,脸色不无振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觉得,此时的师父,也许才是真正的师父。无论什么行当,唯有“用心”,方能成为一方传说之基石。之前的师父不是不用心,而是缺少用武之地。故而他才掩藏自己的锋芒。而此刻,他终于不用再遮掩自己的才华和为师该有的模样了。

陆诚与韩容对视一眼,心领神会,齐齐对叶昕恭敬地弯腰拱手行了一礼:“多谢师父教诲,徒儿自当谨记!”

两个徒弟态度极为认真,叶昕满意地点点头。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挽起袖子,中气十足道:“徒儿们!开工!”

韩容手脚麻利地将已经分好的一袋袋食料按等分倒入几个陶碗之中,陆诚则负责将麦粉、糯米粉等分别加入清水合面。

陆诚本就有制作蒸饼的底子在,外加被叶昕教导了大半个月,故而揉面的活计便由他来与叶昕一起分担。

而韩容心思细腻灵巧,负责搬运和分装不同的食料和调味料,整理灶面、盘碟,顺便照看灶火。

点心房内不久便传出“笃笃哒哒”之声,三人分工明确。

一个时辰之后,房中渐渐飘出一阵接一阵引人食指大动的香气,诱得路过的杂役和修道者们频频驻足观望。

*

今年玄元观的端午夏祭极为隆重。

皇帝与王太妃提前一日便已抵达玄元观,他们都歇在紫微宫中最东面的紫微阁内。叶昕白日早早上工,到哺食之后才下工,根本没机会见着。

只是听别人隐约提起过,皇帝与王太妃是昨日申时中到达的,甚至连韶华公主也一并来了。

各宫主及弟子们都曾出迎,迎接的队伍从玄元观的山道之下一直排到紫微阁之前,可想而知当时是何种盛况。

并且昨日,皇帝与观主李云清,还曾夜聊至深夜。

叶昕抬眸瞄了一眼更漏,一边手上不停,一边计算准备食材和烹饪的时间。他时不时地会去检查韩容和陆诚手里的活。

陆诚比较让他放心,但原本使他不太放心的韩容,表现也很让他欣慰。

韩容虽然制面的基础很差,但胜在刀工出色。叶昕一问他才知道,他进大面点房之前,曾在外头的酒楼中做过一段时间的杂役,再加上自己刻苦用心,便练出一手扎实的刀工。所切出的细丁大小相仿,切面平整,一看就是特意练过的。

三人一阵埋头苦干。约莫半个时辰过去,在一张长七尺、宽五尺的案台之上,三排大小均等的黑陶碗中,五颜六色的食材已被洗净切丁。麦粉、虾肉、香蕈、鸡蛋、青豆、枣泥、莲子、胡萝卜、山楂、饴糖、蜂蜜、猪油、花生粉等各类食料逐一被倒入碗中。

韩容及陆诚准备完这些食材辅料之后,叶昕所制的白凉粉也已煮沸。他翻出一个大陶缶,将白凉粉倒入其中,封上油布,然后交给韩容,放入大厨房地下的冰窖中。

做完这些之后,门外忽然跑来一个洒扫童子,不敢进来打扰师傅们的活计,只伸着脖子扒在门口小声说道:“叶师傅,玄元观东门有位姓陆的女郎,说是来找陆兄弟的。”

陆诚正忙着将莲子捣成碎泥,一听那童子的话,颇为无奈道:“这丫头真是被我与阿母给惯坏了,今日是什么日子,还非得跑来凑热闹。”

叶昕疑惑地扫了一眼陆诚。“嗯?什么情况?”

陆诚叹了一声,对叶昕道:“她是借口来看我,实则来看楚道长的。师父,我对玄元观还不熟,手上活计也放不下,万一出去迷路就麻烦了。容弟又不认识我妹。只得劳烦您替我去一趟,劝劝宜儿,让她早些回去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