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社畜绩效评估
第108章社畜绩效评估
午后,胡京码头。
烈日高悬,晴空万里,汴河两岸的杨柳被太阳晒得发蔫,垂坠如绦,纹丝不动。
一艘小船停在河中央,划船的是卞则秋的仆从。卞则秋、沈致和宋谊三人坐在船舱中,船舱四面镂空只有一个顶盖遮阳,有徐徐热风贴着河面吹来。卞则秋在这午后略显懒散,此时靠在一角,目光从窗口投出去,望向烈日下有序地停泊在码头上的大小船只。
沈致也看着码头上骈集的船只,边忍不住道:“那六艘漕船究竟被偷到哪里去了?若是被丢弃,六艘漕船这么大动静,总能找到个痕迹,沿河的县郡也该有所察觉。为何我这些时日带人暗访,却始终一无所获?”
沈致手按着膝盖,查案屡屡受挫和六月灼热的河风都叫他心里不痛快。他继续道:“若并非被丢弃,这伙盗贼又无官府文牒,六艘满载的漕船,各处关卡哪能叫他轻易过境?”
卞则秋看着这个峻拔英挺的指挥使此刻一脸烦躁,心里有些好笑,听他半含怒气地抱怨完,可有可无地安抚了一句:“沈大人说得在理。”
宋谊在旁默默提起茶壶,帮气急败坏的沈指挥使续上一杯凉茶,擡眼见卞则秋瞅着自己,暗道不妙,果然下一刻便听他含讥带讽地开口道:“宋大人这些时日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有何进展?”
宋谊垂眼暗叹,汇报道:“下官这几日查访了新广县内的常平仓,也发现了一些疑点。两年前因黄河水患,京东路粮食歉收,当年漕司曾开仓赈济,合计赈粜约十万余石。但前年与去年皆为丰收之年,却仍在春夏季开仓赈粜,仅从新广县的常平仓账面上看,去年出粜三千石,前年两千石,与饥馑之年不相上下。”
卞则秋:“你怀疑这些钱谷同样下落不明?”
宋谊点头:“下官同时查访了县中贫户,去年与前年,县中多数贫户家有余粮,并未在开仓时购入粜谷。”
宋谊去新广县县衙翻账本的时候,沈致也在旁跟着,当时只道他是虚张声势,没想到竟真被他查到了东西,只是听罢却心生疑惑:“查常平仓做什么?”
宋谊解释道:“下官是想,假若丢失的漕粮与常平仓中损耗的钱谷是同一个去向,既然漕粮无从下手,那么查这两年常平仓中粮食的去向,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卞则秋微微一怔,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问道:“你何以认为这两桩事有关联?”
沈致也道:“换个方向查倒是不错。但如果两者没关系,岂不是白费力气?”
宋谊微微摇头道:“常平仓由漕司、通判与知县共同管辖。下官查了新广县历次赈粜的政令,都是傅景涣签发的——这隶属转运司职权范围,由他签下也是寻常。但询问新广县知县之后,却发现在新广县内赈济的两次,均非州县官员上诉,而都是傅景涣主动下令。”
宋谊说完之后,船舱中一时陷入沉默。
片刻,沈致皱起眉:“这姓傅的属老鼠?偷那么多粮食,想做什么?谋反?”
这两个字经沈致之口直白地说出口来,宋谊和卞则秋都是微微一愣。
卞则秋心里不无讽刺地想:傅景涣人都在天涯海角了,还谋哪门子反?区区一枚棋子、一个爪牙罢了。
“你就顺着常平仓继续查吧。”卞则秋难得露了点笑,而后又将目光投向窗外道,“不过,我也有事同两位说。二位看看这码头上停的船,可辨得出哪些是官船,哪些是民船?”
沈致和宋谊闻言便顺着他的视线向外看去。
三人所在之处去河岸很远,隔着河上往来穿梭的船只,可将整个码头囊括眼底。码头正中立着一块高约十丈、宽约十三丈的高大的木制牌坊,上书“胡京码头”四字,牌坊之下的整个码头则沿着河岸蜿蜒有四五里地,由北至南按照功能分别为客运、百货、运粮及运盐的码头,沿河而来的各色船只分门别类地停泊其中。
其中粮、盐的码头上船只的形制明显比另两个码头的要大上许多,上立三桅,船头镌刻虎头与象鼻,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形制稍小一些的船,这些船的船头往往竖着一根旗帜,上书“官粮”二字。
卞则秋道:“我朝造船务所出河运漕船形制为四百料三桅平底浅水船,船头有象虎木刻浮雕。但隆嘉之变后,漕船数量锐减,所以向民间征用了大量民用货船。时至今日,虽然官船数量已有所补足,但民船在漕粮运输中仍然占一席之地。这类民船只行于河上,船头竖一根旗帜以标明身份,但若撤下旗帜,与普通民船、商船其实难以分辨。”
宋谊微微点头道:“傅景涣在奏表中,漕船下落难以查明,亦是以此自辩。”
卞则秋继续道:“假设船上的是寻常盗贼,这六艘船撤下旗帜后,若要自保,势必不能过漕司关卡,一旦官府验货,行迹必然败露。是故,他们只能在以胡京码头为中心,沿河四去的第一道关卡前,将船上的粮食处理掉。”
沈致道:“离此处最近的关卡,往南是汴河淡州漕司,往东是郓州,往西则是河东路泽州。这一月间我带人排查,亦是在这些范围内。粮食与普通货物不同,官府管控甚言,若是寻常盗贼,三万石的漕粮若在某处上岸囤积或抛售,势必会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查不到。”
卞则秋点头:“所以船上的不是寻常盗贼。”
“不是寻常盗贼?”沈致吃了一惊。
卞则秋:“只要这六艘船上有漕司文牒,便可免于盘查,一路畅通无阻。”
宋谊沉吟着接口道:“任何书面凭据都可能授人以柄。若要掩人耳目,漕司文牒也并非是万全之策。最好……是混迹于原本便要离开码头的官船队伍之中,蒙混过关。而若要达到目的,这一队官船,应当是本来便通往这六艘漕船的预定目的地。”
卞则秋眼中掠过一丝惊讶。
沈致听完这句,似被当头棒喝般,心中骤然一亮:“若当真如此,岂非只要查明次日或随后数日内从胡京码头离岸的官船去向便可?”
“胡京码头虽大,能接纳六艘漕船而不引人起疑的官船亦无非是粮、盐两运,按案发后三日内算,数量应当也并不多。”说道此处,宋谊微笑着擡起头来,一脸拜服受教地看向卞则秋,“大人神机妙算,应当已经排查过了罢?”
卞则秋轻轻一挑眉,心想宋家小子聪明归聪明,与自己比毕竟还是嫩了点。
便直接道:“那队官船,是往陕西凤翔府去。”
“此外,本官还有别的发现。”
【作者有话说】
小宋搞的是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