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论道方丈山 - 此间春秋 - 采菇凉的小小蘑菇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此间春秋 >

第8章论道方丈山

梵西法师自藏边至东海滨,这一路赤足苦行,得见中土风貌,世间百态,本来可以极大完善他的大乘法论,但彼时的梵西嘉措落入所知障中,譬如红尘一叶,遮蔽双目,佛法再无法寸进,于是寄望于中土口口相传的仙山之上,但这仙山之说毕竟缥缈,所以,他也犹豫良久,传说他在成山头驻足三月有余,每日于礁石上打坐入定,当地渔民见之惊为天人,后来,法师入定之石,被称为佛座,在当地极负盛名,这是后话。

驻足百日之后,法师终于决定渡海,传说法师渡海之时,单身孤影,只踩了一只木板。天生异象,有百鸟来朝,香象随身。当然这些多半是杜撰,但我猜测大师应该独自出海应该不假,毕竟虽然大法师以佛法著称,但他本身也是武道大宗师,况且,南天竺本就临海,对海事应该不会陌生。

据孙道长说,他是在一座方寸小岛上见到这位大法师的。那个时候,他正跟随吕奇修习阴阳家传下的天文历法,潮汐术数,在东海游历。梵西嘉措不知在海上漂流了多久,衣衫褴褛,意识模糊,精神已经在崩溃的边缘。见到二人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找到了传说的仙山,惊喜不已。这位大法师当时深陷所知障中,这所知障对佛门中人来说,就是武人所说的走火入魔,吕奇作为阴阳家的传人,本身就学究天人,他有一门绝学称为天谶,有望气占卜之能,一眼就看出梵西大师的情况,应该是走火入魔,于是拼着耗损自身,封了他的灵台。

一身绝学被封,大法师终于沉静下来,对吕奇感激不已。二人交谈之下,居然甚为相得,想那吕奇何等高傲之人,身负绝学,天赋异禀,年少成名,眼高于顶,偏生梵西大法师也是绝顶聪慧之人,于是二人,就在这方外小岛之上论道十日,期间二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毫无保留,彼此争论却也相互教授,二人愈发的相互敬佩,惺惺相惜。

那该是怎样一场智慧和智慧的碰撞,天赋和天赋的角逐啊,每思及此,都不由得心向往之。谢卿思绪飘远,仿佛看见这场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的宗师与宗师的明辨之斗。口中不由自主说道:孙道长能随侍一旁,有幸见证了二人论道全程,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真是令人艳羡。

不就是俩老汉打嘴仗么,有啥的。方徊不以为然。

你们知道,这位大法师的所知障是如何破除的么?谢卿不以为意,继续道。

小和尚布楞不楞的摇摇头。

此一节说出来,当真可以浮一大白。

话说,二人论道的最后一天,彼此虽然心折,但胜负心也愈发强盛。梵西法师问道:何为阴阳?吕奇随手折枝立于沙中,影为阴,日为阳,所谓阴阳,乃是两极之力,相互对立,相互成就,天有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惶惶宇宙,有光就有影,光影相生,影随光走,光灭影殁。譬如冷热,南北,皆为阴阳。万物到了极处乃是两气,譬如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都是一气二分使然。

那何为五行?大法师继续问。

五行乃是生克之说,所谓五行,就是万物运行必有一定之规,万物细到极处都是五行所化,期间相生相克,互为因果,正印证了你佛家的因果说。

这阴阳五行之论,果然精妙。你阴阳家尽往宏大处去,而我佛家,激励自观内视,自我修行,于细微处见修行。可谓相互印证,相互成就。此番东来中土,所获匪浅,此行不虚。

话说到这里,吕奇也是颔首赞同,但大法师接下来的一句话听的吕先生眉头一皱,只听梵西略感挫败的说道,所遗憾的是,没有寻到传说中的仙山。

话音未落,梵西法师被封的修为蠢蠢欲动,所知障又欲破出灵台。

此时,吕奇忽然心下一动,福至心灵,大喝一声,呔!骈指为剑,于礁石之上,龙飞凤舞,刻下方丈二字,一时间石屑纷飞。

梵西,你心来处即是方丈,我身在处就是仙山。诸障褪去。

大法师眼神恢复了清亮,所知障应声而碎。身畔彩雨翻飞,天空有惊雷落下。

此刻,梵西嘉措立地成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