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还请先生教我 - 造反,从黄巾起义开始 - 烧一根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18章还请先生教我

辛宓离开后,教室内便只剩下秦末和张超二人。

“先生,你觉得秦末此人如何?”

秦末开口询问道。

听到秦末直呼其名,张超眉头微皱。

“上差,你乃京都派来的使者,在下虽不知上差究竟想干什么,但在下劝你还是莫要小看了陛下!”张超语气不悦地说道。

听到此话,秦末则淡淡一笑,说道:“先生不必防我,我只是想与先生交个朋友罢了。”

“交朋友?”

张超愣了愣,随即摇头说道:“在下不求功名利禄,只想在此教书育人安度余生,恐怕要辜负上差的美意了。”

秦末闻言,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历史上从不缺少谋士,但是这么多的谋士,能被称得上谋圣的,也只有张良了。

而做为张良的后裔,要说张超没有得到《太公兵法》,他肯定不相信。

“先生身为谋圣后裔,却甘愿隐居山野,这太公兵法岂不是白学了吗?”秦末循循善诱道。

果然,张超听到此话,神情顿时一紧。

张超的表现已经证明秦末猜测的正确性了,历史上的张超不显山露水,几乎没有记载,这并不代表他不是顶级的谋士。

“张某先祖虽乃张良,但张某却资质平庸,只怕是上差看走了眼。”张超沉默片刻后,再次表示自己是庸才。

张超越是否认,反倒让秦末对于他更加感兴趣了,就算是张超没有任何的谋略才能,这样的人物也只能留在自己身边。

“既如此,我也就不强人所难了。”

秦末欲擒故纵道:“先生能否给一点建议,若我一直呆在陛下身边做事,是祸是福?”

“是福非福,是祸非祸。”

张超叹息一声说道:“当今之世,论其胸怀,无出秦之右;论其智慧,天下间能与之匹敌者,屈指可数。”

秦末闻言心中暗喜,张超对自己评价如此高,可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差点没绷住。

“可论其野心狡诈,怕是世上无人可及。”

“如此之人,心机太重,杀伐太深,所谋太大,运气太好,这四项皆夺了天机,所以他身边之人都不会长寿。”

秦末眸子一凝,冷声问道:“先生,你是说当尘埃落定之时,陛下会行过河拆桥之事?”

“不不不!”

张超赶紧摆手道:“上差误会在下的意思了,陛下乃千古帝王,而过度消耗华夏气运,必将在这一世所耗尽,而后世也必将受到重创。”

听闻此话,秦末心头一紧。

他瞬间明白了张超的话。

这是指责秦末将目光放得太远,想染指西方诸国。而且张超说这话,无疑是看透了秦末对西方诸国的整个布局。

这无疑不是一个大才能之辈。

就拿开运河之事,秦国实行的政策就是雇佣外族人当劳工,而秦国北方的周边小国,如今都将自己国家的劳力送到了幽州挖运河。

而且每三年还要换一批。

这是在同化周边的外族人。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先生之言不无道理,可若陛下所谋不大,又如何能安定华夏后世之疆土呢?”秦末追问道。

张超轻抿了一下嘴唇,缓缓抬眸望向窗外的天空,目光幽远,仿佛透过了万里山川。

秦末注视着张超,静待张超回答。

许久后,张超突然开口说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陛下若想替后世子孙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实现民族大融合,将戎夷四方之民纳入秦国体系,并使其与中原百姓一心,而后徐徐图之,或可保全华夏之疆土。”

秦末心中暗赞一声,想要护住华夏辽阔的疆土不至于分裂并传至后世,这是唯一的办法。

“戎夷自古便与我中原百姓为仇敌,若想融合四夷,何其之难也?”秦末故作摇头道。

“难也不难!”

张超回过头,双目炯炯地望着秦末,说道:“陛下如今不正在做着准备吗,以太平道教信仰之名,集万千宗教之力,号令天下各地道门,将天下四夷之民纳入秦国范围,此等盛举虽有些困难,但陛下乃道教至尊,天下间无有教派敢忤逆陛下之意,只消数年,这些道门便能同化四夷,让其全都认同华夏理念!”

“哦?”

秦末此刻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自己与戏志才制定的策略,这张超竟然看得如此通透,还知道自己利用道门的宗教信仰,来同化四夷之民。

“这也只是同化,却无法让其彻底归心,这又当如何解决?还请先生教我!”

闻言,张超淡淡一笑:“陛下文治武功,何须来问我这个愚钝之人?”

听到此话,秦末哪里不明白张超这是识破了自己的身份,只是他不明白什么时候暴露了。

“哦?”

秦末疑惑道:“不知先生为何如此肯定朕就是秦末?”

“陛下几次试探于在下,要是张某还认不出陛下,怕是真的要给先祖失了颜面。”

“先生真是聪慧过人啊。”秦末赞赏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