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玻璃工坊
许嘉让工匠再做一次,打算再好好观察一下。依然是失败,玻璃液掉落了。
再次重复试验,许嘉一直在看,一直在想。
忽然听到武照说:“玻璃液都聚集在下方,越来越重,要掉了”。
下方?对了,因为重力的缘故,玻璃液都往下方聚集,如果转一下,把聚集的玻璃液转到上方,不就行了。
许嘉想起来了,电视里吹玻璃的就是在不停地转动吹管。
“转动吹管。”许嘉对工匠喊道。
工匠一愣,立即照做。转上来后,玻璃液没有掉下来,继续越吹越大。
“按这个节奏,不停地转。”
他终于明白了,不停地转,最终吹出了一个圆滑的瓶子。
终于成功了,原来诀窍就是在吹玻璃的时候不停地转动。
虽然第一个玻璃瓶丑了一点,但已获得成功,只要大量练习,必能推出精品的玻璃制品。
吹玻璃的难题解决了。
李世民等人欣喜若狂,这是大唐第一个玻璃瓶,以后还会有成千上万个。
他们又来到另一个区域,这里的工匠在磨镜。
想要做成眼镜就得把玻璃磨成镜片,近视镜片要磨成凹透镜,老花镜片要磨成凸透镜。
因为没有机械,这些都是纯手工磨镜片,沾上水用磨石一点点磨。曲度什么的只能靠人的感觉来,所以要磨大量的镜片,从中寻找合适的来用。
许嘉拿起一个镜片,打磨得还算比较圆滑,工匠的手艺还真不错,就是透光度差了点,这是材料的问题。这种眼镜短时间戴一下应该问题不大,也算填补了大唐眼镜的空白。
这时,许嘉忽然想起一件事。但打起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一远一近,摆在眼前,慢慢的调整距离,最终得到了清晰的影像。
这就是一个望远镜。
“许老板你在做什么?”程咬金好奇的问。
“你来试试就知道了。”许嘉拿两片镜片递给他,教他怎么摆放。
程咬金摆好距离角度后,一双牛眼睁得老大。
“这这这这……”
旁边的人都看出了他的异常,纷纷围过来。
李世民试了这两个镜片后,大吃一惊,远处的东西好像变大拉近了。
“许老板,这个是?”
“这就是望远镜。用两片镜片放在合适的距离,光线经过两片镜片后就会放大,让我们觉得远处的东西变大了,拉近了。”
李世民马上意识到了这东西在军事上的价值,顿时欣喜若狂。
其他人也到处去找磨好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玩了起来。
程咬金玩了一会儿,说:“这玩意儿虽然好用,就是这样拿着太累了,而且手动一下就模糊了。”
“你用个筒子把两个镜片套起来,固定住,不就好用了吗?”许老板说。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赶紧招来木匠立即制作。
木匠见皇帝相召,忙使出浑身解数,量好两个镜片的尺寸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找来合适的竹筒做了个单筒望远镜。
这回大家再一试,方便多了。
李世民当即下令望远镜的制作方法严格保密,工部制作的望远镜要严格登记,领用望远镜必须有皇帝的手书。
此间事了,李世民大摆筵席庆功。
——
“轻点,要是弄坏了,卖了你们也赔不起。”
一个大腹便便的商贾正指挥着工匠给他的酒楼窗户安装玻璃。
“贾掌柜,没想到你竟然能弄到宫里出产的玻璃,听说这可是连国公都难以弄到,你当真是神通广大。”
“哪里哪里,不过是机缘巧合,我上头有人,花点钱弄来了一点。”贾掌柜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不过真是贵,价比黄金。”
“这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这是皇帝享受的宝物。老兄你能买到就已是羡煞旁人了。”
“哈哈哈哈。”贾掌柜越发得意。
不多时,玻璃装好了。
此时是二月初,正是春寒料峭之时,玻璃窗一关,严寒被挡在外面,阳光却依然照射进来,照得酒楼里亮堂堂。
这玻璃窗一下就成了酒楼的新亮点,吸引了许多食客前来一观,让贾掌柜笑开了怀。
但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这些玻璃略有些不平,有些还有气泡,有划痕,这些玻璃明显是残次品。
这段时间工部生产了大量的平板玻璃,用来装在宫里的窗户上,还有少量赏赐给了国公和皇亲国戚。
生产中难免有残次品,李世民不舍得扔掉,就授意内侍将这些残次品卖掉,没想到竟然供不应求,价钱一涨再涨。
这些残次品虽然近看有些瑕疵,但还是达到的玻璃透光的基本功能,没用过玻璃的人对此已心满意足,这让李世民的生意越发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