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温柔继室16 - 当大佬成为女配 - 明夏一生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0章 温柔继室16

孟姜与景和带着手下飞奔到了城外,城外有千人护卫接应,一行人一路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而宫中,皇上听到大皇子被人救了的消息后却一口气没上来,生生憋死过去。在太医们针灸治疗下虽然悠悠转醒了过来,却从此有了胸闷气短的毛病,连早朝都撑不了全程。

皇上一边下令追杀大皇子,一边又不得不让内阁把控朝政,内阁声音又不是特别统一,又有勋贵们在一旁不知道是帮忙还是添乱,一时之间朝堂乱成一锅粥。

当年跟随太/祖打天下,被封为国公的有三家,除镇国公外,还有秦国公和齐国公,三家同气连枝,互为姻亲,瓜瓜绕绕的关系错综复杂。

当年镇国公府被逼去西北,秦国公和齐国公也曾受到牵连,但因为这两家实力雄厚,且明面上没有太大问题,皇上为了朝堂稳固不敢连根拔起,只是稍稍冷落而已。

从此这两个国公府蛰伏起来,然而根枝却依旧强大,是让人景仰的存在。

此时,见皇家糜烂到这个地步,秦国公和齐国公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联名写了奏折,请求皇上封大皇子为太子,由太子监国,以免大权落入他姓之手。

皇上见到奏折后,指着两位国公:“好大的狗胆,竟然敢逼朕封太子!如今朕还是壮年,封太子意义何在?”

秦国公出列奏道:“皇上,您现在膝下唯有大皇子一个儿子,不封他为太子,还能封谁呢?”

齐国公附和:“虽然皇上正值盛年,以后定然还会有子嗣。可古有汉昭帝刘弗陵少年即位,霍光专权辅政,从此刘家几起几落,差点将皇权拱手他人。这种例子从古到今不胜枚举,求皇上三思而后行。”

有一部分朝臣也附议道:“求皇上三思而后行。”

看着自己的臣子却有了外心,皇上气得手都哆嗦了,这帮子人是明晃晃咒他早死,只能留下一个小皇上任人摆布!

皇上本待下令褫夺这两人爵位,却一口气没上来晕死过去。

众位大臣慌乱之余,心里却更加认同两位国公爷的想法了。皇上如今的身子破败不堪,别说难以生出皇子,就算勉强生下来,皇上能熬到小皇子长大成人吗?肯定不能呀。

众位臣子深受忠君爱国儒家思想影响,都盼着皇权能平稳过度,而不是落入某一位或某几位辅政大臣手中,那国家可就太容易乱套了。

皇上这一气,虽然经过太医之手又缓了下来,却再也不能说利索话了,只能点头摇头来左右一下内阁意见而已。

如此以来,请奏大皇子还朝的声音更加响亮,而皇上听到后也更加病情严重,简直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朝堂这边乱成一团,孟姜与景和这里却觉得神清气爽。

秋日秋高气爽,一路往西北就越发能体会到天气变换,虽然夜里有些冷,却也因此感受到大自然一片红黄颜色之美。

孟姜这个人虽然觉得躺赢不错,但她这个人其实更喜欢靠自己双手得来的一切。比如权利,别人给的很容易被收走,自己出力得到的就不一样。

哪怕将来万一夫妻或者合伙人分崩离析,她也可以很自豪的说当年我可是出了力的,属于我的必须带走。

若对方不给,那就不好意思了,孟姜绝对撸起袖子抢回属于自己的。

现在这样坐在马上飞驰,和兄弟一起为了美好未来奔波的感觉,特别好。

孟姜以为他们是去投靠镇国公府,然后借助兵力逼迫皇上退位,只是刚出京一百多里,他们就停下了。

景和带着孟姜来到一座城池,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夹道欢迎,“主子回来啦!”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让孟姜有些蒙圈。

孟姜望着景和小声道:“你自己弄了一个什么组织?不会是野和尚蛊惑民众吧?”别说,一脑袋短毛的景和帅气逼人,光靠这张脸都能鼓动一帮人为他摇旗呐喊。

景和见她那不解的样子像极了小野猫,忍不住笑道:“绝对是正儿八经组织,可不是什么红莲教之类的?”

他指向四野的帐篷:“我在这里养了两万的私兵,这个镇子其实最初只是为了让这些兵有个家,然后有基本补给,后来就发展成如今的规模。”

“朝廷以为这是普通的城池,其实全民皆兵莫过于此,哪怕是妇孺都能扛起木棍来几下子。”

孟姜:“……厉害了老兄。我以为你会完全依仗镇国公府,没想到竟然还有自己的兵。”

景和低头笑道:“靠人不如靠自己。外祖家对我一直很好,人力物力财力,从来都紧着我这里,尤其外祖父和外祖母都心疼我少年丧母,简直偏爱有加,甚至让有些人都吃味。”

“有人真心疼爱我,但对外祖家某些人来说,我不是什么实在亲戚,更是一种投资。如果我胜利了,那自然皆大欢喜,可若我失败了,情分也不过如此。”

“外祖父和外祖母年纪越来越大了,我不得不提前做一些考虑,所以这些年一直在训练私兵。”

听景和说完,孟姜连连点头:“亲戚之间的情分确实如此。”景和的打算可能有些过于实际,但她偏偏喜欢这种理性的男人。

做事想好后路,人之常情,而且十分必要。

在这个小城里,孟姜见识到景和如何用人用兵,又如何亲民爱民。原来只是喜欢这个男人的脸,现在则对他的灵魂也爱了。

排兵布阵一个月,京城的风声也越来越紧,而镇国公的兵力也调集一部分前来支援。

景和与孟姜觉得时机差不多后,两人带着一万精壮骑兵赶赴京城。

两人本来以为可能会有一些波折,没想到提前得知景和还京的消息后,百官在内阁带领下前来迎接。

虽然没有册封太子的圣旨,但众臣一律把景和当作了太子,山呼“千岁”后请景和入宫监国。

至于史书记载,百官前后十余次请求大皇子还朝,这才有中兴之治的开始。

景和太子监国之后,每天白日里忙于朝政,夜里精心伺候皇上,可谓孝子贤臣。尤其是皇上的汤汤水水都是太子亲自喂下去,哪怕皇上咆哮发脾气,他都从来微笑如初。

有时候就连太监和宫女都受够了皇上的折磨,太子却甘之如饴,此孝心简直感天动地。

史书记载,太子监国一个月后,皇上被其孝心感动,亲口封太子为新皇,而自己则退居北宫,成为太上皇。

而实际上,这一晚景和如往常端着汤药来到皇上面前,脸上带着温和而怜悯的笑容。

皇上双目瞪着他,像是这样就能杀死景和一样,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景和一把抓住他的下巴,将汤药硬灌进去。

此时景和已经挥退众人,笑眯眯望着皇上:“父皇,汤药的滋味好喝吧?活着的感受不错吧?我母后当年就是被人硬生生灌下汤药,这种滋味你现在每天都能尝到,是不是十分幸福?”

皇上心中大骂:贱人!不得好死的畜生!然而发出来的则是破风箱的声音而已。

景和并不在意皇上的态度,他拿起笔模仿着皇上的笔迹写下传位诏书,吹干之后拿到皇上面前,微笑道:“脑子还清醒吗?还能认识这几列字吧?要不要你儿子给你读一读?”

皇上见到圣旨内容,当场就晕了过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