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東突厥大捷 - 大唐:武则天要杀我 - 千杯不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1章東突厥大捷

“好消息?”  苏庆节被人掳走,说句实话,情况已经到了最为糟糕的状况。

李治贵为皇帝,心里头更是拔凉拔凉的,但万万没想到,此刻居然不幸之中尚有万幸,听武则天的口吻,并非骗人。

也因为这样子,心中期待的李治,也是抬起了头来侧目看向武皇后。

“近日破東突厥奉职等郎,代州都督窦怀哲、右领军中郎将程务挺率兵击之,破突厥六万骑。”

“什么,窦怀哲与程务挺如此勇猛?”

在唐朝调露二年,東突厥显然在边境上头屡次造次,而这个问题,在今年,尤为严重。

也是如此,早在正月,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率兵三十万讨伐東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

可惜的是,在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率兵三十万讨伐東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

军至朔州,知单于大都督府长史萧嗣业败于突厥。

这一场战斗的失败的原因,乃是因为粮草被劫。

至于后续,裴行俭料想東突厥还会故技重施,故此将计就计,派出三百车运粮车吸引视线。

在二月期间,大败東突厥,一直打到了黑山附近,双方相互对峙。

当然,之后三月,裴行俭开始了连连大捷,東突厥余党逃遁到了保狼山附近,裴行俭见到大局已定,这才班师回朝。

后续,又在七月,在李治的安排下头,代州都督窦怀哲、右领军中郎将程务挺二人率众继续进攻東突厥,随后在此刻,又再次大破東突厥。

这消息,显然给文武百官,都增加了不少信心。

而且,東突厥经过两次大败以后,想必脾气也会有所收敛。

这样,北方的情况安定,大唐也能够腾出手,对付李贤的叛乱。

“大善,大善!”

李治情绪在回神过来的时候,已然是坐不住,随之,从位置上头站立起来,最上头,也是絮絮叨叨的说道。

“陛下,注意仪态。”

“是朕疏忽了,啊哈哈哈,窦怀哲,程务挺两位将军大破東突厥,乃是我大唐国运昌荣,也是如此,想来之后,这李贤逆子,也不足以为惧!”

“陛下,按照军情上头回报的,想必窦怀哲两位将军,三日内便会回京,之前关于李贤造反的事情,他们也有所耳闻,这南方的祸患,怕是持续不了多久!”

大唐国力,在李治时期,显然不弱。

虽说丢失扬州这一片土地,但实际上,想要翻盘,也并不难。

而且,李贤现在战局的东南方,如果想要扩大实力,必然要进入剑南道,这一块地方乃是大唐与吐蕃的交接地域。

在调露二年,吐蕃的势力突飞猛进,先是吐蕃遂以羌人为向导,攻陷安戎城,以兵据守,自后西洱诸蛮全部降于吐蕃。

调露二年,吐蕃已经拥有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其境东接凉、松、茂、嶲等州,南邻天竺,北抵西突厥,势力强盛。

虽然唐于剑南募兵,在茂州西南筑城,压吐蕃之境,兼断吐蕃通往蛮夷的道路,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削弱吐蕃势力。

随后,也是如此,才在永隆二年,有了公主下嫁吐蕃,联谊的局面。

不过这个,因为李贤的壮大,历史想必走向也会出现有些问题。

不过吐蕃的实力变强,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也是如此,一旦说李贤要入驻吐蕃,那么最后,一方面他要高筑城墙,对抗吐蕃,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对抗李治。

这双方战斗,对于李贤这个刚刚壮大,并且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并非是件好事。

“的确如此,不过,这一切,还要等候窦怀哲将军回京之后再议。”

李治知道自己是急不来的,商州靠近雍州京师,但实际上,渭水,汉水交割,他们想要东进,并不容易。

故此如此想来,要想进一步打开局面,没有一定的实力,怕是做不到这一点。

“退朝!”

这一次的讨论有了主意以后,朝堂上头的文武百官也尽数松了一口气,也是如此,武则天也宣布了退朝的命令。

商州。。。。。。

李贤在商州入驻之后,苏定方显然并没有完全的依附到李贤的麾下,他心中真正担忧,还是自己的孩子。

苏定方的后人,显然是一代不如一代的状态,苏定方当年能够一口气连克三国。

但他的孩子,苏庆节却是一个中规中矩,甚至身上都没有一个闪光点的将领。

当年他随同自己的父亲,还出征过几次,作为副将的他,起点自然是比一般的武将高上太多,可惜的是,他没有程务挺那般,真的能够走上台面。

最后,也就沦为了一个平淡无奇的存在。

要不是说自己的儿子太过垃圾,想来到达八十多岁的苏定方,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亲自挂帅出征。

“老将军还是在担忧自己的孩子?”

“子行千里母担忧,我的孩子,如何能够不担心的。”

“啊哈哈,这话说的倒是没有错,只可惜对于皇家,并没有这样的话语。”

李贤苦笑了一声,要不是他经历了两世为人,不然被自己的母亲陷害,最后贬为庶民,想来怎么都不会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所谓的亲情。

皇室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手足相残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大唐的高宗皇帝,更是杀害了自己的兄长,所以想来,说这个,的确李贤感触不太到。

“帝王家显然不同于末将,末将不过是为了荫庇子孙,这一身,如果孩子都没了,那么末将活着,也就失去了意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