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非要撕破脸皮吗?
想到此处,马秀英便对郑元境道:“将来义父驾鹤西去,如果郭家兄弟能老老实实,那便让他们富贵一生。
如果他俩觊觎你打下的天下……不需要手软,该怎么办,你就怎么办,不用有什么顾虑。”
“这么狠心?你跟郭家兄弟也在一起生活了十来年,你能下得去这个手?这……还是我认识的马秀英吗?”
这次,轮到郑乾i宅异了,他怎么也没想到,马秀英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马秀英把郑元谆胳膊拽到自己头底下,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躺好,低声道:“我知道你的理想,任何阻碍他的人,都必须清除,郭家兄弟,也不该成为你的绊脚石。
而他们,在义父故去后,很可能便是你最大的绊脚石。”
郑乾点了点头:“嗯,你说的对,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那我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了?”
“嗯,干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郑文正,是个很聪明的小孩,尤其善于察言观色,在被郑乾送到长山、孝纯两位老先生那里后,很快便博得了两位老先生欢心。
没几天,两位老先生对郑文正的喜爱程度,便超过了郑润和郑文忠,这让二人心里,很是失落。
但没多久,两位老先生便“看清了”郑文正的真面目,知道这是个顽劣的小子,许久不用的戒尺,重新摆在了桌子上……濠州,郭府“老爷,老爷,秀英来信了,同意咱们去滁州了。”小张夫人欢天喜地走进郭子兴书房。
这时的郭子兴,正俯身画一幅山水画,画的很是专注,听到小张夫人的话,手不由抖了一下,一滴浓墨,便掉到宣纸上,瞬间扩散成一大片,一幅快要完成的水墨画,就这样毁了。
但郭子兴并没有生气,把毛笔放在砚台上,呵呵笑着对小张夫人道:“还真是出乎我意料啊,你这个干女婿好大心胸。再看看天叙、天爵,唉,实在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听郭子兴这样说,小张夫人有些不高兴了,轻轻锤了郭子兴一拳,道:“天叙、天爵怎么了?我看挺好。
虽然本事不如郑乾,但对咱们夫妻,还是很孝顺的,我没儿子,将来还指望他们兄弟养老呢。
你可别瞎说,要是不小心传到他们兄弟耳中,再把这话给传岔了,说不定这兄弟二人,还以为我在这里挑拨离间呢?”
“好,好,不说了,不说了,免得你们母子之间出现误会,去吧,把天叙、天爵叫来,我要与他们商量撤出濠州的事情,这事儿,可出不得岔子。”
小张夫人应了一声,便出门去寻郭家兄弟,这郭子兴的原配妻子死的早,郭子兴三个儿子,基本都是她养大的,虽然不是亲生的,但相处的也极为融洽,她刚才跟郭子兴说的话,也不是信口胡诌,是真心在维护郭天叙和郭天爵。
想要从濠州撤到滁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郭子兴本部兵马,基本都是濠州人,很多人甚至在濠州生活了几辈子,根儿,都扎在濠州了,想要让他们跟着自己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难度可想而知。
在确定郑乾愿意接纳自己后,郭子兴,郭天叙、郭天爵父子便开始频繁走动,与底层军官密切接触,企图拉拔这些人,这一切,都被赵均用和孙德崖看在眼里。
濠州,孙府孙德崖拿起杯子,与赵均用碰了一下,哈哈笑道:“老赵啊,你这计谋真不错,郭子兴真的打算撤出濠州了,以后濠州,就是咱们兄弟的天下了。”
听孙德崖这样说,赵均用心里也是笑开了花儿,你孙德崖是濠州人,都不在乎濛州死活,我赵均用一个外人,管那么多干啥?以后,只管拼命搜刮便是。
想到此处,更是乐不可支,亲自给孙德崖倒了一杯酒,举杯与孙德崖相碰。
放下杯子,赵均用道:“老孙啊,郭子兴离开濠州可以,但可不能让他带走太多人马,这事,就得劳烦老孙你了。”
“那肯定的,他带走一个人,咱们就少一个人,我是心疼的要死,放心,我已经安排下去了,我的人,已经在军中活动了,他郭子兴肯定带不走多少人。”
接下来几天,濠州只要有点威望的头目,都成了双方拉拢的对象,很多小头目,中午被郭子兴邀请去吃饭,晚上,又被孙德崖拉到孙府,去看孙府的歌姬们跳舞,这小日子,过的是妙不可言。
郭子兴和孙德崖二人都在拼命拉人,这争斗,在所难免,几天之内,濠州义军小规模的打斗,便发生了几十起,但无论是郭子兴,还是孙德崖、赵均用,都选择了沉默,任由底下人拼命。
半个月之后,郭子兴出了濠州城,身后是乌決決一片,粗略估计,足足有五六万人。
但此事的郭子兴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这五六万人,老弱妇孺便占了七成之多,真正可战之士,也就一万出头,而且,以流窜到濠州的流民居多,他们的装备,在濠州义军中,也是最差的。
要知道,郭子兴在濛州,鼎盛时期,有将近五万兵马,这样一搞,兵力直接损失八成,任谁也高兴不起来,叹息一声,郭子兴大喊一声:“出发,便缓缓向漉州挺近。”
为什么濠州百姓不愿跟着郭子兴离开濠州,而这些流民,却愿意跟着郭子兴走呢?是因为郭子兴德高望重吗?对他们好吗?当然不是。
在前几场保卫濠州的战斗中,这些流民,都是义军充当炮灰的角色,死伤惨重,他们之所以会跟着郭子兴去滁州,一是因为滁州周边没有强大元军,会活的轻松一些,这第二,便是听了滁州安置流民的政策,很想去源州过好日子。
好在郭子兴不知道这些流民真实想法,否则肯定会被活活气死。
郭子兴一行人,携老扶幼,走了足足五天,才走到了滁州城附近。
他们出城没多久,探子便向郑乾禀报了郭子兴向源州迁徙的人数,听到将士只有一万余人,郑乾松了口气,就这点人,自己怎么也能拉拢过来吧?
因为有老弱妇孺,队伍被拉的很长,足足有几十里地,知道郭子兴的队伍走不动,郑乾马上拨了两千兵丁,让徐达带着郑润、郑文忠、徐鸿川、何珍这些“小将”前去后队,接应老弱。
虽然只派了两千人,但这两千人,要么是军中桿卒,要么是徐鸿川帐下培养出来的“将种”要么是郑乾从濠州带出来的老人,也算的上是郑乾军中精锐。
这些人,此去有三个目的,一是保护老弱,以免遭到孙德崖,赵均用追击。
毕竟,这帮流民离开濠州,对孙德崖和赵均用来说,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背叛,保不齐二人会怀恨在心,对付这些可怜的老弱妇孺下手。
第二,便是要趁机拉拔照看这些老弱妇孺的兵丁,据毛骧在郭子兴军中密探传来的消息,那些落在后面的兵丁,并非是郭子兴下令让他们看顾老幼的,而是他们自愿留下的。
在郑乾眼中,这样的兵丁,才算的上是真正的义军,肯为老弱妇孺断后的,哪一个不是忠义之人?这样的人,才值得自己拉拢。
虽然自愿留下来的人不足五百人,但郑乾却对他们很看重,这些人,将来才是军中的中流砥柱,有资格担任自己军中的低级将领,当然,还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战争洗礼。
而对于这些兵丁,郑乾已经做好了安排,他们的家眷,到滁州后,会受到最好待遇,无论是房子、田地,还是其他帮助,都会比抛下妻女,跟在郭子兴屁股后面,率先到漉州的要好。
这第三嘛,便是要把滁州和濠州的交通,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孙德崖赵均用什么德行,郑乾知道的清清楚楚,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逼得濠州百姓叫苦连天。
到时候,只要自己派人去濠州宣传一番滁州的政策,相信便会有无数百姓,通过这条路,从濠州来到滁州。
郑元境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如今的滁州,人口严重不足,想要让滁州繁荣,光靠休养生息是不够的,只能以“濠”添“滁”了。
滁州城门前见一对人马远远走来,挂在滁州城门楼子上的两挂鞭炮,便响了了起来,郑乾正了正头盔,便在花云、冯国捧、冯国用等人的簇拥下,骑马前去迎接。
当见到风尘朴朴的郭子兴,郑元境纳头便拜,对郭子兴恭敬的是一塌糊涂,甚至比之前,在濠州时,对郭子兴还要恭敬。
见自己落难,自己这位干女婿对自己还是如此恭敬,即便是老辣如郭子兴,眼角也挂上了泪花。
当郑乾把郭子兴夫妇迎进官衙,早在前厅等候的马秀英,见了小张夫人,喊了声娘,便扑到小张夫人怀里,母女二人,哭的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