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德州十景
在草原上的战争,大明这个中原王朝鞭长莫及,根本帮不上忙。
连乌克善都有所犹豫,可见科尔沁整个决策层没有下定决心。
张惟贤前面没怎么说话,现在到了他出场的时候,说道:“烦请告知大汗,大明此行带了一样东西,他见到后就会知道,抵抗女真并不是妄言。而且,大明军政与此前不同,前不久打败林丹汗,估计大汗也听说了。我们的东江军、辽东军,还有重新组建的十万京营,势力不容小觑,若女真敢进攻科尔沁,我大明军队会全军出动,攻破他的盛京和赫图阿拉。”
口说无凭啊,乌克善虽然点头答应,却不是那么确信。
自从努尔哈赤率领女真崛起,科尔沁联合叶赫、乌拉诸部进攻,结果越打越弱,反倒是那些部落一个接一个被吞并。
大明朝兵力强盛,却在萨尔浒一战惨败,此后接连丢掉辽阳、沈阳等战略要地,打到今天在关外只剩宁远和锦州两座城池。
林丹汗强盛时号称几十万大军,结果被打得狼狈鼠窜,联盟的内喀尔喀各部几乎被女真扫平。
现在大明的使者告诉他,你很强大,完全可以与女真一战。
作为马背上的战将,乌克善自己都不信,这就是无良企业家忽忽悠悠画出的大饼。
张惟贤说带来一些东西,能让科尔沁的军队强大起来,乌克善大体能猜出,却不太敢相信,真有那么厉害?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外面世界繁杂,北岛却日子悠悠。
在此养胎的张嫣收到刘太妃的信,说她在松江过的一切都好,今年春节是她此生最难忘的时刻。
一起看信的还有田秀英,两人挺着大肚子,笑得哈哈的。
袁梦荷劝她俩,注意肚子里的孩子。
张嫣说,稳婆看过,孩子已经过了最开始的两三个月,现在已经基本平稳,就等着时候到了便可以生。田秀英虽然也期盼,但没有张嫣这般强烈。
张嫣曾以为今生不再会有孩子,今日的结果让她重新产生对美好人生的渴望。无论外面人万一知道了怎么评价,就像郑乾曾对她说过的,幸福只有自己知道,脸面才是给别人看的。
在北岛住的这段时间,可能像刘太妃在松江,也是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小时候要学很多东西,从四书五经到琴棋书画,从洒扫应对到各种礼节,几乎鲜有清闲的时候。
后来进了宫更忙,忙着勾心斗角,忙着和强大的魏忠贤、客印月搏斗。
皇帝老公死了,她还是忙,忙着让小叔子接班,忙着应对东林书社那帮狂生。
没想到反而是现在,她顶着被驱赶的帽子,在北岛反而感受到快乐。
山中无日月,在岛上也能忘了时节,并非说张嫣遗忘了时间,而是她无论是刚来时的冰天雪地,还是像现在雪水融化后小草萌芽,她同样的欢欣鼓舞,同样是满怀希望。
在岛上,不止陈圆圆陪伴在侧,还有过年时赶来的田秀英和袁梦荷。
年后不久皇帝走了,因为途中多冰雪,没有带她俩。后来冰雪渐渐融化,路上没什么危险,她俩还是不愿走,兴许是喜欢这里的生活,喜欢和张嫣、陈圆圆在一起。
以前在皇宫的时候,他们半个月一次家庭聚会。如今在北岛,她们每天都赖在一起。
田秀英不想住坤宁宫了,袁梦荷早忘了潇湘馆长什么样。
这里面,田秀英可能是看得最清楚的,今时今刻的幸福是短暂的,我们迟早还得搬回紫禁城,还是要和皇后相处,或者争斗。
她对大家说,刘太妃为什么过的舒服,其实和他宣懿太妃的身份有关。你看信里说的,在过年的时候,家族中的晚辈排着队给她磕头领红包,还有府里、县里的官员,以及当地的官绅、富商上门拜年,门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过年时单是招待客人就忙活好几天。
刘太妃管着江南纺织厂,还有江南制造局,手下有宫娥和新招的工人数万之多,当地的商人和官绅谁不想登门结识?那些府里的、县里的官员,据说还有从南京跑去的六部大臣,争先恐后的给刘太妃送礼。
还有我们几个,在北岛上无忧无虑,原因还不是我们的身份,懿安皇后、贵妃、昭仪都在,吃穿不愁,没人打扰0
她这么一说,张嫣笑着打她,让你搞的一点都不悠闲了。
田秀英记得,皇帝曾讲过,这叫做浪漫。
陛下说,他喜欢特别大的那种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花有草有果蔬,有自己种的蔬菜,他要在里面添置秋千、滑梯、跷跷板,还有以后给孩子玩的迷宫、沙池和旋转木马。
张嫣还在笑,听陛下的意思,倒像是要在北岛常住。
她突然想起来,派人给陛下送的信,怎么还没有消息?
太监陈德润闻言连忙跑过来,回禀娘娘,消息刚刚回来,见几位娘娘聊得高兴,奴婢没敢惊扰。
“可有书信?”
陈德润摇了摇头,没有。
“那是口谕?”
陈德润还是摇头,“据派去的人说,没见到皇帝!”
几位女子纳闷了,她们派去的人怎会见不到皇帝?连王承恩也没见到吗?
“王承恩倒是在,他说皇帝近日政务繁忙,因为商谈察哈尔投降的事,还有陕西救灾和河南安置移民等,经常忙得一整天不用膳。我们的人将信交给王承恩,催促几次没得到答复,怕娘娘们等着急了,赶回来先打个招呼。”
田秀英见张嫣神色慌张,问道:“姐姐可有什么重要的事对陛下说?”
张嫣已经恢复平静,其实呢,也没有太大的事,她只是想给皇帝提醒,近来东林书社那帮人活动频繁,据说党魁韩煻再次来到京城,还有钱谦益等一帮在野名士相助,主要目的是打倒内阁首辅黄立极,将钱龙锡推到首辅的宝座。
北岛虽然与外界隔绝,但是郑乾安排,每天通政使司抄写的奏疏,还有最近新兴起的《大明日报》,
都会准时用船送进来。
张嫣与阿若有差不多的背景,通过奏疏和报纸找到蛛丝马迹,加上一些小道消息传来,她发觉朝中弹劾黄立极是东林党在幕后指使,因此写了封信提醒,让皇帝不要受到蒙骗。
结果皇帝太忙,竟然没有时间看她的信?更没有时间回复,太奇怪了。
次日,杨嗣昌出现在张惟贤的营帐内,带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土谢图汗召见的日子推迟,说是今日身体偶感不适。
张惟贤是不信的,他该不是故意躲着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