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被压榨的百姓
顾东明更是在第一时间便惶恐跪下,趴在地上连呼吸都谨慎起来。殿中群臣,包括绝望的顾崇和在殿外与王基胡青山交班而来的羽林中郎将袁师督及一众士兵下人,尽皆在同一时刻跪伏在了地上。
平日里向来温和的皇帝陛下,此刻展现出来的怒火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
如果要在殿中找到一个较为平静的人,那么只有玉儿。
准确的说应该是,当跪在地上的人反应过来的时候,玉儿已经彻底反应了过来,她一路跟随在皇帝的身边,又如何不明白此刻赵启的心情。
“陛下息怒,”
黄庭柱率先开口,“陛下请息怒。”
赵启沉重的吐息声将众人都压抑得诚惶诚恐,缓转过来的向伯符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即便知道一些原因,可他还是觉得皇帝的反应实在是太过剧烈了。
“皇帝,何必动这么大的怒气,”
圣后娘娘轻声劝慰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与诸位大臣再行商议便可。”
“母后见谅,朕有些冲动了,”赵启向袁太后躬身行礼道,余光却仍然在跪伏于地的顾东明身上,“实在是顾东明拿所言,完全是荒唐可笑,将母后与朕都当做了傻瓜。”
“你说什么?”
圣后娘娘不解道:“顾东明所说皆据实以报,或许其中有不当之处,也不至于如此吧。”
“陛下,臣所说都是一应属下亲自走访京畿各地得来,因为红薯的丰收,百姓家中的确是宽裕了不少,”
跪在地上的顾东明赶忙说道:“如又纰漏之处,臣确有疏忽之罪,请陛下降罪。”
“呵呵,”赵启笑了笑,“你倒是聪明。”
顾东明反应显然是极快的,一套说词立马将这其中可能出现的罪名丢给了下属,而自己只需担个失察之罪。
“你刚才说全国土地有一百七十万顷,还给朕计算了一户人家至少也有五十多亩田地,这话你信吗?”
赵启凛然说道:“顾爱卿,你说出这种不切实际的话,难道不是在戏弄朕和母后吗?如若是下面的人将此情况回汇报于你,难道你便认为是对的?”
“若当真如此,刘然为什么要在奏折之中谈到土地兼并之事,朕去岁从京都到南疆,又为何会看见诸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呢?”
“臣最近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确又疏漏之处,”顾东明赶忙解释起来,“臣之所以这般说,并不是表达如今我朝百姓户户有地可种,”
“微臣的意思是,如果按照我朝每家每户的劳动力来分配土地,那么实际上,百姓是不会缺少田地的。”
他说话的同时,一边擦拭额头上冒出的冷汗,并长舒了口气。
“是这样吗?”皇帝语气随之缓和下来,似乎对他的解释还勉强满意,“诸卿都起来吧。”
顾崇听见这话,可不敢起来。
赵启重新坐下,注视着顾东明道:“那么,再说下一个问题。”
顾东明微怔,心想还有问题?
“顾爱卿,”赵启神情渐沉,像是回忆起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适才你也说到,朕在崇和元年就已经田税恢复到了十五税一,你刚才也提到此事,”
“朕想问的是,为何去岁朕微服天下,却见到各地依旧奉行旧政呢?还有朕早已经彻底废除的亩税钱,地方上怎么还依旧在收了?”
赵启讥笑道:“可笑的是,这些钱,从未进入过国库,不知顾卿可有看见?”
“有这种事?!”圣后娘娘听了,发出一声怒音。
“母后,儿臣亲眼所见,岂会有假,”皇帝转身致意说道:“儿臣在紫川遭遇到屠龙会齐天和的埋伏,得陆红砂所救才得以活命,”
“儿臣也因此在没有任何方向的情况下,漂到了一户居住在河边的农家,犹记得但是正值黄昏,夕阳渐去,那老人家却在洗衣晾衣。”
“天黑了才洗衣晾衣?”圣后娘娘发出疑问。
赵启说道:“朕当时也和母后有同样的疑惑,于是上前询问,原来老人家清晨正卯时就必须前往盘踞当地的地主家做工,一旦迟到,便会扣他们的工钱,”
“她没有时间洗衣,便只能如此,母后可知,那老人家已多少年龄?”
圣后娘娘想着赵启称呼老人家,猜测道:“既还在做工,想必在天命之年?”
“不,”赵启说道:“那老人家已六十有六了。”
“这”圣后娘娘不可思议,旋即又想到什么,愠怒道:“莫非她子孙不孝,如此高龄老人,还要下地做活,皇帝应该好好惩治那些不肖子孙。”
“母后,朕当时也这么问,”
“结果呢?”
“她的大儿子在城里做搬工,她的二儿子也同样在地主家干活,就连她的孙儿都还要跟着下地,二儿子却至今没钱娶妻生子,”赵启重重的叹了口气。
圣后娘娘心中再生疑惑,“既然一家人都如此勤快,怎么会连娶妻的钱都未能赚到。”
“母后,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说到这里,赵启发出一声嗤笑,“那地主拥地数千亩,在他手下做农活的佃户就有数百人,可是最后,我们朝廷要收的田税,亩税钱,都是从佃户的手中收取,”
“不止如此,佃户每年还要向地主交一笔不菲的租金,也就是说,他们实际上交了两份租金,”
皇帝看着圣后渐怒的神情,补充道:“最关键的是,那地主索要的租金,比朝廷还要贵数倍不止。”
圣后自己的出身并不高,虽然她家里从来没给人做过佃户,
但对于底层的百姓她也有属于自己那份感情。
风眉挑起,声音低沉而寒冷,“豺狼亦不过如此,皇帝可有将其绳之以法。”
“儿臣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