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朝臣不服
“第五是陈少川,第六是陈子归,第七才是韩大人,”“武榜那边还不是一样的,第四是那锦衣卫指挥同知胡青山,第五是北军越骑校尉岳起,第六是城门校尉赵重,第七是射声校尉穆烈,卫尉大人居然落到了第十六。”
文榜武榜的揭露惊掉了绝大多数人的下巴,空气中的凉气似乎都跟着少了一大截。
赵启却从中发现,自己所定的试卷和鸡肋系统观测出来的能力值相差也不是很大,要说最大的拂动还是卫长青,不过他是因为被圣后娘娘直接扣了八分的缘故。
否则卫长青的策论一科依照他的标准就是打满分都是不为过的,当然策论这种题本身就没有固定的答案,如向伯符评价卫长青的卷子,
就是那四道圣后娘娘都打了满分的卷子他也分别要扣上一分。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本身的能力相差不大,就如从将作大匠改任为工部右侍郎的马安,他的能力值是九十。
但平均下来他的平均分才七十三,这就足以说明在面对这种拥有特长的官员身上,他这卷试卷是非常有问题的。
浦丞的成绩就更能证明,他足有八十多的能力,然而平均分才六十,刚好六十。
依照朝廷此次考核的标准,低于六十的人都将被示为不合格,他也算是刚好侧边过了。
故而,在即将提出的科举考试中,赵启必须制定出针对一些特殊人才的考试才行,他可不会再去走禁锢思想的八股文。
随着文武榜揭示,百官们便匆匆赶往未央宫。
皇帝早已经到了龙椅上安坐,神情很是平静。
待到百官入殿行礼后,皇帝才缓缓看向下面的朝臣们,说道:“诸位公卿,大朝试还没有结束。”
听见他这句话,众臣很是疑惑。
赵启轻笑一声,说道:“朕记得开考前便已经说过,凡是在大朝试中不合格之人,就说明能力不足以担当你们肩上的国事,”
“况乎朕给的要求已经非常非常低了,只是六十分而已,可是光五品以上官员不合格者竟高大四十二人,其中以郎官和御史居多,”
郎官属光禄勋,乃是一个极大的统称,在前朝时期,郎官人数最多是达到了几千人。
赵启身边如许渭和方源实际上都属于郎官的一种,只不过他们算是郎官中无论是职权还是地位都是极高的。
“六部之中也有五六个官员不合格,九寺之中以光禄寺和鸿胪寺居多,这不论是郎官还是鸿胪寺中的学士们,都是朝廷的中坚力量,竟没想到会如此之差。”
说到这里皇帝叹了口气,说道:“这还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哪一人不是担着国家要事,下面是何种情况,朕简直不敢想象。”
“吏部,”
赵启瞧着一个个神色各异的官员都没表态,望向了向伯符说道:“即刻将不合格的官员革除。”
此言一出。
那些不合格的纷纷慌了神。
其中一名谏议大夫激动道:“陛下,微臣不服!”
谏议大夫被定为的是正五品官职,一甲第三的许渭也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属于真正的中层官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就像许渭,虽然只是正五品,但就是顾东明这样的正二品见了恐怕也不敢不给他面子。
但小的却又很小,就如此刻爬出来这人,赵启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因为谏议大夫这种官职是没有定数的,
只要皇帝愿意,就是封几十人都很正常,实际上也充当着一种替补官员的意思。
“你有何不服?”赵启淡然问道。
“陛下所设考卷有失偏颇,臣擅辞赋,通古今,知律令,可是明政之上不过寥寥几道题,几个分值而已,如此考核官员,实在不足以令臣信服,”
男人激动的心情逐渐变为铿锵有力的声音,“臣身为谏议大夫,当为朝廷谏言。”
就在此时,太常寺卿顾崇看了男人一眼,也走了出来说道:“是啊陛下,微臣绝无怀疑陛下立题的能力,只是考核一个官员的能力高低实在不是简单两张考卷就能评判的。”
只考了六十几分的太仆钟阳觉得这正是一个机会,赶忙出列说道:“臣附议,论及考核人才,便避不开孝廉二字,”
“然陛下明政一科中,关于考核二者之题极少,臣以为理政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上忠陛下,下孝父母,清廉勤政才是更加重要的评判标准。”
举孝廉一直都是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也一直是大昭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
随着钟阳的出列,鸿胪寺裴安等一干大臣也出列表示了反对。
不过他们注意到,皇帝陛下似乎没有听见,他的神情始终很平静,甚至带着几分笑意。
“太仆寺卿,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朕所设的贴经中,有一道还是孝经中的原文,问曰:用天之道什么什么此庶人之孝也,”
赵启笑呵呵的望着他说道:“太仆寺卿,你怎么没有答出来呢?是墨水用完了吗?”
贴经就是死记硬背的默写,赵启本来想着,这种题估计是不会有一个人不会,毕竟这个时代大家都是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的人。
然而批阅下来,好家伙,不会的人还非常的多。
钟阳则心想,您问的是庶人之孝,我堂堂卿大夫何以知晓。
盎然,他不敢这么说,慌乱之下说道:“是,臣臣当时确实是墨干了。”
赵启真没想到他居然还能顺坡借了这个荒唐的理由,猛得一掌排在龙案上,喝道:“朕看不是墨干了,是你肚子里的墨汁用完了。”
钟阳身子一颤,又听皇帝怒骂道:“当真是荒谬至极,如你这般,朕就是给你安排一百道孝廉之问,你又能答上几道。”
言罢,赵启又看向了那名不知名的谏议大夫,问道:“你说你通古今,擅辞赋,杜必去将他的考卷给朕招招来,朕看看他明政一科中最后那道作赋写如何?”
“朕要好好欣赏欣赏,是不是一片锦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