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霍家三口
向伯符整个人懒散的依靠在窗户边上,一副什么事情都跟他没有关系的模样,怀里抱着的酒还是由鹤云松出品的醉芳酒,那怕是小二说到死人,他也是不屑一顾。
赵启从长街上收回的目光从他的身上掠过,微笑说道:“若是府衙老旧重修,官府依例可以招百姓修建府衙,凭此也是可以示工期抵消他们的徭役。”
大昭的百姓,每年都是有一定的徭役需要承担的,也就是无偿为朝廷做工。
“若在做工期间发生意外,朝廷应当发放抚恤,难道说官府没有发放抚恤给这霍家人,因此而闹事?”
小二摇头,说道:“令尹大人亲自出面,说是已将抚恤发放给了霍家人,但这霍家人嫌抚恤金不够,现在霍家人都还在府衙前呢,”
“说是府衙再不解决,他们就要上京都,告御状去,不过咱们皇上,听说还是个奶娃呢,咱们这令尹大人和当朝圣后都是亲戚,告御状能有什么用,说到底,这人太贪心了也不好。”
“你大胆!”
许渭一掌猛拍在桌上,“你胆敢如此污蔑圣天子,可知圣上已.”
坐在旁边的方源一把抓住他,“老许,你干什么呢,吓到这位小兄弟了,”
小二确实被他突如其来的叱喝声给吓到了,身体一个趔趄,好在胡青山眼疾手快扶住了他才没跌倒。
“这位客官,您可不能瞎说,我怎么可能会污蔑圣上呢,”
小二倒也没生气,只是说话小心了些,
他大概是觉得许渭有什么毛病,赶紧撤了。
“公子,我这就去那府衙前一探究竟,这上阳令究竟是在搞什么鬼,”
可能是因为‘袁’字的缘故,许渭这样的人也免不了受到影响,那怕是听了店小二的讲述,还是觉得这上阳令袁成可能有什么问题。
赵启却是摆手道:“不必急于一时,吃了饭再去看看,等会儿老方老王你两去暗访一下此地百姓对袁成感官如何。”
“行,我一定给朝兄摸得清清楚楚,”方源狡黠一笑。
一顿离开了京都后菜色最好的饭菜却是在许渭那怪异的眼神下,令得众人都没能好好的享受,除了向伯符和李泌两人。
向伯符不愿意去看赵启等人为民伸冤,这种事对他来说早已司空见惯,还不如回房睡大觉。
上阳作为京畿内的重地,上阳令的地位也是可直接和地方太守比肩的。
~~~~~~
赵启几人一行五人来到上阳府衙前,果然有三个人跪在府衙门前,其中一个是约莫过了六十的老人,还有一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同样跪在地上。
今日太阳虽然不大,可这几个人明显是在太阳下面待得太久,脸被晒至通红,老人和小孩的唇都已干裂,那妇人看起来也体力不济,也不知多久没喝水了。
府衙前很是空阔,没有一人再此围观,这倒是超乎了赵启等人的所料。
而他们只是看了两眼,
那守在府衙前的差吏就主动下来,看着赵启五人说道:“不要看不要看,赶紧走开。”
许渭正要走出。
赵启收起手中的折扇拦住许渭,微笑望着面前的差吏说道:“差大哥,我等就是好奇看看,这一家人为何跪在此处,令尹大人又为何不管呢?”
面对赵启的好声好气,这名差吏并未给他好脸色,直接抬手就要将赵启推开,“这是你该问的吗,让你滚开就麻溜点滚开,”
赵启提前一扇子轻轻拦在差吏的掌前,说道:“我等就是看看,难不成还违法不成?”
差吏闻言,脸色不善起来,他已经有够烦的了,心想那里来的小子,没事儿找事,抬起手中的刀就要推开赵启。
旁边的胡青山以剑鞘轻轻拦下,
差吏没想到这伙人竟然敢拦自己,却还没来得及发火,就听见这伙人中,那生得一塌鼻子的年轻人说道:“公子,那名老妇人在太阳下晒得太久,已经快不行了。”
差吏那里肯信,怒道:“好大的胆子,你等竟敢阻拦官差,看我不.”
话音未落,后面突然传来砰的响声。
胡青山手中剑鞘骤脱手而出,撞在差吏的胸口上再次收回,差吏连连后退,赵启带着人冲了上去,“李泌,快看看她怎么样了。”
突来的惊变,妇人和小孩显然也是慌了神,就连那些差吏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状况,
毕竟,这可是春日的阳光,根本就不怎么伤人,只是他们显然忽略了这正午时候的太阳还是颇为恐怖的,何况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李泌瞧着老妇人潮红,大汗不止,就知道这老妇人真是中暑了,手搭在老妇人脉搏上,“轻度中暑,”
赵启听见,立马道:“青山,快抬这位婆婆到那边阴凉通风之处,玉儿你帮忙将婆婆外层的衣服除去。”
李泌微怔,没想到皇帝陛下竟也懂得这中暑的急救方法。
“你们两个,还不快去打凉水来,还有通知你们大老爷,立马腾出一间房间出来!”
赵启指着门口慌了神的差吏吩咐起来。
下意识的转身往里面跑去,跑了两步发现不对劲儿,他们干嘛听这突然冒出来的傻小子的,看那小白脸的模样,只怕毛都没长齐。
“你是个什么东西,胆敢命令爷爷我,”
话音刚落,胡青山一个箭步冲出,声音宛若锋利的剑刃,“要是出事儿了,是你们担责还是你们大老爷担责。”
他没有直接威胁,那样只会激起这些人更激烈的反抗。
胡青山这么说也确实管用。
几人霎时明白过来,要是真出人命了,他们大老爷肯定将这罪名安在他们几个的头上。
慌慌张张往府衙后新建,刚刚完工的宅邸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