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吴王赵珉
崇和元年十月二十六,西原西襄郡汶名县。数日前,吴王赵珉率军南下,一路之上各地县城望风而降。
今日,却在这汶名县遭到了阻拦,城内不过三百县卒和临时招募起的七百乡勇,居然当挡住了大军的两轮进攻,这让他对负责进攻的先锋营颇为不满。
只是吴王显然没有时间责改自己的属下,朝廷平西大都督胡廣非但没有被革职,反而朝廷受命,让胡廣都督平定叛乱。
这叛乱不就是指他吴王吗?
军帐内,数名将军低头不言,一名中年文士步履显得有些慌乱的步入大帐,望向上方那个年近四十的男人,
可见其眉宇间藏着几分怒意,“王爷,有两个消息。”
“挑好的说,”吴王颌下蓄着胡子,修茸的非常整齐。
文士有些尴尬的说道:“可都是坏消息。”
吴王皱眉,语气骤泄,“你说吧。”
文士想了想,说道:“去见胡廣的人没能回来,被胡廣杀了祭旗,他还说,要生擒王爷,为他的恩师正名。”
闻言。
吴王一掌狠狠的拍在面前的桌案上,巨大的响声宛若惊雷,“胡廣匹夫,如此狂妄,欺我太甚,本王必杀之。”
文士眼皮跳了跳,心情颇为沉重。
“第二个消息是什么?”
“是镇西将军袁高路,他也将我们的人杀了,并扬言,他会派出三千劲旅,袭击我军后方。”
这其实在吴王的预算中,于是他心态没有爆炸,说道:“本王已通知了赫连雷契,若袁高路敢南下,非但有丢失国门的风险,还将遭到伏击,他是绝对不敢的。”
“我儿怎么样了?”
京都乱局在二十三日彻底平息,二十三日午时韦柴孟耿四家首恶就已经斩首,他儿子的消息在二十三日清晨就已流传开,
朝廷令刘然写的劝降书也是在当日发出。
吴王在京都的探子得知小王爷已被朝廷抓捕后,自是第一时间就往回传,不过自京都到此地,路途遥远,不是短时间就能抵达的。
文士还没有拿到朝廷的劝降书,只是将京都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吴王。
“二十四日,韦柴孟耿四家几大旁支一脉也相继在西市口被斩首,大部分女子被充入青楼妓院,也有一部分被小皇帝请求,带去了他兴办的苍山织造坊做工,十岁以下的孩子被免于一死。”
“二十五日,在京都三府的四家主脉官员也被问罪斩首,渝中令和韦党牵扯颇深,也被押解进京。”
吴王脸色越发阴寒,“本王不想听这些,速速设法营救我儿。”
“王爷,公子被关在大内死牢之中,如今京都城戒备极严,我们经此一败,在京都苦心经营数载的力量全数消亡,”
“袁太后和小皇帝也趁此机会,将京都彻底清洗,二十五日,朝廷便以屠龙会和斧泣帮为由,勒令京都帮会上交帮会名册,”
“并且命帮会成员主动前往京都府衙接受盘问调查,封闭的京都城,这些人根本无法逃离,若不去府衙便是死路一条,我们仅剩下的人也因此彻底没了。”
“这些消息之所以能传出来,也是朝廷故意而为之。”
左手方首位的中年儒生起身问道:“现在京都府尹是何人?”
文士行礼道:“是镜州陈家的陈少川。”
“如此就难办了,”中年儒生眉头紧锁。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前将军韦刚呢,他难道坐以待毙?”
帐中众人听见这个名字,眸子里都燃烧起了极大的希望,只要韦刚起兵牵制朝廷的力量,那么他们也可从中得利。
文士叹了口气说道:“我们起初伪造的密函被韦刚识破,他和韦一行之间的消息传递和别人不一样,因此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了我们的谋划,”
“并派人回京向韦一行传递消息,不过消息还没抵达京都,京都已经彻底被封锁,而韦刚也得知了京都城内发生的事,”
“朝廷至今对韦柴孟耿四家的处置都还局限在京畿内,应该就是要看韦刚的态度,算时日,今日朝廷的御史便会抵达荆中城,不知韦刚会如何抉择。”
胡廣的抉择他们已经看到。
在胡廣从西元城离开后,就接见了朝廷派来的御史,经过一番试探后,朝廷没有收缴胡廣兵权,不过也没有在他的职衔上增加更大的权利。
就胡廣麾下的八千兵马,想要对付犬戎羌夷还有吴王,显然是捉襟见肘的,由此可见,朝廷其实并不怎么信任胡廣。
只是这对于吴王来说,算不得什么好消息。
韦元朗大概是真的被胡廣劝说,在朝廷御史还未到时,便带着全家老小,主动穿上了囚服,并上交了西元韦府一应财产,只求朝廷能网开一面,为韦家留下一脉。
御史自然没有权利决定,不过也没有立即对韦元朗行刑,而是先行奏陈朝廷。
“王爷,好消息,好消息!”
就在此气氛极度压抑时分,突然一名男子欢喜的闯入帐中。
众人不约而同的看去,心想现在那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男人说道:“蚕州刺史韦常听说韦家被朝廷诛九族后,率领部众攻打了青岭郡,现在只怕已经攻下来了。”
刺史实际上是没有调动兵马的权利的,胡廣能统兵也是有朝廷在战时所封的平西大都督之职。
韦常虽在蚕州担任刺史已两年,但当初韦一行派他去南方,本就是为了弥补韦家在南方的一片空白。
然大昭南方真正的土霸王是明家,是莫家,
两年的时间,韦常又能经营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