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入北军军营
萧索的西风呼呼吹来,韦一行悻悻然的离开了暖冬阁,和上一次一样,他的背影带着几分愁意。赵启站在窗边,凝望着韦一行的背影。
他明白韦一行想要做什么,说简单一点就是阻止皇权的加强。
皇帝乃一国之主,手里握着最重要的权利是什么?
他之前说了决策。
是的,决策权尤为重要,但现在无论是决策权还是执行权,乃至监察权和他这个皇帝都没有半点关系。
身在这样一个时代,他总不能一大步跨很大,去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吧。
这是不现实的,也是赵启无法做到的。
当然了,韦一行说得也并非全无道理。
纵是皇帝拥有绝伦之力,也不可能一人去治理天下,所以他需要出让自己的权利。
只是出让并不代表让这些人去独裁。
李春站在赵启的身后,喟叹道:“陛下,看来丞相是不愿放弃他的辅政大权。”
赵启瞥了他一眼,“换做你,你愿意交吗?”
李春嘿嘿笑道:“奴婢,奴婢当然一万个愿意了,陛下是何等的圣明,何等的英武,唯有陛下亲政,天下”
“好了,准备准备,朕要去北军军营,”
赵启望向北军方向说道:“母后既然答应了朕,朕自然不能让她失望。”
北军袁力达三人虽然听从了袁太后的劝告,却也只是在明面上的答应,配合方正南裁撤军中老弱残兵。
不过数日下来,北军五营中,包括射声越骑两营中,经过考核后应予以裁撤的士兵不愿离去,于是和屯骑长水步兵三营的士兵联合起来,
是的,此次裁兵不止是从老弱残兵两者上,还有各个方面不符合条件的皆一律裁撤。
抵抗方正南的裁撤,面对这一情况方正南也不敢采取强制措施,生怕士兵哗变。
那么这些士兵为何不愿意离开军营呢?
盖因如今朝廷对裁兵后士兵的安置政策还不完善,或者说曾经那个较为妥当的制度如今已成了一条臭水沟。
士兵们不敢相信,他们只知道一旦离开军营,他们将没有生存的本钱。
再加上某些人从旁煽风点火,自然就形成如今的局面。
张子钧领羽林宿卫护卫左右,赵启带上了太中大夫陈玄默。
然后赵征也是闻讯而来。
北军军营绵延数十里,隔着极远的距离就看见一片狼烟滚滚。
近前后,狂烈的呼喊声传来,里面似乎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训练,如此氛围,猛烈的寒风在这里都遭到了阻绝。
方正南带着北军五校尉恭迎皇帝,袁力达三人并不知道他们要等的是皇帝,在看到赵启时很是错愕。
方正南都已行礼后,三人才醒过神来相继拜见。
赵启凝望着虎背熊腰,大眼虬须,颇有些不情愿跪下的男人,微笑说道:“想必将军就是屯骑校尉了吧。”
袁力达觉得小皇帝是在明知故问,豪横的扭头不看他,“正是卑职。”
赵启轻笑一声,望向方正南左右两名将军,其中一位着黑色甲胄,眉宇间自有一股英气逼现,令人望而生畏,“想必这位将军就是掌管射声营的穆烈将军了吧。”
穆烈,忠诚:80,能力值:85
穆列眉宇间的锐气瞬间被恭敬占据,对于眼前这位年幼天子他是尊敬的,也是佩服的,但并不是他所喜欢的。
“射声校尉穆烈叩见陛下,”穆烈的祖上也是大昭的开国功臣,在麒麟阁中位列第八。
因为明帝晚年那场南宫政变,穆家比起卫家诸葛家几家要好些,没有被灭门,只是被贬为了庶民。
他也是一步步从庶民凭借战功一步步登上如今这个位置。
“朕知道,拒马关破是你领麾下七百精卒拦下了冲入关中的燕军,你是我朝有功之士,起来吧,”
赵启称赞着,向射声营中走去。
北军五营都有自己的营区,规模十分庞大,所以上次说越骑营和屯骑营两营士兵为争夺校场而打斗,纯属就是瞎扯。
大家都心知肚明是袁力达三人搞得鬼,没有明说。
射声校尉掌弓弩部队,营内士卒弓射便是最重要的技能。
方正南紧跟在赵启的身侧,保持落后半步,说道:“想要做一名精锐的弓弩兵,臣有三大要求,其一是精湛的射术,”
赵启点头,弓弩兵射术自然是重重之重,毋庸置疑。
方正南继续道:“其二,合格的身体条件,每人必须能拉一石弓,凡达不到此标准者,一律裁撤。”
“母后常说君候治军严明,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赵启大赞道,“不知第三个标准是什么?”
方正南谦和行礼,“这第三,臣以为比前二者还要重要,乃是近战能力。”
跟在后面的李春很是疑惑,甚至觉得有些荒唐,便忍不住的说道:“君候用步军的标准来衡量射声营士兵,这不是有些扭曲吗?”
他说出这句话是后悔的,方正南是陛下倚重的国中大将,他这么说岂不是质疑方正南的能力。
好在皇帝陛下似乎没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