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百官上奏 - 无敌小昏君 - 须胡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无敌小昏君 >

第162章百官上奏

“为何?”桓浩停驻步伐,凝视陈刚说道:“咱家不是怕袁安将咱家也捅出去,就是明日百官联名上奏彻查袁世才未死之案,咱家也不担心。”

陈刚明白其中缘由,但华秋不明白,“可是义父,若韦贼和柴贼抓着这件事情不放,将义父也拉入他们之间的争斗中,也很麻烦啊。”

桓浩整理身上的袍服,不满的目光从华秋身上掠过,却没有解释,而是注视向了陈刚。

陈刚这才说道:“老祖宗,圣后才丢出这么一颗炸弹,可是对此柴端还没有表态,我们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把握,手里握着多少牌,而且此刻是他遭难,”

他的脸上出现浓重的阴戾之色,“老祖宗和他各自握有把柄,那件事他若敢说出来就是选择同归于尽,儿子以为,柴端不可能这么做,至少现在绝无可能。”

“所以,老祖宗不能去找柴端,而应该等待柴端来找老祖宗,这样老祖宗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桓浩略作思考,眼睛一亮。

“不错,”他上前亲昵的拍了拍陈刚的肩膀说道:“你说的对,咱家这时候也该学学陛下,坐山观虎斗。”

~~~~~~

翌日,赵启如往常很多个此一样进入石渠阁批改奏章。

不知是不是来得太早,正好看见大长秋寇腾带着一群小太监抱奏章进屋,给迎面走来的赵启看的一愣一愣的。

很快,桌案上就出现了一座奏折累积成的书山。

“寇公公,今日的奏折比之平常,有些不一样啊,”赵启来到寇腾的身边。

寇腾顿时弯下腰来回话,声音有些沙哑,但不影响他其中的恭顺,“回禀陛下,都是和往常一样,是奉娘娘的命令一一抄录后送来的,可能是战事刚结束,大臣们一扫氲氤,纷纷踊跃提及治国方略吧。”

赵启心中呵呵一笑。

他现在的确是有了批阅奏折的权利,但实际上,这些奏折都是从长乐宫出来,并不是大臣直接上书而来,

也就是说圣后愿意给他多少就给他多少,愿意让他看见什么他才能看见什么。

“公公辛苦了,”

寇腾忙道:“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倒是娘娘生怕奴婢们抄错,担心陛下看到错误的奏折,还不劳辛苦的亲自检查,确认无误后才准许老奴送过来,这才耽搁了时间。”

赵启微愕,跟在他身后的方源和许渭神情俱为之一变。

寇腾在皇帝的面前说这句话是为何意?

莫非是想缓和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

赵启没有深思寇腾是否有别的用意,总之是很领情的说道:“母后日夜操劳国事,已经很劳累了,现在还要为这些琐碎事情费神,朕心难安啊,”

听至此处,可见寇腾的脸色是极好的,但接下来的话就让他感觉自己前面都白说了,

赵启笑着说道:“要不麻烦公公回去告诉母后,便让儿臣至长乐宫去同母后一起批阅奏章,如此即可不让母后这么继续劳心费神下去,公公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事物,岂非一举两得。”

寇腾不想多说,应承下来就告退离去了。

方源走上前去说道:“皇上,小臣发现这寇公公对陛下似乎有所不同啊。”

“哦?那里不同,朕怎么没有发现?”

寇腾的忠诚度并不高,稳稳当当的七十二。

说着他走向了桌案,顺手拾起一本折子,是一名言官的。

方源说道:“小臣只是觉得,刚才那些话不该寇公公给陛下说。”

赵启一声冷笑,但不是对方源。

而是他手中展开的折子,上面所奏之事,乃昨日廷尉府张扬审问袁安,袁安告御史大夫柴端和逆越暗中有盐铁之间的交易,

对于此事,张扬自然当场就要了证据,不过袁安没有证据,他说的是有人证。

此人就是前大将军袁世才。

他亲口承认自己得到了袁世才命人传给他的书信,后来亦提供给了张扬,上面所写乃是让袁安救他,只不过只有寥寥数字,连如何救,在何处救都没有说明。

似乎写得十分匆急,而这封信是他在北疆通敌后才拿到,当时他已经被方正南所管控,凭借自己在军中还有些力量,方才得到袁世才的求救信。

当初袁世才被抄家,从府中搜到和东边边境与盐铁官之间交流的信件,其中证明了袁世才为这些盐铁罐保驾护航,赚取丰厚的钱财。

而且其中还提到了柴端,圣后娘娘凭此断定了袁世才和柴端之间有斩不断的关系,最后袁世才被他们设计放走,在京都南郊那群出手的人中,也有柴端的部下。

所以,袁安说出让袁世才作证,张扬没有反驳。

况且袁安已将袁世才未死的事公之于众。

这一操作,让人很是疑惑。

须知,袁安是袁世才心腹之人,因为得知了袁世才死不惜率领部下投靠燕国,现在却直接将袁世才拉了出来,这非常矛盾。

于是乎。

赵启拿到了这样一封奏报,要求彻查的不是柴端有没有走私盐铁并将之贩卖给敌国,而是袁世才未死之案,并且请立刻将辅政大臣之一的慎候收押。

审问当初袁世才为何没死,是不是他故意放走了袁世才。

赵启将奏报递给了身旁的玉儿,“认识此人吗?”

“侍御史言朔,”

玉儿接过念出上书之人的名字,两道眉轻轻蹙起,思索了片刻后说道:“他是惠帝建安五年江源郡人,今年正值而立之年,是韦相从地方上一手提拔的人,”

“从他从政生涯上看,政绩颇佳,建昌十年正式进入朝堂,是韦相在御史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