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月下谈
明月挂在了柳梢头。赵启从长乐宫回到了甘泉宫中,正巧看到站在窗户下的玉儿,洁白圣洁的月光犹若轻柔的薄纱笼罩在她的娇躯上。
侧目而去,她白嫩的肌肤在月光下凭添一种梦幻色彩。
长直的黑发如瀑布垂落而下,随着夜风袭来,有青丝随风而起,吹过她身体上所散发出的独特少女体香,就此灌入赵启的鼻息。
赵启却有些怔怔的,他看到玉儿洁白的脸颊上,滑落下一滴泪珠,仿佛闪烁过月光。
她又在想自己的亲人吧。
赵启并不是第一次看到发呆的玉儿,只不过这一次是他深深感受到玉儿所散发出的悲戚。
瞬间,他便想到了城外因战乱而落难的百姓。
赵启放轻步子上前。
玉儿有所察觉,拭去脸颊上的泪花,转身看向赵启,若无其事的说道:“娘娘怎么说?”
赵启轻声回道:“母后知道那老贼秃的意图,自然不会答应,不过,对于袁安一事,母后知道的应该比朕多得多。”
玉儿莞尔笑道:“圣后于掌控宫中大权已十余年,我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赵启很喜欢她用的‘我们’二字。
虽然如今的他确实已不是原来那个他,但与眼前这名女子在逆越的经历仍在他的记忆中,
即便如此,就凭当初玉儿为了他与袁太后正面交锋,就足以让赵启对她足够好。
“今天我那么做,是不是不对?”赵启直接转移了话题。
玉儿微微低眸,心思细腻的她又岂不知赵启是看她在此伤神,心中便生悔意,轻抿红唇,“我只是听到那些人,想起了父亲母亲,还有哥哥,”
“天下之事,不为对或不对,只在利或不利,若利于江山,自然可行,若不利于江山自然不可行,”
她转身望向了夜空上的明月,柔声说道:“我知道陛下绝非是不顾生民死活之人,但以陛下现在的处境,救得了他们一时却救不了一世,”
“我希望陛下能够早日一展胸中鸿图,让天下百姓都能看到陛下所造就的大治之世,自此他们将不再沉沦,不再终日奔波却一无所获,”
她的声音逐渐染上憧憬之情,看向夜空的眸子似乎已看到了一卷很美的画卷,“大昭子民能够真的意识到并且相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赵启听完这句话有些愣住了,不是惊讶于玉儿如此相信他,相信他能够做到这些事。
而是他自己,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事,他莫名其妙的来到这个世界,所求的只是好好活着,他没有想过改变世界。
按照他的想法,只要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可以安稳的走下去,那么他可以做一个平静的皇帝。
无论是制盐之法还是酿酒之法,都不过是他为了大昭不灭,自己能活下去才做的事情。
玉儿轻柔似月华的声音又流淌进他的耳畔,“我很喜欢今日你所说那句君王是船,百姓是水的话,相信以后在你的治理下,百姓不再畏惧强权,也无压迫与束缚。”
作为一个经历了现代社会毒打的赵启来说,玉儿这句话实在太过天真。
不过,玉儿才十四,连续经历了战乱之苦,亲人尽离的她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更让赵启感觉她心中之柔软与善良。
他不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因为这件事从古至今都没有人能够做到此事,更何况是如今这样一个时代。
却又不忍骗玉儿,走到她的身边问道:“这是你所憧憬之事吗?”
“不,”玉儿认真说道:“这只是我憧憬你憧憬的事。”
赵启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她如此相信自己,自己又该如何拒绝?
或许,若有能力,他会尽力去做的吧。
他回到了原本的话题,“那么,玉儿认为,我是不是应该赞同许渭的做法?”
玉儿心想自己已经说过答案了,便道:“百姓或许会因此而怨恨朝廷,怨恨陛下,但古往今来,又有那位皇帝在前行的路上,不伤害任何人?”
“陛下既有宏图壮志,又怎能束手束脚,不敢向前?我知道陛下是在乎我,但我真的没事,”她在心底向天说道:是我未劝陛下,请将罪责都降落在我一人的身上吧。
方源如果听到这些话,大概会大吃一惊。
赵启亦明白了,说道:“要不,我向母后请旨,命天下各州府寻找兄长的消息?”
玉儿的兄长名叫卫长青,玉儿的原名嘛就是卫玉儿。
她的兄长是在战乱中和她分离的,当时正值她的父母被闽夷乱军所杀,她在自己兄长的庇护下逃离混乱,最终被闽夷军队包围,
便在战斗中和兄长分开,从乱阵中冲出来的她躲进了一件破烂的民宅中,幸遇到闵太后,才得以存活下来。
玉儿清晰的记得自己的兄长,是一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人。
赵启虽未见过其兄,但也以兄长称之。
“可以让许渭明天画几张兄长的画像,如此,或许我们也能早日和兄长相见。”
“不,”玉儿却否决了,“这对于我来说或许是大事,但对于圣后娘娘来说不止是微不足道的下事,还是添加麻烦的烂事,我们怎么能麻烦她。”
赵启想了想又道:“那就由影密卫去寻?”
玉儿这才点头,说道:“兄长不知我来了大昭,他如今或许还在越国吧。”
“那怕只有千分之一的机会,我们也要去试试,或许他为了寻你,也来了大昭。”
赵启转而说道:“我想过了,袁安的事情看起来颇为复杂,还是尽早让老师回来为好。”
向伯符如今还在天阙关没有回来,当然也有可能是玩得太开心不想回来。
玉儿轻轻嗯了一声,唇角露出轻松的笑容,“战事结束,朝中必定会掀起些波澜,应该提前做好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