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章 - 桐庄十里稻花香 - 大猫追月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卷 第33章

家中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明柔和叶秋娘也各自投入自己的事业当中。

明柔的胭脂生意进展很是顺利,红蓝花山很多,为防花期过了采不到鲜花,明柔和钟田田决定先趁着花期期间把这些花给采摘回来调制成汁,再晒干保存起来。

叶秋娘为此还利用休息的时间,带着阿陶帮她们去山去采花,那几日中院子里都堆满了鲜花,惹来屋檐下的蜂蜜飞来飞去,花香蜜香香气飘飘,一副忙碌的景象。

明柔二人趁着花儿新鲜的头几日,在院子里架起大锅开始熬制,忙碌几天下来收获了好几个瓦岗粘稠的汁蜜,调入牛髓和牛油再放入缸中保存起来,待用到的时候再把蜂蜡加热混入,装入特定的盒子中即可。

除了牛髓牛油,其他暂时没有太大的支出,明柔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是在选择胭脂盒子的时候陷入困难。

想要把自家的胭脂牌子打出去,势必要有一个统一的盒子来进行包装,而且还要把招牌给打上去,胭脂有了固定的名称,方便扩散招牌的影响力。

于是又开始打听附近的木匠,先生产一百个小盒子来试一下效果。

很快,包装的小盒子很快做好,上面雕刻着一个漂亮的“秋”字。

起初几人商量胭脂招牌的时候,众人一致认为用“明”字好,明柔却提了一个“秋”字,众人疑惑,叶秋娘也有些怔怔。

都是自己人,明柔也没藏着掖着,遂把自己的身份和大伙给说了,说完又自嘲着道:“以前是富人家大小姐,如今是个落魄户。”

“明家之前是粮商生意,以后不管怎么样,也一定会把这个招牌给拿回来,但是这个胭脂的生意不想和那个混在一起,而且也是因为啾啾我才回来到这里,才会遇到田田,才知道红蓝花并有了今天调制出来的胭脂,就用'秋'吧。”

众人一听,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又觉得她年纪轻轻却如此感念恩情,很是触动,钟田田更是觉得跟着明柔一起干是对了。

定下来之后,明柔和钟田田二人就动手准备一百盒的胭脂量,熬煮蜂蜡,再加入先前调制储存起来的半成品蜜汁,搅拌至半冷却状态装盒,待完全冷却之后整个成品就完成了。

盒子不到半个巴掌大小,一个小锅子就能熬制出足够一百盒的胭脂量。

在定价的时候明柔又是一番冥思苦想,小木盒子的成本价五文钱一个,牛油牛髓一盒下来一文钱左右,花汁和蜂蜡虽然不花成本,但也需要人工,而且如果不是自家产的,蜂蜡也是要另外出钱买,这些也要算进去,如此一来,整盒的胭脂基本原材料成本大约是十文钱左右。

如今市面上的胭脂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专供皇宫贵族所用,中等货色士要是富人家太太和小姐们使用,次一等的就是一般的平民所用,上等的胭脂贵不可言,价格甚至高达十两银子一盒,而中等的胭脂也是几百文到数两银子之间,至于次一等的胭脂就便宜很多,品相参差不齐,十几文到几十文钱之间不等。

明柔不想做次等的胭脂,通过多次对比,她们调制的胭脂品相甚至达到了上等胭脂的要求,只是平乐县距离京都十万八千里,专供是供不上了,所以最好的定位还是做中上等的胭脂。

经再三思量,最后定价为一盒三百文钱。

这批货一共一百盒,倘若全都卖出去,也有近三十两银子的收入。

以前还是明家大小姐的明柔,对三十两银子并没有什么概念,但如今作为落魄户的明柔,对着三十两银子可宝贝了,要知道先前母亲明玉兰让人捎来的那些金银首饰,拿去当掉也不过五十两银子。

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人家,一年收入最高也不过三四两银子,倘若这次胭脂售卖顺利,那未来的日子绝对可期。

第一批胭脂,明柔多做了几个,给叶秋娘挑了一盒,亲自给她上的妆,素雅的唇一经胭脂的点缀,使得她整个人愈发地生动起来,原本恬静淡雅的气质也像是浸染了一层色彩,让人眼前一亮。

明柔给她上完妆后,盯着她饱满红润的唇,眼睛一眨不眨,嘴中直赞叹道:“真美。”

也不知道说的是口脂美还是人美。

按照原计划,阿陶将五十盒胭脂给许琼华的府上送了过去,由她在平乐县千金圈子里试试水。

几日来明柔等人就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不知道她们的第一批货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响。

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先带来订单的却是叶秋娘。

叶秋娘每日在庄子上忙活,但也要时不时到县城及周边走动,兢兢业业地经营着明老太爷留下来的这一份家产,自然要少不了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

如今明柔的胭脂生产出来后,作为她最大的支持者,叶秋娘自是日日都抹上,一出去谈生意,惹得旁的人都移不开眼睛。

而这日出去是和县里一个酒楼的老板谈生意,对方有意向让桐庄直接负责提供酒楼的所有大米,刚好酒楼的老板娘叶夫人也在,看着叶秋娘这唇上不同于其他胭脂的滋润和艳丽,忍不住就问了一嘴。

叶秋娘笑着说是自家妹妹调制出来的,还未上市,想要的下次过来带一盒给她。

说完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那一盒给她试用,那叶夫人一试就停不下来,对着镜子照了半天,弄得酒楼老板都不好意思。

这下好了,就因为这一口胭脂,关系活络下来,又同是叶家本家,老板也不好意思压大米的价,叶夫人一听这么好的胭脂才三百文,让她直接送十盒过来,回头留着自己用还可以拿去送人。

晚上回家和明柔一说,小姑娘高兴得围着她一直跳。

要知道,明柔曾经作为平乐县超级粮食大户的孙女,平日锦衣玉食,靠的都是祖父打拼来的安逸生活,如今算是靠她自己的能力赚得的一笔银子,怎能不令她激动。

况且这口脂生意,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具体成不成,还得看接下来的反馈。

如今叶秋娘带来这么一个好消息,如何不让她激动异常,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还在跟叶秋娘确认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

叶秋娘怜惜着她的忐忑的不安,抱着她轻轻地安抚,一如既往地让她心安入眠。

直到第二日,阿陶将酒楼预定的大米送货去,连带十盒胭脂也捎给叶夫人,回来的时候兴冲冲地把三两银子交到明柔的手中,明柔摸了摸银子,这才安心下来,这生意,算是成了。

再到下午,许琼华家里的马车出现在院子外面,刚下车就冲着明柔大声嚷嚷道:“阿柔,成了成了,你这胭脂真是让我在富家千金团里出尽了风头,现在一堆人要找我订货,你那五十盒早就被哄抢完了,你再给我一百盒吧。”

明柔听她这么一说,心中忍不住激荡,昨日已经激动过一轮了,如今也渐渐地镇定下来,开心是开心,但终于也有勇气去安排下一步的计划了。

加上许琼华拿来的十五两银子,这批货目前已经收入十八两,明柔把剩下四十盒胭脂打包给她,看着对方一副不满的样子道:“你先别急,稳一点,这几天再做一批,回头我让阿陶直接送过去给你。”

许琼华这才不情不愿地走了。

就在明柔这边生意开始起步的时候,和桐庄联名的大丰粮铺却出事了,往时桐庄收上来的米都是通过大丰粮铺进行统筹,转手再销往县内外各地的一些餐馆酒楼,或者直接散卖给普通的民众。

这段时间不知从何处起的谣言,说大风粮铺不讲信用,将长虫发黑的米以次充好卖给底层的民众,有群众三番两头跑到店铺要求退米。

至于大丰卖次等米的事情,这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叶秋娘心中比谁都清楚,她当然也知道大丰现在是被针对了。

自明老太爷去世后,明家产业缩水一半,家中易士,平乐县就形成了杜张二家对峙的局面,只是这段时间以来在叶秋娘的精心经营之下,新创建的大丰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奋勇直追,大有要和杜张两家三分平乐县的局面。

介于杜贤和张老爷私底下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关系,两家之间如今的相处局面颇有些微妙,双方都暂时按兵不动,各自发展,只是这大丰粮铺的出现瞬间就打破两家之间的平衡,于是原本对峙的两家又开始悄咪咪地勾结起来,一起将矛头指向大丰。

故而出现了眼下大丰被诬陷的局面。

即便不是真的,但这种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多少还是会误导了一些想要合作的商家和买米的平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