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忆家族传承
早晨五点,阳一笑已经起床,开始轻声的朗读英语。
阳飞凡看见自家老妹这么用功,心里一阵安慰,他可是知道这丫头昨晚学到了十二点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不玩命还能怎么样?内卷,那只是部分既得利益者的谈资而已。父母当然也都起床了,阳忠义去谷场忙乎了,林腊梅提了一大桶衣服,带着棒槌和肥皂,去阳家村边上的那个大池塘洗衣服。
对于父母的这些劳作,阳飞凡并没有干涉,他觉得这样挺好,父母已经走惯了这条路,那就让他们一直走下去,等哪天他们不想干了,再想办法让他们修炼。不求实战,只要能得寿元,仙武大陆的父母没能陪自己走下去,他希望这辈子的父母可以。当然,他会尊重父母的意见。妹妹这边,他已经做好了规划,必定要走上修炼的路,中等灵根不可浪费。等今年过年再回来的时候,就要引导她进入修炼界,这个暑假把她的基础打一打。
至于阳家村的其他人,除了大爷爷一家,阳飞凡也没有引导他们修炼的意思,首先是这些人没有灵根,根本无法修炼,乾坤戒中有一些类似以武入道的功法,没有灵根的人也能修炼,但进阶缓慢,而且道路太过艰辛,没有资源根本走不了多远,阳飞凡的资源也不是无穷无尽。另外,修炼界本就比普通人的世界残酷无数倍,没有法律,甚至没有道德底线,只看谁的拳头大,死伤太过常见。没有一颗争锋的心,那随时可能就挂了,这显然不太适合阳家村的这些普通人。当然,阳飞凡可以通过他的乡村振兴计划,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可以让他们无病无灾、长命百岁,他觉得对普通人而言,这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一家人吃过早饭,集体出动继续脱粒。显然经过昨天的一番表现,三人对阳飞凡强大的体力已经很有谱儿了,所以都不再劝他休息。阳一笑还经常给她老哥加点活儿,美其名曰能者多劳、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不到下午四点,脱粒的事儿全部搞定。至此,收早稻的事情算是完成了大半,接下来要继续晒稻谷和稻草,等晒干后,再扬稻谷,将有米的稻谷和空心的稻谷分开,再将稻谷装袋、入仓。稻草则码成堆儿,完事。当然,这中间要穿插进行晚稻移植的一些活儿。农村所谓的抢收抢种、双抢就是这个意思,既要抢收早稻,又要抢种晚稻,时间不等人啊。
七月十八日,早晨五点。
阳家村宗祠外,靠近右侧的位置已经搭好了一个长方形的高台,上面摆有桌案。宗祠前方一大块平整的空地上,摆着由四张方形桌子拼成的一个巨大主桌,主桌的后面,整齐摆放着三十多张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大桌子,当然还有各式各样的凳子和椅子,都是从各家各户搬过来的。今天,是阳家村的大日子,全村要举行宗祭。当据族谱记载,几百年前,阳家村的老祖宗就是于七月十八日这一天逃难到这里避世。再加上村长阳忠明要过生日,所以全村人从头天晚上就忙了起来,各种事儿都要提前做准备。
如今阳家村的宗祭与十几年前完全不同,与传统意义上的宗祭相比,还不如说是一场阳家村全体欢乐大聚会更合适。以前,宗祭时都只能阳姓男子进入宗祠,举行祭拜仪式。现在,全村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不管是不是姓阳,只要是阳家村的人,或者是阳家村的亲戚都可以。当然,这样一来,就无法让所有人进入宗祠祭拜,所以每年都会挑选十个村名作为代表,进去祭拜祖先。当然,这都是阳忠明当上村长后做出的改变,他认为,这就是一种家族文化的传承与进步,时代在变革,有些事情要坚持不变,有些则需要及时调整,只有这样,阳家村民们会更具凝聚力、村子才能发展的更好。
阳家村的宗祠,是一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全木质结构,面积不大,只有五十多平方米,保存得较为完好。宗祠大门左右两侧的木板上写着一副对联:举善事结善果佑当世家族为重任,思祖恩忆祖德传后代子孙以风节。大门上方还有一个牌匾,写着“阳氏宗祠”四个大字。宗祠位于阳家村中心,估计当初随着阳家村规模的扩张,村民们便自觉以宗祠为中心,向外逐步扩散,建造自家的房屋,慢慢便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阳家村如今算是五代同堂。太爷爷太奶奶这些老人家,是最高的一辈,大概有十几位,都是八十岁以上的年纪,最大的一位已经有一百零三岁。大爷爷阳全山这一辈,算是第二代,总共有三十多位,岁数以阳全山最大,七十多;岁数小的,还不到五十岁。阳忠义阳忠明他们这一代算是第三代,是中年一代,人数最多,有一百多人,三十多岁到五十岁之间。阳飞凡、阳一笑、阳黎明他们算是第四代,算是年青一代,人数也有一百人左右,最小的才七八岁,最大的不到三十。再到下面,是新生代,那是阳家村的第五代人,都是婴幼儿和儿童,有三四十人。
宗祭定于七点十八分正式开始。
六点,场地上已经是人头攒动。大爷爷阳全山和几位爷爷辈的老人家,正在指挥着一帮年轻人往高台上搬运和摆放祭品,以及宗祭需要的各种道具,包括一串长长的鞭炮。村长阳忠明站在高台的一角,心里默默的演练着今年宗祭的各个环节,还不时的掏出一张纸看看,那是他准备的祭文。
下面的那三十多张大桌子,已经有村民们开始忙着往上面端菜了,每桌按照十个人的标准上菜,寓意十全十美。几十号人穿梭在各个桌子之间,一阵吆喝,好不热闹!几位来得早的爷爷奶奶辈和太爷爷太奶奶辈的老人家,则坐在主桌上看着大家忙碌,不时点点头,交换一下意见。
阳飞凡他老爹和老妈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忙着。说是厨房,其实就是在几颗大树上栓了几根绳子,撑起一个巨大的布网,下面还有五口大锅。厨房里面也有二十来号人,干得都是厨房里面的各种活儿。今天要供应三百多号人的吃喝,任务繁重得很,实际上他们这些人在凌晨三点就开始准备食材、生火做菜了。
阳飞凡和阳一笑大概六点半到达现场,这大阵势他们已经见过很多次、也参与很多次了。先去厨房看望了一下父母,然后阳一笑就拉着阳飞凡的手到处闲逛,跟长辈们礼貌的打招呼,跟同辈的人说上两句,最主要的是不时吓唬一些小屁孩儿,引得小朋友们一阵阵尖叫“笑笑姐来了,快跑!”“笑笑姑姑来了,快跑!”,然后就是鸡飞狗跳。还真有不少黄狗、黑狗在到处乱窜,大小都有。农村人家大多养狗,看家护院。狗狗们也在着急的等着骨头,这场面对很多狗来说并不陌生。
站在高台上的阳忠明发现了兄妹二人,连忙冲着二人招手,示意他们过去。现场,靠喊已经不行了,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阳家村的人丁兴旺。阳一笑拉着老哥跑过去,甜甜的喊了一声“大伯好”,阳飞凡也跟着喊了一声。
“哈哈,我阳家村两位高材生就是知书达理啊。”阳忠明开心的说道:“来来,小凡,你帮我看看这篇祭文,我这总感觉是不是写得不太好。”
“大伯,我来我来,我语文可好了。”阳一笑抢着说道。
“行,那就让笑笑这位未来的大学生帮大伯改改,哈哈。”阳忠明对自家侄女的行为自然是不以为意,哈哈一笑。
“大伯,你看啊,这两句话的前后顺序有点反了,这段话也要往后挪一下。”
“嗯,这有两个错别字,我帮你改下啊。”
“嗯,这个成语用错了意思,我给你要换一个。”
“这句话不要了,重复了,有点啰嗦。”
“这结尾要画龙点睛,再次点题,我加两句啊。”
阳一笑拿着手稿一顿说、一顿改。阳忠明和阳飞凡乐呵呵的看着她,这丫头很自信,挺好。很多农村的姑娘都不太自信,尤其是穷山沟出来的,多少有点自卑。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啊。
“给,大伯,你看看,我肯定改得很棒!”阳一笑得意的说道,将纸笔还给了阳忠明。
“哈哈,大伯不用看就知道我家笑笑最棒!”阳忠明连连点头夸自己侄女,他知道这丫头鬼灵精怪的,学习成绩比她哥还好。
阳飞凡也是点点头,这丫头改得确实挺好。
“哼,那当然,我可是无敌青春美少女!”阳一笑看到大伯和老哥的动作,眉头一挑,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好,好。大伯我再读两遍啊,免得一会儿念错了出丑。哈哈!”阳忠明说完,又去碎碎念他的祭文去了。
早上七点,阳家村的村民们已经陆陆续续的全部到齐,上至一百多岁的祖宗,下至几个月大婴儿,三百多口人,无一缺席。阳家村是山好水好空气好,虽然穷苦,但是人均寿命都很长,活到九十多岁很常见。而且即便是老人家,不能动弹的极少,除非是已经快要离世的老人才会卧床。席位自然早已安排妥当,毕竟宗祭每年都办,大家对各个环节都很熟悉了。
阳忠明站在台子上,最后检查了一遍所有的祭品、道具,确认无误。随后,扫了一眼台下的众人,大喊一嗓子,“阳家后代子孙赶紧入席坐好,宗祭马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