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诗意海报
九零年代初,大学生已然是非农户口,相应的粮油关系也需要转到所在大学,国家每月的饭菜补贴,由学校食堂统一领取,并通过低价饭菜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无差别普惠。
工专的馒头,又大又圆,又白又软,既照顾了口感,还能提供绝佳的手感,价格特别便宜,二两饭票加上两分钱的菜票即可买到一个。周围的居民及单位人员都会想尽办法,把工专的饭菜票搞到手,以至于在学校附近,饭菜票成了比拟货币的一种结算手段。
周一的中午,中信去打饭时,特意买了八个馒头,下午,便约了萧逸一起再探吴艺。
笃笃笃~
中信轻敲了三下虚掩的房门,当听到一声‘进来’后,方才推门而入。
屋里坐着两个人,当门而坐的是一位中年微胖的男人,他抬起头,视线透过镜片的上方,扫向了中信两人,眼中满是疑惑,但没有主动讲话。
“哦,是小顾来了。”背门而坐的刘老师转过身子,看清了来人,便笑着招呼了起来。
“刘老师好,这位老师……”
中信两人几乎齐声喊道,中信用眼神向刘老师示意着,该如何称呼对面的那位。
“这位就是蒋老师,”刘老师瞬间便明白了,连忙为双方介绍了起来:“小顾他们是工专的,想来承包一场电影试试。”
“蒋老师好。”趁着刘老师介绍的功夫,中信已经递出了两支香烟,萧逸也快进两步,打着了火机,一手环护着,就要帮蒋老师点上。
蒋老师有些愣神,下意识地接了香烟在手,短暂犹豫了一下,还是接受了萧逸的殷勤。
蒋老师吸了一口烟,悠悠开口道:“谁告诉你们来这儿承包电影的?”
“蒋老师,我们是听学校快毕业的老生说的,想来试试。”猜不透对方问话的意思,中信觉得实话实说比较稳妥些。
“哦?那老生有没有告诉你们,承包电影很可能会赔钱的哦?”蒋老师的话让中信更加猜不透了。
“没有。”中信唯有实话说到底了,这个时候由不得他抖机灵。
“你们回去吧,别把家里给的伙食费赔了。”蒋老师语气和蔼,语意深长。
“这?”谈都没谈就直接回绝了,这是中信始料未及的,他的心中不免也有些怒意,话语也不再显得那么卑微了:“蒋老师,能不能请您讲一下,赔是怎么个赔法呢?”
蒋老师被眼前这个不识相的小伙子,给弄得有些不上不下了,既觉得好笑,又有些气恼,沉声道:
“行啊,既然你要知道,那我就告诉你,这个电影是为了丰富本校师生课余生活的,原则上是不对外的,虽然没有盈利的要求,但是因为拷贝、电费、工作人员等,都需要花费成本,这才有了保底的核算,谁来承包都一样,保证不了上座率,都是要亏钱的。你们学生来承包,拿的是家里给的生活费,万一亏了的话,怎么办?饿肚子吗?”
听了蒋老师的一席话,中信想想确是那么回事,承包的风险是肯定的,谁也无法保证上座率啊!
中信拿过萧逸手里的袋子,放到了桌上,说道:“两位老师,这是我们工专的馒头,顺便就带过来了,也省得你们跑那么远了。”
“小顾,你怎么这么客气呢。这馒头好,多少钱,我给你。”刘老师笑着说道。
“刘老师,是您客气了,这就是中午的时候,不小心买多了几个。”
中信又对着蒋老师非常诚恳地说道:“蒋老师,您对我们的好,我们都记下了,谢谢您,您能告诉我们,承包一场最少需要多少钱吗?”
“这个不好说,根据上映的时间和热度,每个拷贝的价格都不一样。”蒋老师虽然没有直接说价格,但还是解释了一下。
“老蒋,要不给他们试一场看看?”看到蒋老师的态度缓和了许多,刘老师适时地插上一句。
“你知道的,一直到放假,场子全都定出去了呀。”蒋老师倒也不讳言。
“下周日那场,那几个小孩就是玩儿,根本不好好搞,把他们推了,反正还没有交钱呢。”刘老师的帮助可谓不遗余力了。
“嗯,他们是不太听话,搞了一场还搞成那样,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老蒋皱了皱眉,还没下定决心。
“蒋老师,您放心,若是我们来搞,我们一定尽全力认真做,您,还有刘老师,就是我们的长辈,随时可以批评指点我们,我们肯定会虚心接受的。”
中信赶忙又是保证,又是恭维,绝对不失顾家人的本分,趁热打铁的本能那是深入骨髓的。
“你们可想好了,挣钱还是亏钱,我没法保证你们。”
“您放心,亏钱也怨不到您啊,那是我们的能力差了。”
“行吧,下周日那场,片子不太好,不过价格也低,300元,你们最好慎重考虑一下,如果决定了,本周四之前过来办手续。”最终,蒋老师一锤定音。
“好的,只要确定做了,我们明天就会过来,绝不给您添麻烦。”
中信言辞坚定,能早点儿定下来,自己心安了,也能让刘老师早点儿心安嘛。
辞别两位老师出来,中信和萧逸没有立即回去,而是在吴艺的校园里,找了个草地坐下,商量了起来。
“中信,这一票,咱干不干?”萧逸故作匪气问道。
“我观前路似有险,望而却步太不堪,踏上一脚又何妨,咸菜窝头就纸烟。”中信随口杜撰了一首七言,虽平仄不显,霸气不足,却与此情此景颇为相合。
“那就干,我就不信了,还真能亏了?”萧逸一拍大腿,双眼圆睁,那张小脸越发显得精巧了。
“那行,别人能干,咱也能干,最低要求是不亏。”
中信将手中的烟头弹了出去,红点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直接命中前方的树干,溅出了点点火星……
信心满满的两人,第二天就去缴了承包款,拿回了部分的电影票,回到学校就开始筹划宣传及营销的事宜。
两人暂定的渠道有三:学生会、老乡会、朋友。
学生会是高校内最大的学生社团,有校方背书,职位设置更是高屋建瓴,主席、部长的帽子不小,言辞甚是圆润,大事问老师,小事有干事,最后累死干死的便是这干事了。
中信以几张电影票的代价,获得了学生会专属信息发布栏的发布机会,版面a4大小。
老乡会虽非正规社团,但胜在触角遍布全校,早就跨越了院系专业年级的范畴,如果运用得当,应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萧逸的进展也很顺利,那些个拿到赠票的老乡,全都拍着胸脯向他打了包票。
相对弱势一些的渠道便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