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会见和面试(3) - 沟通其实很容易 - 赵立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章会见和面试(3)

第23章会见和面试(3)

乍看之下,被约见人起先好像完全回答了问题,但是“希望”和“预计”的意义是否相同呢?请看被约见人对后面问题的回答:被约见人:噢!我的确希望能在本星期内完成,我们一定尽力而为。但实际上,我预计要到下星期二才能完成。

如果约见人没有使用探测性问题,他是得不到实情的。请注意这位约见人的作法;他先接受不充分的反应,然后利用第二个问题转回原来的目的。好的约见人不会拒绝第一个反应,他会接受;但紧接着,他会用另一种问题,诱使对方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上面的例子里,被约见人不是不了解问题,也不是故意不好好回答,而可能是因为他在想着其他的事,而将“预计”与“希望”混淆了。

很多时候,不适当反应是由于被约见人“难以启齿”而形成。这是因为被约见人对问题尚无具体意见或不愿意马上表示态度所致,上面就是这种情况的例子。韩森是组长,马胜利是他的下属。

韩森:大体上来说,你对现在的工作是满意呢?或是愿意调到新的部门去工作呢?

马胜利:嗯,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现在的工作待遇还不错,而且,嗯……我也喜欢这儿的同事,可是有的时候,你知道,这些工作很单调也很无聊,而且,我想,我觉得……你知道,我在这儿升得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快。

韩森:你是觉得调也好,不调也好。那你还是没做决定罗?

马胜利:是啊!我是真的还没决定,这真是一个难题,我想,如果每个因素都纳入考虑的话,我倒真想换换工作,尤其是如果那个工作有机会升到组长的话。

请特别注意这位约见人的“那你还是没做决定罗?”这一句话,暗示他承认这件事有利有弊,同时也给予被约见人一个重新考虑的机会。上述是一种非引导式问话,很容易鼓励进一步的讨论;而引导式问话方式在此可能就不适宜了。

下面是一位刑警利用探测性问题,帮助一位抢劫案受害人回忆起出事经过的例子:刑警:好,罗杰先生,我知道当抢劫案发生时,你正在现场,你能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吗?

罗杰:噢,当然,我试试看。那个人进店以后,我根本没注意到他,一直等他大喊:“把钱拿出来!”,我才发现他的存在。他挥动着一只手枪,我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抢!

刑警:你可以形容一下那个人吗?他长什么样子?

罗杰:哦!老天,我不知道,我恐怕不大记得到底发生了甚么事。

刑警:没关系,你尽量想,任何你记得的事对我们都有帮助,你记得一些什么呢?

罗杰;让我想想看,他是中年人,很瘦,我不记得别的了,因为把我吓死了,当我转身的时候,他正好盯着我,把我吓呆了!

刑警:我了解你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太容易记住当时的事情的,你说他看起来像几岁呢?罗杰:我不敢确定,大概40岁到60岁之间吧?刑警:40岁到60岁之间,那你看,是比较像40岁呢?还是比较像60岁呢?

罗杰:我不知道,我记得他有些灰头发,可是不多,所以我猜他也许45岁左右。

这个刑警,以一连串的探测性问题,巧妙地帮助被害人罗杰回忆,终于使他描述出抢劫犯的年龄。

如果这个面谈继续,刑警还可能将会帮助被害人忆起更多更多的细节。这位刑警使用的手法是,先接受罗杰先生令人迷惑的答案,再表示他体谅罗杰先生的困难——要描述一个你在恐惧状态中只见过几秒钟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若探测性问题使用得法,约见人可以帮助被约见人很具体的说出他的感觉和观察。良好的探测没有评判的意味在内,既不称赞,也不表示不满,如此可使被约见人有良好的反应,而不致阻碍沟通。

招聘面试的技巧

开场

介绍自己和其他各位面试人。

说明面试的目的,此次面试的主要步骤和程序。

检验被面试人是否了解应聘的工作。

创造轻松的谈话氛围使面试人自由地敞开心扉。

中心部分

要特别注意提出问题的形式。提出发散性的问题,获得信息就多,比如:

谈谈你上学时的情况和你的工作。

对此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怎么样?接下来提一些客观性或刺探性的问题以加深了解。

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情况发生了几次?

是如何发生的?

你认为原因在哪儿?

关于这一点能再说得具体些吗?

请举几个例子。

很显然要协调主观与客观问题的比重。主观的问题过多,面试就显得不连贯、不紧凑;客观的问题过多面试又显得像审讯。

带有提问者本人倾向的问题对面试并无益处。他们大多以“你一定”……或“你没……”开头。大概多半以“你”开头的问题都易引向面试人期望的答案。还应回避的开头词是“当然了……”

另一种对面试无益的问题是那种把一系列问题糅合到一起,让人不知回答哪方面好。这也就使回答者只答对自己有利的那方面。

承上启下地开始新的话题:“这样说来,你认为……?”不时地采用概括总结,特别是在面试的后半部分。这就给对方提供丁纠正或补充的机会,从而有助于正确理解事实真相。

聆听的技巧

懂得聆听是关键,我们不会聆听别人谈话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在别人说话时,我们总想下一步该说什么而不是倾听并理解人家的意思。

怎么况跟说什么有时同等重要,没说的话也是一样。面试的人在聆听,这就足以安慰被面试人,使他镇静下来。“他至少在听”,这样的话你听到过多少次了?聆听给面试人提供了时间。认真听的话,他很可能发现某种危险信号,从而控制在心理上产生的相互影响。带有鼓励性的插入一句“请具体些”,也许会有成效。

提问举例

缺乏经验的面试人经常担心问题都问完了又难以进一步刺探,为此提供以下问题以供参考,这不是说要照搬原句,它们是否有效应根据提问者的语调及顿挫而定。

(a)对学校/大学毕业生

所受教育——学校教育

你为什么选择你上的这些学校?

你怎么看待学习成绩?你的父母、老师怎么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