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先帝大行(2)
第605章先帝大行(2)
“嗯,让绿荷紧赶着做几个厚些的护膝。还有……手套,羊毛厚袜子!冯大娘知道的。快去准备!”十月初,西京天气不算太冷,但也已经要穿薄棉袄了,又要长时间跪着,唉!想想就头疼。
十月初四,祁华一身素服,坐了同样白色装饰的马车往宫里去。
出门,看守她的护卫还是跟着的,并没有因为先帝大行而放松丝毫。
祁华冷眼看着护卫的人数,护卫的严肃态度,心中有股说不出的不安,按理,他们不该这么慎重啊,先帝走了,自己被看了这么些天了,还这么谨慎怕自己逃吗?
马车一路过去,各家府宅大门都是一片白色,好似冬天早早降临,说不出的萧瑟寒冷。宫门口扎了巨大的白帷,一路延伸到大行皇帝梓宫所在的大殿。
大殿里,每个人都尽力做出哀伤表情,尽量沉默寡言,仿似戴着一样面具的演员在参演哑剧。男昭女穆,跪拜举哀,白花花的浪潮一拨拨起落,再来,再起落,单调苍凉。
祁华眼睛盯着跪在前面的身影,跪,磕头,哭,再跪,再磕头,再哭,无聊得不知如何是好。
据说皇帝丧仪有六十几道仪式,每一道都要这样,身体差点的都要晕倒。就这么机械单调的跪拜好久,才听见礼官说可以休息一会,她便跟着一群白花花的人影,一起去旁边搭的孝棚里坐一会。
每个人的着装都是几乎一样的,曾经见过的人脸因为没施粉黛也不大敢认,千年前和千年后看来都一样,女人总是可以有两张脸,一张用来出门的,一张居家的……兼守孝的。
但,祁华还是发现,武宁侯世子夫人是不在的;曾经的左相府,如今的尚书府女眷也没有资格的,老夫人如今不再是左相夫人了,尚书夫人听说前不久又送庵堂了,水蓝……一个姨娘!
但,祁华还是看见,室阳,如今算长公主了,脸埋在麻衣绳帽里,面无表情的,眼神呆滞的,孤独的,远离人群坐在孝棚一角。
突然,她抬起头,眼睛穿过影影绰绰的白色人群,准确地捕捉到了祁华,然后紧紧盯着她,一动不动。
祁华皱眉,觉得自己像被猛兽盯上的猎物。
唉,室阳越发不正常了!自己如今可没有得罪她,那旧账……该翻篇了吧?是吧是吧?要是自己一定翻篇了!可……好吧,我知道,她不是自己!算了,随便她吧!最多……自己跑路吧!好像……要准备跑路了,原本打算去了大原再跑路的,可自己觉得好不安啊!难道这世道连嫁个傻子了还不算底限?这是要闹哪样呢又?
祁华忐忑不安的坐着,直到礼官又开始让大家出去跪拜,而室阳也这么看着她那么久。
祁华很为她的眼珠子担心,也会自己的婚事操心。
唉,但愿不会再出什么事,现在身边又多了严怡心那几个了呢!不!还有该死的康郡王!听说要南王奔丧的旨意已经发出了,以日行三百里的要求,南王要在半个月内到呢!南王不会乖乖来的,但康郡王不见了,新帝会怎样呢?
新帝还会怎样?当然是全城搜捕咯。
早在前几日,太子就派人围了武宁侯府和西京南王府。但,先帝新丧,作为嫡长孙的康郡王竟然不见了!
朱醒圳,如今的建和帝,一身麻衣,刚在一轮礼仪后歇息一会,心神却又想着这事。自己早就让人看守着西京南王府了,结果先帝大行,皇室宗亲马上成服举哀,皇长孙竟然不见了!他是怎么逃出去的?什么时候逃出去的?
先帝的死是……预料的事,可母妃的死……是个意外。很多事情开始蹊跷起来,原本觉得有一个人在暗中帮助自己,但现在他怎么觉得有只无形的黑手在背后搅局?
刚开始,送真诏书的人马死了,及时阻止了诏书到达老二手里;然后有人送了一份痕迹明显的假诏书给自己,自己才得以知道诏书的内容,也因此灵机一动,拟了份假诏书;最后丁少监死了,比自己派去的人先一步被吊死了!
每一件事都做得那么合自己的心意,自己还想着若是自己能登上大位,一定要好好谢谢这个暗中帮自己的大功臣!可现在,为什么自己觉得不对了呢?真的诏书去了哪里?为何要送一份假的给自己?既然知道要杀丁少监?那是不是……已经知道了那个秘密?现在康郡王又不见了!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能得什么好处?
好处?对,好处?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只要找到从中得利的人,那就是他干的!手中捏了真诏书,无非是要拿捏自己,若不然早闹得天下皆知了,自己也登不上帝位;杀丁少监,自然已经知道了丁少监和自己的秘密,那……就是皇后!不,太后!周家!
只有太后和周家最有利!
握着真诏书,自己便可受他们控制,知道了那秘密,以此威胁自己而杀了母妃!如今放走康郡王,因为最好自己和南王能两败俱伤,他们就从中得利!皇后手中还有礼王和仪王呢!年纪小,比自己更好掌控!也只有太后和周家有那个能力!
哼!最毒妇人心!太后啊!别以为我傻,我会让你付出代价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一旦撕破脸,那秘密让世人知道,自己便坐不稳这龙椅了!我不能失去啊!才三天,我就爱上了这所有人匍匐脚下的滋味!这滋味太美妙了!我不能放弃,也不会放弃!太后!周家!你们且等着!
徐氏清流虽不知道,为何惠贵妃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忠贞殉夫,但总算敬王从可变动的太子,成为了手握皇权的天子了!
徐氏一族在无法言语的遗憾里,最终选择了热烈的,甚至有些谄媚的表达了对新君的拥戴,建和帝服孝期间的任何一个举动,都被放大到十分,以此来颂扬他的孝道与礼教。